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一)红螯螯虾无公害养殖技术

2023-02-18

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1990年开始引入我国广东 省试养,现试养范围已扩大到广东、广西、福建、上海、江苏 等省(市)。1997年,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澳大利亚引 进红螯螯虾1万尾(尾重5克)进行池塘试养,验收成活了 8 370尾,成活率82.64%,尾重平均达32克,最大个体达 50克,其生活习性也好掌握。现将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综 合介绍如下:

1. 淡水螯虾的种类

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螯虾种类较多,至今已见报道的 就有100多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逆性较强的特点。 公认的有发展潜力的种类有7种,即麦龙虾、亚比虾、红螯 螯虾、塔斯马尼亚螯虾、默里河螯虾、新南威尔螯虾和昆士 兰螯虾。其中红螯螯虾较具发展潜力,目前已在澳大利亚 形成规模性养殖产业,并被引入到美国、日本、新西兰、南非 等国家。至今,我国引进试养的种类有麦龙虾、亚比虾和红 螯螯虾3种,许多地方统称为美国龙虾、美洲龙虾等。

2. 生物学特性

(1)红螯螯虾的形态特征: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在动物学 分类上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拟河虾科、光壳虾属。红螯 螯虾有别于其他螯虾的最大特征是,头胸甲前部有4条隆 起脊,其中2条位于剑突侧沿,2条在左右眼区后缘。雌雄 个体特征明显,同龄个体中雄性个体宽大而强壮,螯足膨 大、较健壮,钳部外侧有明亮柔软的红色薄膜,生殖孔1对, 位于第5步足基部。雌性个体稍小,相对雄性呈圆筒状,螯 足较小,钳部稍直,无红色薄膜或有但不明显,生殖孔1对, 位于第3步足基部。

(2)生态习性:

①水温:其生存适温为5~37℃,在7~34℃条件下试 养无异常,但以水温24~32℃时生长最快。胚胎发育适宜 水温为20~32℃,在28~30℃水温时孵化时间可以大大缩 短。在生长期间要求仔虾与幼虾的日温差不超过±3℃,成 虾不超过±5℃,否则会引起大批死亡。

②pH值:适宜的pH值为6.5~9,繁殖期间pH值为 7~8.9。水质为酸性条件不利于其蜕壳和生长,而且会增 加蜕壳死亡率及延长蜕壳时间,影响生长速度。

③溶解氧:适宜的溶解氧含量为4.1~8.5毫克/升,一 般在水体溶解氧含量在4毫克/升以上时,红螯螯虾的活动 及生长均很正常;当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到1.8毫克/升 时,红螯螯虾短时间内仍可存活;但虾苗在溶解氧含量为 1.2毫克/升时则不能存活;当溶解氧含量达6毫克/升以 上时,其生长速度最快,摄食强度最高。所以,尽管红螯螯 虾有一定的耐低氧能力,但在养殖期间,尤其是孵化、虾仔 脱壳、育苗期间,一定要保持水体溶解氧含量在6毫克/升 以上,以促进其正常发育、生长,确保安全。

④总硬度:红螯螯虾对水质硬度的要求不同于鱼类,而 且反应较敏感。它要求的适宜总硬度为50~100毫克/升, 在此条件下的生长及蜕壳均较好;若总硬度降到20毫克/ 升时,生长及蜕壳明显不好,甚至会死亡;但若能将总硬度 提高到50毫克/升以上时,情况就会有所好转,蜕壳顺利, 生长速度也会加快。

⑤盐度:红螯螯虾虽为淡水虾类,但可以在较低盐度的 水域中生长。试验表明,经过驯化,红螯螯虾幼虾可生存于 0.3%的淡咸水环境,成虾可适应0.5%的盐度。在用 0.1%的食盐水对幼虾,0.3%的食盐水对成虾进行浸泡杀 灭体表寄生虫时,短时间内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

