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二、我国对虾养殖发展概况

2023-02-19

我国对虾养殖历史很长,但真正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却只有四十几年的时 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人工养殖对虾研究,1959年中国明对虾人 工孵化获得成功,1980年中国对虾工厂化大批量育苗获得成功,此后,墨吉 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刀额新对虾、凡纳滨对虾等主要养殖品种的人工 繁育相继获得成功。目前,我国确立了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对虾健康养殖技 术,其中,对虾精养高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对虾养殖以海水养殖 为主,对虾海水养殖产量在我国对虾养殖总产量中占据极大优势,下面以海水 养殖为例对我国对虾养殖发展进行概述。

从20世纪70年代末算起,作为一个产业,对虾养殖业经历了起始、兴 旺、顶峰到衰退和恢复发展的历史阶段。图0-4所示为1979以来我国海水养 殖对虾的产量和养殖面积的变化趋势。

图0-4 1979—2011年我国海水对虾养殖产量和面积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一) 稳定增长阶段 (1979—1983年)

在这5年时间内,我国对虾养殖面积从7300hm2发展到29900hm2,养殖 对虾总产量从1245t增长到8975t,养殖面积增加了3.1倍,平均每年递增 32.58%,产量增长了6.2倍,平均每年递增48.45%。

(二) 快速发展阶段 (1983—1992年)

从1983到1987年,由于受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刺 激,对虾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7年斑节对虾人工育苗获得成功后, 斑节对虾养殖在我国福建以南沿海各省迅速发展起来,在这短短的5年时间 内,对虾养殖面积从2.99万hm2增加到19.71万hm2,产量从0.90万t发展 到15.33万t。到了1991年,年产量达到了21.96万t,跃居世界养虾业之首。

这一时期我国养殖对虾种类主要包括中国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养 殖模式以半精养为主,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北方。1991年北方五省市 (江苏、 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 的对虾养殖面积为10.81万hm2,占全国对虾养殖 面积的73.44%,产量15.16万t,占全国对虾养殖产量的69.03% (见图0-5, 图0-6)。

图0-5 1991年南方与北方海水对虾 养殖面积比较

图0-6 1991年南方与北方海水对虾养殖 产量比较

(三) 急剧衰退和恢复发展阶段 (1993—1999年)

1993年暴发性流行病从南到北袭击了整个养虾业,养殖对虾总产量急剧 下降。1993年全国养殖对虾面积虽然仍有15.43万hm2,而产量却从1992年的 20.69万t骤降至8.78万t,减产了一半还多,1994年进而下降到6.39万t。因 病害严重,许多虾场只得转产其他养殖种类或者停产。

灾难性的瘟疫,引起了人们对对虾病害防治的极大关注,不断研究防治措 施和新型养虾技术,1998年开始引进凡纳滨对虾,首先在广东省的深圳、汕 头、湛江等地试验并取得成功后,开始大面积推广养殖。效果很明显,1998 年养殖对虾产量上升至14.31万t,到了1999年继续上升到17.08万t,我国 对虾养殖业渐渐得到了恢复。

(四) 新世纪大发展阶段 (2000年至今)

在认真总结传统对虾养殖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调整 养殖品种,重视养殖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推出了一整套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极 大地促进了对虾的养殖,进而带动了对虾饲料工业、对虾加工和出口业的蓬勃 发展,对虾加工和出口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刺激了对虾养殖业的大发展,形成了 一个良性循环。2001年对虾养殖面积发展到23.64万hm2,产量达到30.42万t, 首次超过处于鼎盛时期的1991年的产量。此后,从2002年到2006年,虽然 每年对虾养殖面积基本上稳定在24万hm2左右,但是对虾养殖产量却不断提高, 2002年产量为38.41万t,2006年产量达到63.18万t,产量增加了24.77万t。 从2007年到2011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继续平稳增长,每年增产5.98%,到 2011年,对虾产量达到89.54万t。

这一时期是我国对虾养殖的第二次兴起,养殖品种主要为凡纳滨对虾,养 殖模式以小面积集约式精养和半精养为主,对虾主要养殖区域也发生了变化, 开始由北向南转移到以广东为首的南方各省,2011年广东、广西、海南、福 建、浙江和江苏六省对虾海水养殖产量78.06万t,占全国对虾海水养殖产量 的87.18%,养殖面积13.18万hm2,在全国对虾海水养殖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图0-7,图0-8)。

图0-7 2011年南方与北方对虾海水养殖 面积比较

图0-8 2011年南方与北方对虾海水养殖 产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