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百科

第五节 鲍的人工育苗

2023-02-16

在我国,皱纹盘鲍和杂色鲍的人工育苗均已取得成功,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一、亲鲍升温促熟蓄养

(1)意义:在北方,皱纹盘鲍的自然产卵期一般在7月份,海水温度与气温都将临高温 时期,此时对鲍幼虫和早期稚鲍的饵料——舟形藻、菱形藻等底栖硅藻的培养不利,从而 影响幼虫与稚鲍的发育生长,造成死亡率高。另外,进行常温育苗,到冬季水温下降时,幼 鲍个体较小(一般壳长1 cm以下),下海越冬死亡率极高。为了满足幼鲍饵料的需要和延 长越冬前的生长期,提高越冬成活率,采用升温蓄养亲鲍,使之早产卵、早育苗,是生产中 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2)设备的基本要求:选用适于保温和控制光线的育苗池作为升温蓄养亲鲍池。可将 亲鲍装入笼内,吊养于池中,或在池底放置深色塑料板或瓦片制成拱形巢穴,供亲鲍栖息。 池子应备有充气、升温、控温的装置。

(3)促熟蓄养开始时间:根据有关报道,鲍性成熟的有效积温在1 000℃以上,以下式 计算:

式中,Yn为有效积温,Ti为蓄养水温,即有效积温等于蓄养期每天蓄养水温减去鲍生物学 零度(即7.6℃)后的总和(当Ti≤7.6℃时不计入)。因此,当蓄养水温18℃~20℃时,使 有效积温达1 000℃,需要时间约3个月,所以亲鲍促熟蓄养需在采苗前3个月开始。

(4)亲鲍的选择:皱纹盘鲍个体大小在8~9 cm,体质健壮,无创伤,足肌活动敏锐。 雌雄比例为4:1。

(5)亲鲍蓄养量和蓄养密度:亲鲍蓄养量与亲鲍年龄或个体大小有关,尤其与体质强 弱有关,一般以每100 mg亲鲍能产卵100万粒计,则可根据计划采苗量来确定亲鲍数。 为确保获得优质卵,亲鲍的数量可增加4~5倍。

蓄养密度大小与蓄养条件(如充气、换水)有关,一般蓄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体可蓄养亲 鲍20~25只(2 000~2 500 g)。

(6)蓄养管理:蓄养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加温、充气、换水、投饵。可利用封闭 式管道加热或电热线加热,每天升温2℃,至20℃时保持恒温。昼夜连续充气,充气量为 每立方米水体中为6~8 L/min,使海水含氧量保持在5.0 mg/L。每天移笼(或巢穴)换 池1次,换池温差应小于±0.5℃。每2 d投饵1次,投饵量随水温上升而增加,当达到 20℃时,一般一次投饵为亲鲍总重的20%~30%,具体投饵还要视笼中剩余饵料量酌情 增减。

二、底栖硅藻的培养

底栖硅藻是鲍的幼虫和稚鲍的主要饵料,能否满足幼虫和稚鲍的摄饵需要,决定着人 工育苗的成败。底栖硅藻是一种附着性的单细胞藻类,因此,必须以透光性较好的薄板 (膜)作附着基。

(1)藻种的选择:选用当时当地繁殖生长的适宜底栖硅藻作藻种,一般可选择小型的 舟形藻、菱形藻和新月藻等。这些藻类可以从长流水的海水管口或在贮积海水的池壁上 用药棉等擦取,洗入三角烧瓶中,培养后加以选择。亦可将塑料薄膜挂于海带养殖筏架 上,等5~7 d附着底栖硅藻后再洗刷下供接种用。或从海上取回鼠尾藻等褐藻类在过滤 海水中洗刷,将附生的底栖硅藻刷下,所得藻液水用NX103筛绢过滤作藻种,但此法所得 藻类多为较大型的楔形藻、卵形藻、菱形藻等,可用作稚鲍剥离前饵料不足时的补救措施。

(2)接种与培养:将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消毒过的饵料板(或薄膜)插入鲍的采苗架上 (其规格见采苗板的选择),于采苗前一个多月置于经陶瓷过滤器过滤的海水中(或经脱脂 棉过滤、消毒过的海水),按单细胞藻培养要求加入营养盐(N:P:Fe:Si=20:1:1: 1),然后将适量藻液(种)均匀地泼于池中,使藻种附于饵料板(膜)上,3 d后将采苗架倒 置,并投营养盐,以后每3~5 d半量换水,再投营养盐。