⑥营养盐:营养盐是在红螯螯虾育苗阶段用于培养水 质,培养基础开口饵料——小型轮虫等浮游动物,供虾苗摄 食、节约成本、提高育苗率所用的基肥。成虾阶段亦要求水 质肥、嫩、活、爽,这就要求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 为宜。这不仅对培养水体中的水中植物和底栖生物,增加 基础天然饵料有利,而一定的磷、钙、钾、氮含量也是虾蜕 壳、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3)食性:红螯螯虾属杂食性甲壳动物,主要摄食浮游 动物、浮游植物、有机碎屑、细菌絮凝块等。在不同的生长 阶段,其食物构成也有不同。仔虾、幼虾阶段主要摄食动物 性的饲料,尤以浮游动物为主;成虾阶段则动物性、植物性 饵料兼食;在人工养殖时,以配合颗粒饲料、海水虾类配合 饲料、鸡用配合饲料均可,交替投饲并辅以动植物碎屑,则 能取得良好养殖效果。亲虾培育时,还需要增加蛋白质、卵 磷质、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和矿物质钙等含量较 高的饵料,以利于性腺发育及胚胎发育。

(4)繁殖习性及生长:红螯螯虾的仔虾与幼虾阶段生长 缓慢,成虾养殖生长速度较快。在22~34℃的适温条件 下,幼虾经4~6个月的精心饲养,其体重可达50~100克/ 尾。自然温度条件下要一年性腺才能发育成熟。恒温、适 温条件下,仅4~6个月即能成熟,并多次产卵。该虾为抱 卵型,受精卵抱于雌性亲虾的附肢上孵化。卵分批成熟,分 批产出。抱卵量因个体大小、年龄及性腺发育程度而异。 一般个体(初次)抱卵少些,个体重60~120克/尾的虾抱卵 数可达400~800粒/尾。在两广、闽、浙地区的自然条件 下,一般性成熟虾个体每年可繁殖2~3次。

(5)栖息环境:红螯螯虾喜阴怕阳,昼日伏于水底,夜间 外出活动及觅食。有穴居习性,又善于攀缘。因此在养殖 时,要求养殖水体上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可占养殖水面的 1/3;水中要有水草,如轮叶黑藻等;同时,还要在池边、池底 设置足够的瓦片、竹片、竹筒等,供其穴居。此外,任何养殖 水体均要设置防逃设施,池的进出水处设栏栅,以防其逃 逸,并防止敌害的侵入。

(6)红螯螯虾与罗氏沼虾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红螯螯虾 原产澳大利亚,国内试养亦仅10年,很多地方还无此虾。 我国引进罗氏沼虾已20多年,各地均有养殖。现将这两种 虾做一对比,便于掌握其生物学特性(表16)。

表16 红螯螯虾与罗氏沼虾的对比

生物学性状 红螯螯虾 罗氏沼虾
生存温度

生长时间

常见个体

pH值

出肉率

粗蛋白含量

耐低溶氧程度

生长速度

食性

水质要求

怀卵量

自残性

适应性

抗逆性

离水存活时间

养殖单产

远距离活虾销售

光照要求

摄食习性

栖息习性

孵化幼苗

孵化用水

幼虾运输

养殖时间

收获时间

越冬情况

可群居

直接

淡水

个体

变态

海水

从表15中可以看到,从红螯螯虾与罗氏沼虾的26项 生物学特性,除pH值、光照要求、摄食习性3项相同,怀卵 量少于罗氏沼虾外,其他比较项目均优于罗氏沼虾。特别 是其繁殖生态要求可在淡水中进行,比罗氏沼虾方便,而且 节约了配制人工海水的成本。红螯螯虾的不足是怀卵量 少,限制了繁殖及推广的速度,影响了育苗成本,但出肉率 高且肉味鲜美,个体大且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又强,可与龙 虾媲美,故又称其为淡水龙虾。综上所述,红螯螯虾开发前 景及市场潜力均被看好。

