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三节 病毒

2023-02-19

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非细胞 形态的微生物。病毒对水产动物造成的危害很大,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疾病至 少在23种以上,如草鱼出血病、对虾杆状病毒病、三角帆蚌瘟病等,病毒只 对特定动物的特定细胞产生感染作用。

由于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以及养殖环境的破坏, 对虾的病害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病毒造成的危害 最为明显。科学研究已确定某些对虾病毒的部分基因文库,某些病毒的部分基 因片段序列也已测定,表1-5-1所示为几种主要的对虾病毒及其特征。

表1-5-1 几种主要的对虾病毒及其特征

病毒名称 病毒分类 感染靶器官和组织
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对虾杆状病毒(BP)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

Taura综合征病毒(TSV)

对虾黄头病毒(YHV)

鳃联病毒(GAV)

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细小病毒科

细小病毒科

杆状病毒科

杆状病毒科

Dicistroviridae

Nidoviridae

Nidoviridae

Totivirdae

Nimaviridae

肝胰腺,中肠后段上皮细胞

来源于中胚层的组织

肝胰腺,中肠上皮组织

肝胰腺,中肠上皮组织

表皮上皮和皮下结缔组织

淋巴器官,结缔组织

淋巴器官,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结缔组织和皮下组织

食品安全只需考虑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病毒,目前对虾病毒对人类的危害 研究得较少,仅作为影响对虾生长的主要因素。但由于病毒的危害性强,传播 迅速,很少量的病毒就可致人生病,作为危害因子的研究也将成为焦点。

病毒能在被污染的水体中、冷冻食品中和人体肠道内存在几个月以上。胃 肠炎病毒与水产养殖有极大的关系。水环境污染后能使水产养殖动物受病毒污 染。牡蛎、蛤蜊、毛蚶、蛏子、贻贝等滤食性贝类能从水中滤取病毒,积聚在 黏膜内并转移到消化道中。当人们食用整只生贝时,也就同时摄食了病毒,可 引起人类传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