此外,也可用筛绢(NX103)过滤海水入池中,将海水中带入的底栖硅藻作自然藻种, 不需要另行接种,仅按上述方法定量投营养盐,待半月后每隔3~5 d半量换水,再投营养 盐。但此法需在采苗前2~3个月将饵料板(膜)浸入池中。

在培养过程中应避免强光,否则将会使绿藻大量繁殖而使底栖硅藻受到抑制。一般 光照在1 000~2 000 lx较宜。可经常反复倒置采苗架,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绿藻的繁 生。

三、采卵

1.诱导刺激方法

(1)紫外线照射海水法:用市售的波长3 537A,30 W紫外线灯管两支(一般需备用2 ~4支),在灯管两端的接线柱用环氧树脂密封,以防漏水。照射的容器(水族箱或小水 池)大小以容纳紫外线灯管为宜,容量为100~300 L。

照射方法:紫外线灯管可直接放入水体中照射或挂于水面上5 cm左右,在水族箱内 注入新鲜的过滤海水,水深25 cm左右,箱外用黑布遮盖,以避免紫外光外射,然后即可开 灯照射。实践证明以300~500 mW·h/L为好。

(2)活性炭处理海水法:颗粒活性炭洗涤后,装入直径16 cm的容器内,活性炭高度 45 cm,容器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为防活性炭流失,应有粗筛绢包裹。水流量 为6 L/min左右。利用此法诱导采卵,一般亲鲍经1 h暂养,便可排放精、卵。

(3)过氧化氢法:亲鲍经阴干30 min后,再放入按每升海水加入市售过氧化氢溶液 (含30%的H2O2)0.3 mL配制的溶液中浸泡,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含3%的H2O2),使 用浓度为3 mL/L。每10 L溶液可放置6~10只,在17℃~18℃条件下经0.5 h浸泡后, 取出用海水冲洗后,置于容器中暂养,经0.5~1 h便可排放。若在H2O2溶液浸泡时,有 的个体就开始排放,应及时将亲鲍取出冲洗,置于产卵池中继续排放。

(4)阴干刺激:将亲鲍足部朝上,用湿润的纱布盖足,在潮湿的环境中阴干1~2 h。

(5)升温刺激:将水温升高2℃~3℃。

(6)异性产物诱导:加入少量雄鲍的精子可诱导成熟雌鲍产卵。

2.采卵

采卵一般在夜间进行(H2O2法可于任意时间进行)。在傍晚将挑选好的亲鲍置于阴 处,腹部朝上,盖上湿纱布,阴干1 h左右,然后分别将雌雄置于上述紫外线、活性炭或过 氧化氢溶液处理的海水中,保持黑暗的环境。通常在17℃左右室温条件下,17 h开始阴 干刺激,到23~24 h就能达到产卵高峰。卵子要求圆球形,呈分散状态,下沉底部,卵外 围有厚的胶质膜。精子要活泼。用筛绢将卵过滤,以去掉粪便与杂物,将精子加入卵中, 经搅拌后,约10 min后即可检查卵子受精情况,一般1个卵子有了3~4个精子(侧面观) 便可。排放的精子最好在1.5 h内使用。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在500粒/平方厘米以内。

受精卵发生期间对海水盐度适应范围较窄,盐度应保持在31.8~33.4。

3.洗卵

受精后30~50 min,当卵子全部下沉,即可将中、上层的清水轻轻换出3/5左右,然 后注入新鲜的或经紫外线照射过的海水。30~40 min进行一次洗卵,一般需经6~8次 洗卵,最后一次洗卵需在担轮幼虫上浮之前进行完毕,洗卵水温要稳定在17℃以上。

四、浮游幼虫的管理

在水温18℃~20℃条件下,受精卵经13 h左右,发育至担轮幼虫,破卵膜而上浮。此 时密度以15~20个/毫升为宜。每隔2 h用网目20 μm左右筛绢过滤器换水,换水量为 1/2~2/3,或采用流水培育。

