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百科

《矛盾论》

2023-07-13

英文

On Contradiction

简介

毛泽东哲学思想代表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原稿是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讲哲学时编写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第三章第一节。1952年4月1日在 《人民日报》 首次公开发表。

《矛盾论》首次公开发表时的改动略大于《实践论》,改动主要包括:一、题目和结构。总题目由原来的 “矛盾统一法则” 改为 “矛盾论”,原稿第一部分标题由 “两种发展观”改为“两种宇宙观”。原稿有七个部分,删除了其中的第二部分“形式论理学的同一律与辩证法的矛盾律”,保留了其余六部分,并将结束语单独列为“结论”部分; 二、在内容和表述上,通过增加删除,加强了文章的理论性、针对性、准确性和连贯性。例如增加了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引文和中外哲学史的有关内容,删除了某些具体事例和转述性的文字,等等。

《矛盾论》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关于矛盾学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从不同方面论证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法则,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 二、详细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两者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矛盾问题的“精髓”的思想,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重大贡献。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的论述中,作者针对党内严重存在的忽视矛盾特殊性的教条主义倾向,重点阐述了矛盾特殊性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矛盾特殊性理论。其中强调和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研究问题决不带任何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三、明确指出矛盾有主次之分、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系统阐述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 (包括主次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抓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的重要性等),清晰地揭示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辩证法; 四是阐述了事物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准确含义和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五、阐述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指出: 在矛盾斗争形式中,有对抗和非对抗两种形式。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所以,不同质的矛盾必须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

《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贡献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继承列宁的有关思想,对唯物辩证法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作了系统的说明和发挥; 二是首次提出了矛盾问题“精髓”的理论,说明“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三是突出了矛盾的特殊性,形成了系统的矛盾特殊性理论;四是阐明了矛盾转化的 “更重要”性,指出“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丰富了矛盾转化理论; 五是关于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