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百科

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

2023-07-16

英文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Biological Resources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简介

中国的热带地区位于亚洲热带北缘,处于向亚热带过渡的区域; 亚热带地区为东亚所特存,即所谓季风亚热带区域,中国占据面积最大,也最具代表性,与西面的地中海冬雨型亚热带区域遥遥相对,中间隔以辽阔的海洋和荒漠地区。热带、亚热带是中国陆地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特有种多,古老的残遗种多,如大熊猫、银杏和水杉等。这两个区域的东半部是中国经济的发达地区。

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关这两个区域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只由某些单位或个人作过一些零星的单学科的工作。50年代开始,由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了解这些地区生物资源情况,以便作出适当的发展规划,于是自然资源综合考察被列入“国家12年(1956~1967)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为此,中国科学院在竺可桢副院长领导下,专门组建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来承担此项任务,并组织院内外有关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共同工作。在这期间,规模较大的有结合华南橡胶宜林地、西部南水北调、西南和西藏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要求开展生物资源综合考察,不仅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科学资料,填补了边区未开发地区生物资源的空白,而且为区域生物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战备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后还结合海南农垦、中南各省区典型农业区域规划的要求,进行更深入的生物资源综合考察。1978年以后,随着国家经济改革开放的发展,又迎来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新高潮。除了继续对藏东南地区进行重点生物资源综合考察外,80年代为了发挥亚热带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综合农业的发展,扩大了对南方山区生物资源的综合考察,对东部9个亚热带省区市和西南四省一市的丘陵山区生物资源利用与区域发展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这期间的生物资源综合考察,一方面着重于详尽地收集本地资料,另一方面更加直接地为区域国土资源整治和经济发展服务; 并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典型实验示范,遍布两个区域的各个省区和直辖市。与此同时,保护区在这两个区域也迅速发展,至今达500处以上,许多重要的保护区都开展了更加深入的区域生物资源综合考察,为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规划提供了必要的资料和依据。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考察此时也在蓬勃地开展。90年代以来,这项工作主要结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生态监测、全球变化和生态示范区与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的建设等一些过去调查不够的区域和重点发展区域继续进行,并采取现代技术和方法,如遥感遥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开展。

从上述几个不同阶段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的特点来看,都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主要成就表现在提交了大量的考察报告、地方开发方案、实验研究总结、研究专著、论文以及图件在内的大批成果,其中不少获得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奖励。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不少新种,摸清了物种受威胁情况,提出了许多不同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对物种进化和在生物链的相互关系方面也作了不少理论阐述和系统分析总结; 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批科技和管理专家,帮助不少地区建立了科研教学机构,推动了科研、教育和生产的发展,为未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今后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与生态示范建设等任务的推动下,例如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的科学确定、生物多样性编目、生态系统关键种的确定、基因资源的开发、有发展潜力野生物种的确定及其合理布局、次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生物资源的清查等,都需要开展深入一步的生物资源综合研究来完成,其中昆虫、土壤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将是重点调查的对象。海洋生物仍继续开展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