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海胆的养殖技术

最近更新:2023-01-31

海胆人工养殖,包括筏式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形式。其 优点是种苗可进行人工投喂与管理,生长较快,流失率低,回收 率高,生产周期相对较短;缺点是生产成本较高,管理工作量相 对较大。目前我国的养殖方式以筏式养殖为主。

一、海上筏式养殖

1.海区选择

养殖海区选择在水流清澈,盐度较高,无工业污染,淡水径 流较小,浮泥较少,水深10米以上,冬季无冰冻水层的海区。同 时应选择海藻自然生长旺盛,易于设置筏架的海域。

2.养殖设施与方法

筏式养殖的养殖设施与养殖器材,可以与鲍、扇贝等使用的 养殖器材通用,从而提高了设施与器材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 本,具有投入产出比高等优点,在我国更易于被生产单位所接 受。

适宜于海胆养殖的养殖器材种类较多,常用的有鲍养殖笼、 扇贝养殖笼、塑料养殖笼(30厘米×70厘米)以及塑料鱼筐(56 厘米×36厘米×18厘米两个扣在一起使用)。其中养殖笼通水 性好,可利用现成器材,成本低,效果好;塑料筐附着面积大,易 于投饵,成本适中,坚固耐用,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殖器材。 目前国内最常使用的养殖器材为一侧带有拉链的多层养殖笼, 日本采用的网笼较大(2米×1.3米×1.3米),内装塑料容器, 容器内养海胆,容器外罩尼龙网,外层大网为机制网即网箱,可 养体长1厘米的幼胆2万个。随着生长逐渐稀养,最后一个网 箱养商品海胆2 000个,养1.5年可收获30%左右,养2年可全 部出售,成活率为30%~50%。如果第一年夏季能避开死亡高 峰,则成活率可达60%~70%。

目前,国内有部分养殖单位正在试验推广海胆与海带、裙带 菜套养的生态系型养殖方式。该方式不仅可更有效地发挥养殖 浮筏的利用率,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各养 殖生物之间代谢产物的互补作用,降低海胆排泄物对养殖海区 的污染,维护与改善海洋的生态环境。

3.饵料

海上养殖海胆以投喂海带等大型海藻为主。饵料的投喂要 根据苗种大小、生长速度以及水温升降灵活掌握,一般2天投饵 一次,生长期5~7天投饵一次,高温或寒冷季节10~15天投饵 一次。每次投饵要适量,以免堵塞网衣,影响水体交换。

4.养殖水层及密度

海胆的养殖密度与其规格大小有关,与养殖器材的种类也 有关。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各种参数,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养殖 器材的网衣网目(表20)。

 

表20 虾夷马粪海胆养殖中不同养殖器材的养殖密度和水层

海区 养殖笼类型 苗种规格(厘米) 密度 养殖水层(米)
A 扇贝笼 1.0 40个/层 4~8
3.5 5~10个/层
塑料筐 1.0~3.0 120~300个/层
3.0以上 60个/筐
B 扇贝笼 1.5~4.0 15个/层 6~12(夏季)
1.5以下 30个/层 4~6
4.0以上 7~10个/层
塑料筐 2.0以上 40~65个/筐
B 塑料筐 2.0以下 200个/筐 4~6
C 扇贝笼 1.5~2.5 15个/层 4~6
0.3~1.5 50个/层 6~12(夏季)
4.0以上 5~10个/层

 

 

二、陆上工厂化养殖

陆上工厂化养殖,水温等环境条件以及成品海胆的收获期 可控性强,不受季节与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限制,产品能在自然海 区生产淡季供应市场,提高其商品价格,增加经济效益。同时, 采用本养殖方式海胆生长快、产量高,养殖效果优于海上;缺点 是设施投资大,养殖成本也相对较高。本养殖方法目前在国外 已形成规模,法国、日本等已建成若干规模较大的海胆陆上养殖 工厂。在国内,大连、山东利用鲍养殖设施进行养殖,取得了初 步的效果。日给水量约为培育水体的10倍。养殖密度多控制 在:壳径1厘米的海胆苗1 000~2 000个/米2,2厘米的海胆苗 500~1 000个/米2,3厘米以上的150~500个/米2。饵料为海 带、裙带菜、石莼等海藻类,日给饵量按海胆体重的5%为基数, 根据水温、个体大小及摄食状态适度调整。一般情况下,采用本 养殖方式壳径1~3厘米的海胆苗,经12~18个月即可达到商 品规格(壳径4.5厘米以上),平均产量不低于15千克/米2

三、其他养殖方式

沉箱养殖:光棘球海胆(大连紫海胆)的棘较长,在筏式养殖 时易被磨损,影响生长及成活,可将装有海胆苗的金属养殖箱或 笼沉到海底养殖,以减少风浪对养殖箱或笼的撞击。

另外,还有鲍与海胆混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