从担轮幼虫到面盘幼虫,需经多次选优,淘汰不健康的幼虫和死亡的个体,以保证水 质新鲜。

水温18℃~20℃条件下,3~4 d便可从受精卵发育至面盘幼虫后期。此时幼虫的壳 已完全形成,足部开始产生,即可进入“附着”匍匐阶段。

五、采苗板

(1)采苗板的选择:采苗板亦称饵料板。为了增加面积,有利于稚鲍和硅藻的附着与 培养,应选择无毒而且透明或白色的聚乙烯薄膜、高压聚乙烯平板或玻璃钢片,为了增加 采苗面积,还可带有波纹,制成波纹板。

采苗板装入筐架上。筐架大小可视池子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用50 cm×40 cm×60 cm左右规格,每筐装有20~24片板(膜)。筐架可用聚乙烯板锯成条状后焊成或用玻璃 钢做成,式样应考虑到便于组装和存放,一般采用折叠式较为理想。如果用透明薄膜作附 着基,可以用8号铁丝外套白色聚乙烯软管做成筐架,每筐绑20~24片大小相同的薄膜, 膜的间距3~5 cm为宜。

(2)采苗板的投放和作用:按每平方米池底面积计,采苗面积应不小于30 m2,过小会 影响幼虫的附苗数量,降低单位面积出苗率,过多因光线穿透力弱,影响底栖硅藻的繁殖 和生长。

采苗板除了提供鲍幼虫的“附着”场所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幼虫、稚鲍的饵料。因此, 应在采卵前1~2个月,在采苗板上接种底栖硅藻,并加入营养盐,使其繁殖、生长。

六、采苗与稚鲍前期的培育管理

(1)设备:采苗池和培育池可以共用。通常用瓷砖或水泥制成的长方形池子,池底有 一定坡度,池大小为长10~20 m、宽1.25 m、深0.6 m,可以进行流水培育。

在水温18℃~20℃条件下,受精卵一般经过72 h,发育至面盘幼虫后期,即可进入放 有采苗器的池子内采苗。

(2)采苗前的准备工作:

1)在采苗前需将采苗板筐架用水龙冲洗,冲去采苗板上的淤泥和水云等有害物。为 了防止底栖硅藻脱落,在冲洗时不宜用力过大。然后放入池内注入新鲜过滤海水,以待采 苗用。

2)将面盘幼虫经选优、取样计数,按需要投入池内,投入幼虫密度按采苗面积计算,以 0.1个/平方厘米为好,附苗率一般为50%~60%。

(3)采苗:因幼虫具有趋光性,为使采苗板上的幼虫“附着”均匀,应适应减弱光线,并 采用倒置采苗架方法,使幼虫上下“附着”均匀。采苗池的水温应在18℃以上。为了促进 幼虫“附着”变态和稚鲍生长,可以向池内施加2×10-6mol/L的GABA(r-氨基丁酸)作 为诱导剂,以达到快速、同步“附着”的目的。

(4)采苗后的培育管理:

1)换水:换水时,在出水口需用筛绢拦阻,以防幼虫流失。每天换水至少2次,每次换 水1/2左右,当检查水中的浮游幼虫只有投入量的1/10时,可改为流水培育,流水量为全 池的1/2~1倍,高温时应加大换水量。

2)水温和盐度:水温应保持在18℃~25℃,盐度保持在27.0以上。

3)饵料的补充:一般采苗后半个月,随着幼虫的生长,采苗器上的底栖硅藻将逐渐减 少,甚至发白,需在育苗池中适当加营养盐(N:P:Si:Fe=10:1:1:0.1)使底栖硅藻 连续生长、繁殖,以保证采苗后1个月左右内稚鲍的摄食需要。如果此期间饵料供应不 足,可用新的采苗板进行插板,使部分稚鲍爬到新的饵料板上舐食。另外,也可适当提高 光照强度,投喂人工培养的扁藻和鼠尾藻液等作为补充饵料。投扁藻的时间最好在傍晚, 并暂时停止流水,以增加扁藻在采苗器上的附着数量。

4)敌害的清除:鲍育苗池中的敌害生物主要是桡足类。可用2×10-6敌百虫毒杀。 放药时,先将药完全溶解,冲稀并均匀撒在池中,停止流水,14~15 h后,全部换水清底, 冲洗敌百虫溶液,清除桡足类尸体。

在育苗后期采苗板上往往生长水云等丝状海藻,可用手工方法清除。

5)日常管理:除换水外,还应在早上、中午定时测量水温,如果水温超过25℃应增加 换水次数或加大换水量。定时测量育苗池水的pH值、溶解氧、海水盐度等,观测幼虫、稚 鲍的生长,通过测量壳长判断生长是否正常。“附着”后第一周,日增长15~20 μm,以后 增至50~60 μm/d,2~10 mm时为100~150 μm/d。培育中,注意池壁水线以上是否有 稚鲍,若发现应及时刷入池内,防止干死。