3. 育苗技术

红螯螯虾虽然抱卵量不大,但受精率可达98%以上, 孵化率一般达80%~85%。出苗后仔虾至幼虾阶段的生 长蜕壳频繁,极易因环境条件制约、变化而影响育苗率。

①水的pH值为6.5~8,相对稳定。水质要求清新, 溶解氧含量保持5~6毫克/升以上。

②一定要有占水面面积1/3的水浮莲遮荫,水底要有 水草和隐蔽的洞穴,增加虾苗蜕壳附着物及安全性,也便于 通过水浮莲洗苗检查,掌握出苗时间及虾生长、蜕壳情况。

③预测出苗时间,及时检查出苗时间及批量出苗数量。 当仔虾游离母体后,应及时捞捕亲虾返回亲虾池强化培育, 尽量减少母虾对仔虾的干扰与侵袭,减少损失。

④要及时适量培养足够的小型轮虫等浮游动物,供食 仔虾开口,并用PSB粉、熟蛋黄、豆浆等及时补充仔虾、幼 虾饵料。

⑤保持水体相对稳定,防止日水温差过大,尽量减少盘 点过池,必要时也应选择非蜕壳期间仔虾为绝对多数时进 行,操作也应细致,避免造成损失。

⑥进水口加栏栅,防止敌害生物入池,防止青蛙入池产 卵,及时捞除蝌蚪以免吞食虾苗,同时要防止亲虾攀附脱 逃。

育苗技术的关键还应参照蟹苗的培育技术,做好饲料 的配比调整,尽量做到仔虾同步蜕壳、同步发育。饲料中可 添加蜕壳素、促生长剂等成分,并可参照相关育苗技术。

4. 成虾养殖技术

(1)水源水质:红螯螯虾属淡水虾类,并不太适合内陆 纯淡水、低硬度、偏酸性水质中养殖,更适应于沿海江河入 海口的咸淡水交汇地区养殖,特别适应水质硬度在50~ 100毫克/升、中性弱偏碱性的水中养殖,水质应符合渔业 水质标准GB—11607的全部规定。红螯螯虾性喜弱偏碱 性水质,与多数鲤科鱼类习性相同。

(2)水温:红螯螯虾生存水温5~37℃,最适水温22~ 32℃,自然条件下生长季节为130~150天,即从5月中下 旬至10月中旬。幼虾养至成虾,日均增重0.3~0.5克/ 尾,一个生长季节一般个体重可达40~75克或略高些。

(3)生态环境:红螯螯虾具有喜阴畏光、昼伏夜出、底栖 穴居、攀附爬行、被动摄食和以强欺弱等特性,极似中华绒 螯蟹习性。因此水面一定要有浮性植物,水中有水草,池底 四周有充足人工洞穴、竹筒、瓦片、陶瓷管等,并应设有2~ 3个固定饵料台,满足其生态习性要求。

(4)虾池要求:池塘面积1 500~2 000米2为宜,水深 1.2~1.6米;池底以砂壤土及有少量淤泥为好;进、排水方 便,池塘四周要有防逃设施。利用普通鱼池养殖红螯螯虾 也可,但一定要有防逃设施。

(5)虾苗选运:成虾养殖应放养2.5厘米以上大规格的 虾苗最好,即经过二级育苗的虾苗。这样的虾苗体质健壮, 附肢完好,适应性较强,养殖成活率亦高。若虾苗达不到这 一规格,应先集中到小培育池内强化培育20~30天,达到 上述规格后再放养。大规格的虾苗运输容易,但因其耗氧 量大,不宜用尼龙袋密封运输。一般短途运输可用鱼篓,长 途运输可用泡沫箱湿运。高温的夏季运输应在傍晚至翌日 清晨进行,若白天运输应防止日晒、干燥,要搭蓬布、湿运、 通风。

(6)虾苗放养:5~6月份,水温恒定在18℃以上,选择 晴天、无风时进行虾苗放养,要求虾苗规格大小整齐、规格 一致、无伤残、无病伤。根据养殖生产条件和技术管理水 平,每平方米放养虾苗5~10只,池中可套养少量鲢、鳙、草 鱼种,切忌混养肉食性鱼类。要注意虾苗规格一致,避免同 池虾苗个体悬殊太大,自相残食,影响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7)饲料投喂:投饲应根据虾的生长发育调整配合颗粒 饲料。虾苗阶段蛋白质含量应高些,不低于45%;虾长大 后再逐步略减,但不应低于36%;蜕壳前应注意巡塘,适当 在饲料里添加促生长素、蜕壳素,以利同步蜕壳、同步发育。 每蜕壳一次,规格长大一级,平时饲料里应注意添加钙、磷 等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同时尽量添加螺蚬、河蚌、贻贝 等鲜活品,烫熟捣烂后,配合饲料交换饲喂,并辅以青饲料。 配合饲料的配方可参考中华绒螯蟹的饲料成分,并略提高 动物蛋白含量(如鱼粉可增加5%),亦可参考中国对虾的 饲料配方。生长季节日投饵量以虾体重的3%~5%计算, 具体方法为每隔15天检捕一批虾,随机抽样,检查其生长 发育状况、有无疾病,测量其体重取其平均值,按放苗量的 80%~100%计算虾池群体重,以此推算出投饵率。每日清 晨和傍晚两次投饲,清晨投全量的1/3,傍晚投2/3。注意 摄食情况,检查饵料台所剩残渣剩饵的量和在台上排泄物 的量,综合分析其成活率。根据群体重量、吃食情况适当增 减投饵量,以免吃不饱或浪费饲料。

