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The non-uniqueness of phonemic solutions of phonetic systems
简介
这是一篇早期音位学研究的经典论文,作者赵元任,1934年用英文发表于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四分,1957年收人马丁·裘斯主编的《语言学读本》(Readings in linguistics)。
早期语音学一般只研究语音的自然属性,并未着意于区分语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日趋兴盛,并在音位学研究中取得丰硕的成果。研究者越来越感到音位不同于具体的音,强调音位学与语音学是不同的研究领域,认为人们在运用语言符号时往往忽略许多具体的语音特征,而只依靠那些有区别符号功能的特征来确定音的同一。这样,从理论上讲,一个语言的音位系统是惟一的,而且,只有音位标音才能做到客观惟一性,而不像音质标音那样由于关注语音细节可能出现千差万别的结果。赵元任在这篇著名的论著中的客观、充分而严谨的论证却向人们揭示出在事实上音位标音的复杂性,并没有客观惟一的标准。
作者在第一章介绍了英国的琼斯(Jones)、帕默 (H. E. Palmer) 与美国的布龙菲尔德 (Bloomfield) 对于音位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为音位作出新的定义: “音位是一种语言里全部音类中的一类,语言中的任何词都能体现为一个或若干个这样类的序列,被认为具有不同发音的两个词,其构成词的音类或音类的次序是不同的。” 这个定义为音位的划分确定了一个原则,但并没有定义音位划分的具体方法。
第二章是论文的核心内容,讨论了实际存在的影响音系的音位归并的种种因素,分为三节: 1.单位的尺寸问题,指出 “一音一符号” 在实际的音位标音中不可能完全实现; 2.组类问题,指出在音位归并中影响研究者答案的多种互相冲突的因素; 3.符号的选择,指出音标符号的不同选择也会影响结果。
作者在第三章指出了音质标音的重要性,强调纯粹语音学研究是音位研究不可缺少的前提。
赵元任的这篇论文对早期音位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他不囿于某一理论或成见,而是完全站在客观的立场分析语言事实和研究事实,使人充分认识到早期语音学研究与后来兴盛的音位学研究客观存在的密切关联,被裘斯称为“有非凡的天才和没有任何偏见”。他的这篇论著不仅提出了音位研究的一些基本指导性原则,也让人看到了面对同一语言事实,不同的理论视角和不同结论之中的相通之处,展现了理论的单纯性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