七、稚鲍后期的网箱流水平面饲养

1.设备

(1)饲养池:以长方形为好,便于流水饲养。为了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也可一池多 用,将采苗池(又是底栖硅藻接种扩大池)、育苗池作为饲养池。

(2)网箱:稚鲍剥离后,前期可采用网目为1 mm×1 mm的塑料窗纱网,后期随着稚 鲍的生长,网箱的网目也相应增大,以不漏掉稚鲍和水流畅通为原则。网箱的大小规格, 可视饲育池的大小和便于管理而定。

(3)附着板:附着板既可作为稚鲍的附着基,又可作为投喂饵料的承受器。

壳长2~3 mm以下的稚鲍,具有趋光性,至壳长3~4 mm时,趋光性便不很明显,待 长到4~5 mm逐渐转为避光性。此时,稚鲍白天集聚在暗处,尤其是附着板的阴面,并很 少活动,不摄食。夜间活动频繁,进行摄食。附着板应选用深色的波纹板,板面打上若干 直径1 cm左右的圆孔,便于稚鲍上下爬行。波纹板面要光滑,既便于剥离,又可避免损伤 稚鲍。

2.稚鲍剥离

随着稚鲍的生长,采苗后40~50 d,稚鲍壳长已有2~3 mm,而这时原采苗板上的底 栖硅藻往往耗尽,可投喂粉末状人工配合饵料。如果底栖硅藻供应不上,壳长1.8~2.5 mm的稚鲍便可以开始剥离。

(1)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剥离:用氨基甲酸乙酯(C3H7O2N)配制成1%的海水溶液,将 其盛于水槽中,在槽底部放一片尼龙或塑料网片(网目大小以不漏掉稚鲍即可)作为收集 稚鲍用。然后将附有稚鲍的饵料板浸入药液中,待3~5 min,当稚鲍受刺激,极为兴奋, 贝壳高举原地转动时,抖动饵料板,使稚鲍脱落,或用柔软的毛刷或海绵将稚鲍刷下。每 次操作不要超过30 min,否则稚鲍不易复苏。

(2)酒精麻醉剥离:用医疗消毒的95%浓度的酒精,配制成2%~3%的酒精溶液,将 饵料板浸入其中,具体操作方法与上法相同。

(3)FQ-420麻醉剥离:FQ-420麻醉剂对稚鲍末梢神经进行麻醉,使其吸盘边缘神经 受麻醉脱落,对鲍内部器官无大损害,因此脱落快,脱落率高,复苏快,成活率高。天津市 水产研究所试验结果表明5 mm幼鲍以200×10-6的FQ-420为佳,而1~3 mm稚鲍则以 150×10-6为宜。FQ-420在性质上类似MS-222即烷基磺酸盐同位氨基苯甲酸乙酯 (C6H11O2N+CH3SO3H)。

(4)水冲击剥离:此法适用于剥离池壁和池底的稚鲍,可以用水泵(流量22 L/min)冲 刷池壁和池底上的稚鲍,在排水口处放置网箱,收集稚鲍。

不论是用药物麻醉或用水冲击剥离的稚鲍,在它们还没有恢复之前,立即进行筛选, 根据稚鲍大小,可选用几种不同网目的筛网套在一起,在水中筛动,一次即可分离出几种 不同壳长的稚鲍,这样分离的稚鲍有利于分网箱饲养,否则大小悬殊,混养在一起将影响 小个体的摄食生长。

(5)电剥离:大连碧龙海珍品有限公司采用ZL-93B3的电刺激,作用只有0.5 min,便 可达到99%以上鲍直接剥离下来。此种方法简便,时间短,脱板率高。一台电剥离机,4 个人一个工作日可剥离稚贝的波纹板20 000片。而如果用酒精麻醉剥离,则需要20人 操作1~1.5 d才能完成。