(8)加强巡塘与管理:

①早、中、晚要巡塘,喂食后要观察红螯螯虾的吃食情 况。这是由于红螯螯虾有昼伏夜出的穴居行为,清晨、傍晚 才出穴活动,这时易于观察其摄食、生长活动情况。把测量 水温、观察结果、投饲情况,采取的其他技术措施均应记录 下来,填写好池塘管理日记。

②调节好水池水位,管理好水生植物,每隔20~30天 泼洒一次生石灰乳浆,使pH值保持在7~7.8。适当施 肥,培养水生浮游植物。保持清新水质,透明度30~40厘 米为好。

③要随时检查防逃设施,特别在雨季,更要注意检查 进、排水口,防止敌害生物的入池,避免造成不必要损失。 注意勤加水、少加水,保持微流水,不断补充营养盐和新鲜 水。

(9)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巡 塘时,夜间用强手电光照射,虾两眼发红光,遇惊吓迅速退 回洞穴,说明虾生长正常,基本无疾病。放苗前,池塘应严 格按常规清塘消毒。最有效而又成本低的方法是用生石灰 对水成乳浆后,与漂白粉溶剂同时全池泼洒。苗种放养时 用2%~3%加1%~2%的食盐和小苏打水混合液,对虾苗 浸泡消毒。养成期间,根据鱼病常规镜检结果,针对可能的 主要病原体,对症交替使用鱼药,间隔10~15天。

①每立方米用生石灰乳(优质生石灰对水)20~40克, 全池均匀泼洒。

②每立方米用0.3克硫酸亚铁和0.4克硫酸铜对水溶 解合剂,全池均匀泼洒。

③用大黄拌药饵,或每立方米用1~2克呋喃唑酮,或 用4~5克大黄对水,全池均匀泼洒。

目前,国内养殖红螯螯虾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寄生虫 病,共有鳃病2种,尾肢囊肿病1种,水霉病、溃疡病等10 种。其中有2种为国外带入未定种,其他有3种寄生虫致 病。尤其是国外带入的两种寄生虫,大量寄生于虾头胸部 及附肢部位,且在其内产卵,危害较大。先用0.01%~ 0.015%的甲醛溶液把虾浸泡后,再用2%~3%的食盐水 浸泡数分钟,即可杀灭这两种寄生虫。仔虾、幼虾阶段,还 需注意防治青蛙、小蛇及大型水生昆虫的危害。

(10)越冬管理:越冬前应先加强投饵管理,增强虾的体 质,同时要尽可能提高水位,增加洞穴和水草。只要冬季水 温不低于7℃、水位在1.2米以上,即可安全越冬。山东省 冬季则难以达到此温度,但多数有冷泉水的地方,一般水温 均不低于16℃,多数地区深井水温也在12℃以上。以此为 水源,再建简易温棚(塑料大棚)或温室越冬保种,比罗非鱼 的越冬安全系数要高。若要保种繁殖,则要建温室,有热水 循环泵和匹配E级锅炉,一般每1 000米2配0.5~1.0吨 级的锅炉即可,这样可以早繁苗、早育苗,使虾当年养成商 品规格。

(11)收获与产量预算:据报道,饲养一个生长季其成活 率一般可达38%~65%,个体重达48~65克。山东省淡 水水产研究所1997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红螯螯虾1万尾,在 原养蟹池中饲养113天,验收得8 370尾,成活率82.64%, 平均尾重达32克。10月份进入温室越冬,水温保持22℃ 以上,水源水温16℃。现已有大量抱卵虾孵化出苗,并有 了批量仔虾,估计有几千尾。越冬成虾虽然死了一部分,估 计成活率亦在60%以上。目前尚未见什么虾病暴发。以 此测算,若5月份将2.5厘米尾重3~4克的大规格虾苗放 入池塘饲养,经120~140天将长至40~65克。以此推算, 只要养殖条件达到,养殖技术水平好,每亩产量可达到120 ~150千克。收获时间约在10月下旬,水温降至18℃以 下,而又不准备越冬的成虾即可起捕上市。因红螯螯虾个 体较大,可采用干池选捕。排水时,在排水口处设大口张 网,随水流收集顺水而下的虾群。平时少量收获,可用虾篓 或用大抄网沿池岸捞取即可。

