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Ancient Korean Philosophical Thought,Studies of
简介
70年代末,延边大学朝鲜问题研究所创立,为适应和满足东方哲学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利用和发挥该所自己在语言、资料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开创和不断开拓了朝鲜古代和现代哲学研究领域,在儒学、佛学和道教等朝鲜哲学研究和中朝日哲学比较研究方面,做出重要的成绩。
1. 儒学研究
1989年,朱红星在《朝鲜哲学思想史》一书的“绪言”中写道:“朝鲜古代哲学萌芽于原始社会朝鲜民族固有的信仰——原始 ‘敬天’ 思想。为适应古代朝鲜各个时期经济发展和政治统治的需要,大量汲取了外来思想,与原有的天神崇拜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朝鲜古代儒学哲学。”“这一天神崇拜思想与儒家的天命观相结合,形成了有体系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为其特征。”同年,朱红星在《论古代朝鲜灵魂崇拜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形式》一文中,通过大量史料的分析后指出:“从思维发展的角度看,图腾先于灵魂崇拜,太阳神崇拜先于天神崇拜”,并对将两者混为 一谈的传统观念作了澄清。朱红星这两处富有内容的独到见解,对朝鲜古代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关于中国儒学和程朱理学传入朝鲜及其影响的研究,朱七星通过翔实的史料考证,分别撰写了 《论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其影响》( 《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2)、《朱子学在朝鲜的传播与影响》 ( 《朱子学新论》、上海三联书店,1991) 等论文,对中国儒学在朝鲜的传播与发展及其特点作了系统地概述,肯定其地位的同时,对朝鲜吸收和融入朱子学的历史原因、朱子学各发展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它对日本、中国的影响等均作了新的概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儒学对韩国现代化作用的研究,李敦洪在《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和影响及其对韩国现代化的作用》 (1994年完成的延边大学东方哲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文中,通过大量史料,论证中国儒学传入朝鲜后,经过两千年的岁月,影响到朝鲜社会的各个方面,与其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已成为朝鲜传统思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认为,韩国现代化是传统思想的延伸、发展的结晶。作者利用翔实的资料,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儒学对韩国现代化的积极作用,其见解富有新意。
近20年来,在中国、朝鲜、日本的儒学、朱子学比较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不少丰硕的成果。林贤九在《中国、朝鲜、日本传统哲学比较研究》 (朱七星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1995,以下简称《传统哲学比较研究》)一书,对中朝日儒学思想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认为,三国儒学在政治、思想、制定制度与法令的依据、教育制度与内容等方面的共同性,显现出同属东方儒学文化圈国家文明的共同点,而它们之间在儒学的作用、宇宙观、伦理思想、文化教育思想等方面不同之处则是在古代中朝日三国不同民族文化中存在差异的必然反映。李洪淳在《传统哲学比较研究》 一书中,概述中国朱子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内容、发展阶段、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尔后,对中国朱子学在朝鲜、日本的传播、发展及其特点作了深刻的阐述,并对中朝日三国朱子学的异同点做出了科学的概括。
2. 佛教哲学研究
古代朝鲜佛教哲学思想的研究。朱红星在《朝鲜哲学思想史》 的“三国时期和统一新罗时期佛教的传播及其代表的哲学思想”一节里,对朝鲜三国和统一新罗时期佛教的传入、发展及其各派佛教代表人物如圆测、元晓、义湘等思想的特点都作了新的论述。李洪淳也在该书 “高丽时期佛教各派代表人物”一节里,对高丽佛教全盛期各派主要代表人物如均如、义天、知讷、慧谌等佛教思想的特点所作的归纳,均对朝鲜佛教哲学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对朝鲜古代著名佛教哲学家也作了深入地研究。如朱红星的 《试论元晓哲学思想“一心说”》 ( 《东方哲学研究》,1980. 2)、《圆测之生平和哲学思想》 ( 《朝鲜研究论丛》,1987,以下简称《论丛》)、潘畅和、李洪淳的《知讷及其佛教哲学思想》(《论丛》,同上) 等文,对元晓、圆测、知讷等佛教思想及其特点作了更加全面、深刻的阐述。
许能洙在《传统哲学比较研究》一书中,分别对中朝日三国佛教初传、盛行、衰微期的佛教思想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并对三国各时期佛教流派的思想和异同点作了系统的概括,这是三国佛教比较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中朝佛教关系史的研究。高观如在 《中国佛教·中外佛教关系史略》 (东方出版中心,1980)一书中《中朝佛教关系》一文,以翔实的史料,对中朝佛教关系史给予系统而简明的概述与评价,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3. 道教哲学研究
朱红星在《朝鲜哲学思想史》 的 “三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传入及其发展” 一节里,利用翔实的史料,对中国道家及道教传入高勾丽、百济、新罗的影响及其特点作了富有内容的科学概括。潘畅和在《中朝日比较哲学初探》(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一书中,对中朝日三国道教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对三国道教的异同也作了新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