(6)直接剥离:直接用软毛刷剥离波纹板上的稚鲍;框架上的稚鲍用2%~3%的酒精 浸泡或用4%的酒精喷洒后,使用软毛刷剥离。

3.网箱流水平面饲养

(1)稚鲍规格:进入网箱平面饲养的稚鲍,壳长一般在3~5 mm的效果较好。

稚鲍的饲养密度,可按不同壳长而定,一般壳长3~5 mm,其密度约为6 000只/平方 米为宜,过密会影响生长。对池深60 cm的池子,为充分利用,也可采用双层网箱立体利 用。

(2)流水量:剥离后,饵料改为合成饵料,容易引起水质败坏,因此必须加大流水量。 有条件可采用24 h流水,以保持水质新鲜。24 h流水量为原水体的5~6倍为宜。在水 温高于25℃时,应加大流水量,水中溶解氧应不低于5 mg/L。

(3)饵料: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饵料成分可用低值的鱼类(含脂肪少的)、贝肉、裙带 菜或海带的干粉、淀粉、维生素及贝壳粉等(表16-7),可制成粉末状,若再加入适量的黏 合剂配制成片状,必须晒干或烘干,以待备用。前期可用粉末状饵料,后期改用片状饵料。 每天的投饵量可为稚鲍体重的2%~5%。因壳长4~5 mm后的稚鲍在夜间摄食,所以 在傍晚先将饵料用水浸泡,然后均匀地撒在波纹板上,供稚鲍夜间摄食。在投喂粉末状饵 料的0.5 h内,可暂停流水,让饵料完全沉积在波纹板上,否则大部分饵料将随着流水散 失。

当稚鲍壳长达到5~7 mm以后,尽可能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因为投喂配合饵料比天 然饵料——海藻生长快1倍以上,使稚鲍在越冬前达到较大的规格,以提高越冬成活率。

表16-7 饵料配方与营养成分

配方 营养成分
鱼粉33.7%

鲜裙带菜55.2%

淀粉7.3%

酵母片1.8%

贝壳粉1.2%

混合维生素0.6%

KI 0.1%

KBr 0.1%

水分13.0%

粗蛋白42.2%

粗脂肪0.2%

粗纤维1.4%

无氮浸出物27.3%

粗灰分15.9%

Ca 3.59%

P 0.01%

螺旋藻是一种微型蓝藻,含蛋白60%以上,氨基酸组成合理,并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 肪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特别是螺旋藻所含的蛋白种类是植物性蛋白,很易被鲍消化 和吸收。螺旋藻是鲍的良好饵料。

人工配合饵料的质量检查:

①保形性测定:在一定水温和时间条件下测定保形率。

保形率(%)=未溃解部分干品重量/原重量×100%

时间越长,温度越高,保形性较差。

②腐败度测定: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观察饵料在水中的变化。通过测定水中溶解 氧、pH值和有机物的耗氧量的变化以确定腐败度。

③饵料效果的测定:以总投饵量除以鲍的增重量(残饵忽略不计),确定饵料系数,系 数越小,饵料质量越好。

(4)光线:稚鲍在4.5 mm前,适当光照对底栖硅藻的繁殖有利,同样对它们摄食生长 也是必要的。但达到4.5 mm以后又有负趋光性特点,转向夜间摄食,这也是稚鲍开始趋 向摄食大型海藻的转变。因此,可以根据这一特性,以减弱光照强度与造成较长的黑暗日 周期,来增加鲍的摄食时间,促进生长。

(5)饲养期的管理:网箱水平面饲养阶段,因投喂人工合成饵料,保持水质清洁是主要 问题。每天早晨应抖动波纹板和网箱,把网箱内的残饵漏入池底,每2~3 d清底一次。 平时还应注意将爬到网箱壁上的稚鲍及时刷入波纹板上,定期观察稚鲍生长,测量水中溶 解氧和水温。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八、稚鲍下海或越冬

北方一般在11月中、下旬,水温降至10℃左右,如果稚鲍壳长已达1.2 cm以上,可 下海挂养。对于较小的个体,需要及时转入室内升温越冬。

此时可利用水温差剥离稚鲍。剥离时,可用比原来升温10℃左右的温海水,浸泡稚 鲍0.5 min,然后再放回原来常温海水中,这时稚鲍活动较频繁,可用手轻轻抹下。

室内越冬可采用电升温或其他热能,用封闭循环海水系统培育。一般水温可控制在 10℃~20℃,最适水温为20℃。封闭循环海水系统净化海水方法很多,除了砂滤外,还有 活性炭、珊瑚砂、紫外线照射、人造水藻、生物膜及沸石等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