5. 运输技术

(1)运输方法:

①帆布袋运输:用运鱼用篓,内套帆布袋,袋口用塑料 编织布加高50厘米,袋口可捆扎起来,吊离篓面,以防虾爬 出篓外逃脱。用高压氧气瓶,通过气石或塑料管钻孔向水 体缓缓供氧。帆布袋内装水2/3,底部放一些经过消毒的 棕丝片或聚乙烯网片束,放1/3水面积的水浮莲。此种方 法容易观察虾的情况和换水,适用于大批量的各种规格虾 的运输,尤其是在夏季的高温期间,这种运输成活率较高。

②双层塑料袋充氧运输:用规格为25厘米×25厘米 ×70厘米长方形双层塑料袋,装水1/2~2/3,装入虾后排 干空气,再充入纯氧,封口扎紧密封。然后每两袋装入一个 50厘米×50厘米×70厘米带盖的塑料泡沫箱或厚纸包装 箱内运输。若春夏季温度较高时,可在箱内放些冰袋,用以 调节温差。若运输途中停车时间超过30分钟,就要人工摇 动塑料袋。长途运输12小时以上,应中途全部换水、充氧 一次,换水温差不得超过3℃,水质要好。这种方法较适用 于规格1.5~4.5厘米的虾苗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运输均 可。成虾因螯尖硬,易钳破刺破塑料袋,不宜用此法运输。

③泡沫箱湿法运输:用50厘米×50厘米×30厘米的 加盖塑料泡沫箱,先在箱内放少许水浮莲、水草或湿棕片, 加2~3厘米深的水,使隐蔽物保持湿润,再将虾装入。加 盖固定后,在盖上钻若干小孔,使箱内外空气流通,孔不得 钻得太大,以防虾钻出逃逸。若运输时间过长,途中应加注 清洁的水。在夏季高温时,可以在箱内放冰袋,以调节温 差。

(2)运输技术要求:

①起运前1~2天应停止喂食,并移入到小水泥池内, 注入新鲜池水,在增氧条件下密集暂养,以利虾适应运输密 度,排干排净粪便,减少运输途中水质恶化。

②运输时间上应避免虾的蜕壳高峰期,并尽量缩短运 输时间,减少途中的蜕壳死亡率。

③不论采用何种运输方法,均应采用原虾池内的无污 染水或同一水源水运虾,并设水草等隐蔽物,供其附着和躲 藏,减少水质差异和虾体相互碰撞。

④鱼篓装水运输易造成虾在底部堆积,相互挤压影响 成活率,应用消毒的棕丝片或尼龙网片分层装运。

⑤虾运到目的地,不要立即入池,应将运输水水温调节 到与放养池水温相同或温差在±3℃后,再解口放养。最好 将塑料袋连同虾一块放入放养池塘内。温差达要求后,先 将虾放入池内预先挂好的小网箱内,暂养后喂熟鸡蛋黄,再 暂养几小时后,连同网箱保持平衡沉于水中,让虾自行爬入 池中。对于体质较弱的仔虾,应于第二天清理消毒后再下 塘。对于有病的虾应隔离放入防疫池,对症治疗后再放养 入池。

(3)运输注意事项:

①运输成活率:据资料报道,除1.5~2厘米的仔虾运 输成活率不很高外,其他大规格虾体运输成活率均很高,可 达76.5%~100%。

②性成熟繁殖期运输:在繁殖期的亲虾,采用泡沫箱湿 运成活率很高,但下池后20~30天的死亡率也很高,而且 会推迟性成熟及产卵繁殖时间。造成的原因是因捕捞惊 虾、运输途中颠簸,运达后的消毒、清点过数等具体操作影 响所致,从而阻滞了虾性腺的发育。生理生态环境的突变 和惊吓违背了其生活习性也是主要原因。

③运输时机:由于虾类都有生理性蜕壳生长的特点,而 且个体愈小,生长蜕壳愈频繁,这就为运输时机提出了要 求。仔虾在其体长1.5厘米以下时不宜运输;塑料袋充氧 地运输时间应在12小时以内,最好是6小时;刚蜕壳的虾 也不宜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