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百科

第五节 青蛤的养成

2023-02-16

一、网围养殖

(1)场地选择:位于高潮区下部至中潮区,滩涂稳定平坦,水质无污染,有淡水注入,潮 流通畅,含泥量为30%的泥砂质滩涂。场地选定后,可进行清滩平整工作。

(2)网围设置:选用直径7~8 cm、长1.5~2 m的木杆或竹竿,前期选用网目为0.6~ 0.8 cm、后期为1 cm的聚乙烯网片,网片高度1.2~1.5 m,网片上下用6 mm聚乙烯绳 作上下纲绳,将木杆或竹竿埋入滩涂60 cm,然后将网片上下纲绳绑紧在木杆或竹竿上。 每根木杆或竹竿间距2~2.5 m。网场一般围成长方形,面积为50~100亩。网场位置与 潮流方向相同。

(3)放苗时间:一般苗种放养时间分春、秋两季,以春季为主。春季从3月底到5月 底,气温在10℃~22℃,秋季以9月下旬到10月下旬,气温在25℃~15℃。通过实践,以 四月中下旬放苗最佳,不仅苗种成活率高,而且经过短适应期即可生长。若太早水温低, 青蛤苗种既不易入土又不生长;若太迟温度高,运输过程中和放养过程中都会影响成活 率。

(4)苗种规格及放养密度:苗种规格主要根据当时供苗情况而定。一般有1~1.5 cm,800~900粒/千克;1.5~2 cm,400~500粒/千克;2~2.5 cm,160~200粒/千克三 种。其中以1.5~2 cm的最为理想。无论是成活率、生长成商品贝的时间或是增重倍数 都是最佳的。投放密度一般1~1.5 cm壳长贝苗150~200千克/亩,合12万~18万粒/ 亩;1.5~2.0 cm在200~300千克/亩左右,合8万~15万粒/亩;2~2.5 cm在450~500 千克/亩,合7万~10万粒/亩。

(5)投苗方法:以干播为主。在投苗过程中应注意:苗种运输时间要与当地潮水退潮 时间相适应,减少延误时间影响成活率;定批定面积,一次性投放。避免多次投放,避免人 在滩涂上来回跑,踩碎青蛤苗种;人工均匀散投;大小规格要分开投放便于起捕;投苗要选 择大潮前1~2 d的无大风天气。对于小规格苗种,更为重要。因为小规格苗种入土浅, 容易被风刮走。

(6)苗种入土的时间和深度:当苗种投到滩涂后,入土时间与苗种新鲜程度有关,最快 的0.5 h,慢的3~4 h。入土深度为8~10 cm。

(7)青蛤苗种生长:苗种放养后,一般经过半个月左右的适应便开始生长,体色由白色 转变为黑色。在不同季节,受温度变化影响,青蛤生长速度不同,最佳生长期是5~10月, 日平均水温在18.2℃~28.4℃。此时底栖硅藻繁殖旺盛,青蛤具有丰富的饵料,摄食活 跃,生长较快。但到12月至翌年3月时,由于水温较低,甚至退潮时滩面温度仅在0℃以 下,此时青蛤几乎不生长。一般放养1.5~2 cm的苗生长到商品贝需要19个月。成品规 格为3.8~4 cm,50~60粒/千克。大苗2~2.5 cm有的当年就可收获,小苗1~1.5 cm 需要三年才能达到商品贝规格。

(8)养殖管理:青蛤在养殖过程中,不像文蛤遇到环境不适,就会迁移。青蛤除受强台 风影响尤其是以砂为主的滩涂中有部分迁移外,大部分特别是以泥为主的滩涂基本不迁 移。

这样有利于养殖管理。平时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做好围网的修补及清理 网片上的附着物,保证水流畅通。②刚放好苗1个月内,禁止人员在已放养苗种的滩涂上 乱跑,防止踩碎苗种。③定期观察青蛤生长变化及有无死亡现象。④清除敌害。章鱼昼 伏夜出,可用灯光诱捕;对凸壳肌蛤和浒苔可在它们繁殖前,经常用耙子耙动埕面,减少其 附着蔓生。⑤要经常巡埕,平整埕面,疏通水沟,做好养成管理工作。

