水产百科

匀色燕鳐

最近更新:2023-03-14

匀色燕鳐 Cypselurus heterurus doederleini(steindachner); Evencolored flyingfish

曾称燕鳐鱼,俗称燕鱼、飞鱼、文鱼、燕鳐、燕儿、文鳐鱼等。硬骨鱼纲、颌针鱼目、飞鱼科。系暖水性近海上层鱼类。体长,略呈梭形,尾部向后渐变细,稍侧扁。头短而钝,背面宽平,吻端圆凸。口小,前位,微斜裂。下颌稍长于上颌。两颌齿单峰形,细小,呈带状。眼大而圆,侧上位;眼间隔宽阔,微凹。鳃孔宽大。尾柄较粗,长为高的1.5—2.3倍。背鳍1个,位于尾部,始于肛门上方的背上,鳍条向后渐短。胸鳍发达而特长,侧上位,尖端可达臀鳍末端,鳍条向下渐短。腹鳍长,位于鳃盖后缘与尾鳍基之间近中央下方,第3鳍条最长,可达臀鳍基底末端。臀鳍基底短于背鳍基底,始于背鳍基底近中央下方,两鳍末端鳍条近相对。尾鳍深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被圆鳞,易脱落。有侧线,近腹缘。体背部青黑色,腹部银白色。背鳍及尾鳍暗灰色。胸鳍前部近无色透明,后部常呈浅褐色,第1、2鳍条较深。腹鳍鳍条浅褐色,鳍膜近无色透明。臀鳍近无色透明。体长一般为30厘米左右。栖息于近海水域。喜结群洄游,游泳迅速,常跃出水面1米以上,张开胸鳍在空中滑翔10余秒钟,距离可达100米以上。落水后,尾部摆动仍可连续几次跃出水面滑翔。喜在水清流缓且海藻丛生的沿岸水域产卵。主要食物为较大型浮游生物。性成熟年龄不详。生殖期5—7月。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可鲜食,亦可加工咸干品。肉可药用。与其相似种有三峰燕鳐 Cypselurus starksi。主要区别是,头部两侧向下倾斜,吻长约与眼径等长。两颌几乎等长,齿三峰形。尾柄长为高的1.4—2倍。背鳍始于肛门前方的背上。腹鳍第3鳍条最长,可达臀鳍基底中央。体背部青灰色,头部灰褐色,腹部白色。胸鳍前部浅灰色,后部青灰色。腹鳍及臀鳍无色透明。

目录

简介

匀色燕鳐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中,为温暖性上层鱼类。是一种滑翔和飞行能力的鱼类,常成群,喜近水面游泳,常跃出水面,借胸鳍伸展而滑翔一定距离,有时可达几十米。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在世界上,朝鲜、日本等国家也有分布。

匀色燕鳐系海洋暖水性上层鱼类,夏季集群作生殖洄游,在沿岸水色澄清的海藻中产卵。产卵后亲鱼分散索饵。随气温、水温下降而逐渐返回外海。分布于中国黄海、东海;国外见于日本及太平洋亚热带海域。

形态特征

匀色燕鳐体长一般为 230 -310 毫米。胸鳍特别大,可达臀鳍末端。腹鳍长,后位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上下颌具有圆锥状牙,鄂骨有牙,圆,侧线位低,侧线鳞54 -66 个。背鳍13—14;臀鳍9—11;胸鳍1—15—16;腹鳍6。纵列鳞47—49;鳃耙5—8+16—19。体长为体高5.2—5.7倍;为头长4—4.7倍。头长为吻长3.7—4.5倍;为眼径3.1—3.2倍。

匀色燕鳐体延长,稍侧扁,略呈棱形。头较小,背部平坦,两侧向内倾斜,峡部较窄。吻短钝,其稍小于眼径。眼大,圆形,侧上位。口小,前位。下颌稍长于上颌。两颌具细小齿,单峰形排列成带状。鳃孔宽大。鳃耙发达。头、体被圆鳞。背鳍前方鳞33—35。侧线明显,位低,近体侧下缘。侧线上鳞7—8;侧线下鳞2—3。背鳍基部较长,其起点在肛门的前上方。臀鳍起点在第6或第7背鳍鳍条的基部下方。胸鳍特别宽大,其鳍条末端向后伸达背鳍的末端。腹鳍位于眼后缘与尾鳍基之间,距鳃盖后缘较距尾鳍基为近。尾鳍深叉形,上叶短于下叶。头、体背部呈青黑色,腹部银白色。背、尾鳍为暗灰色,胸鳍后方鳍条常呈淡褐色,第1—2鳍条为深褐色,其余为无色透明。腹鳍鳍条为淡褐色,鳍膜为透明无色。臀鳍无色透明。体长270mm。

匀色燕鳐匀色燕鳐

相关词条

匀色燕鳐的做法

参考资料

水产百科:https://www.59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