二、池塘养殖

1.池塘准备

(1)池塘条件:池塘应选择靠近沿海及排水方便的池塘,池塘的池底应平整,无淤泥, 以泥砂底质最佳,池深70 cm以上,池塘面积一般一口塘为10~30亩。池塘太大不易管 理,换水不便;水质不易控制。

(2)池塘的整理:池塘整理主要是采取清淤、曝晒、深翻、平整等方式。清淤可采取人 工挖和水泵冲;曝晒即将池水排干,晒塘底半个月以上;深翻可随底质的软硬而定,底质 硬,翻土则深些,底质软则浅些,一般深度为20~30 cm;最后将曝晒后的泥土进行平整, 这样可使有害物质充分氧化分解,防止病害的发生,有效地防止池塘老化。同样,通过底 质的疏松,更有利于青蛤的潜埋。

(3)池塘消毒:池塘消毒前应尽可能放干池水,以节省用药量。消毒药物常用的是生 石灰和漂白粉,用量为生石灰70千克/亩,漂白粉30 mg/L,全池泼洒。消毒半个月后,待 药性消失,即可进水。

(4)基础饵料培养:单细胞浮游藻类是青蛤的主要饵料来源,是提高青蛤生长速度的 关键。池塘注水时应用滤网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池塘。注水后,用1 mg/L尿素、0.5 mg/L磷肥进行施肥,以培养基础饵料。水色以淡黄绿色、浅褐色、淡绿色为最佳。过浓 水质易老化,不利青蛤生长;过清,则不利青蛤摄食,影响其生长速度。

2.放养

(1)放养密度:青蛤苗种的放养,一般每亩放养规格在1 cm左右、大约600粒/千克的 苗种100 kg左右(即6万粒/亩);规格在2 cm左右、300~400粒/千克的苗种150 kg左 右(即4.5万~6万粒/亩)。

(2)放养时间:一般从3月到5月份,但尤以3月底4月初为最佳。太早,温度低;太 迟,温度高,都要影响青蛤的放养成活率。

(3)播苗方法:播苗采用人工抛撒的方法,将青蛤苗种均匀散布在池底,让其自行钻入 泥砂中。雨天不宜播苗。

(4)养成期间水质要求:水温10℃~35℃,以25℃~30℃生长较快。盐度14~28,pH 值为8左右,透明度以30~40 cm为宜。

3.日常管理

(1)水质监测:定期测量水温、盐度、pH、透明度,有条件的应给予一定的增氧,防止缺 氧造成青蛤死亡。

(2)换水:一般情况下不必经常大量换水,但应在大潮汛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换水 20%~30%,以改善水质条件,除提供青蛤良好的水环境,还可调节水中单细胞藻类的密 度,调整水的透明度。当池塘水质恶化时应大量换水,根据盐度突变程度来确定换水量。

(3)管理:及时清理池内杂藻。丝状绿藻等杂藻大量繁殖,将影响单胞藻的生长繁殖, 同时死亡的藻体也将败坏水质,影响青蛤的生长;定期检查青蛤的生长情况。

4.青蛤与其他种类混养

青蛤池塘养殖除单养外,还可与对虾、鱼类等混养,以达到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提高经 济效益的目的。但是,混养与单养池塘有所不同,混养池塘底须开挖一条环沟,环沟的大 小视池塘面积而定。环沟有利于鱼虾活动,另外还可作为投饵的场所,防止残饵在池底沉 积腐败,影响青蛤的生长和成活。在保证对虾或鱼类养殖密度的前提下,青蛤的混养密度 一般可控制在壳长1.5~2 cm苗种为3万~4万粒/亩。

此外,根据青蛤的生态与繁殖习性,利用盐场及盐场蓄水池的现有设施条件,进行青 蛤的增养殖,近年来在我国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