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百科

第一节 文蛤的形态与构造

2023-02-16

一、外部形态

贝壳近于心脏形,前端圆,后端略突出(图14-1)。 壳外表面光滑,后缘青色,壳顶区为灰白色,有锯齿状 褐色花纹,花纹的排列不规则,随个体大小而有变化。 壳缘部为褐色或黑青色。文蛤之体色与生活环境有 关,在含泥量较多的海区,文蛤壳色变深。

图14-1 文蛤

铰合部外面有一黑色外韧带连接双壳,并起张开 双壳之作用。文蛤壳上的生长线不很明显,能由此看 出壳生长的层次。

壳内面白色,前后缘有时略呈紫色。铰合部宽, 右壳具3个主齿及2个前侧齿,前面的两个主齿呈八 字形,后主齿强大、斜长。左壳具3个主齿及一个前侧齿,两个主齿略呈三角形,后主齿 长。前闭壳肌痕小,略呈半圆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卵圆形。外套痕明显,外套窦短,呈半 圆形。

丽文蛤外形与文蛤相仿,只是壳稍长,后缘稍尖。

二、内部构造

(1)外套膜、足和内脏团:文蛤的身体左右对称,分为足、内脏团及外套膜三部分。足 位于腹部,足的作用是掘砂筑穴及运动。内脏团包含着文蛤的消化、循环、排泄等重要器 官。软体两侧包被着两片外套膜。外套膜边缘组织增厚,具有许多感觉突起,司感觉作 用。两侧外套膜的后端愈合成两个水管。文蛤的水管比缢蛏、海笋的水管短得多,因此, 文蛤栖息深度不大,一般相当于壳长之2倍左右。

两侧外套之间的腔隙称为外套腔,退潮后外套腔内可以蓄存一定数量的海水,以防组 织器官干燥。具前、后二个闭壳肌。在前后闭壳肌的上方还有两束肌肉束,前方的为前收 足肌,后侧的为后收足肌。

(2)消化系统:口位于前闭壳肌之后,是一个横的裂缝。口之两侧各有二片唇瓣,外侧 的称为外唇瓣,内侧的称为内唇瓣。内外唇瓣相对的一侧密生纤毛,由于这些纤毛的摆 动,把鳃上运来的食物传到口内,并有进一步选择食物的功能。口下接着一条短食道,食 道接宽大的胃。胃的周围有体积很大的消化腺,又名肝胰脏,它有管道与胃相通。胃后接 小肠,小肠盘旋于内脏团中,其后为直肠。直肠穿过围心腔及心室,而后开口于后闭壳肌 的后方,即肛门(图14-2)。

1.围心腔 2.心室 3.心耳 4.动脉球 5.肾脏 6.脏神经节 7.后闭壳肌 8.肛门 9.出水管

10.入水管 11.外套膜 12.外套动脉 13.足神经节 14.足动脉 15.前闭壳肌 16.口

17.脑神经节 18.内脏动脉 19.脑脏神经连索 20.前大动脉

图14-2 文蛤的内部构造

(3)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血窦及静脉等。心脏位于软体背方之围心腔 中,分为一个心室和两个心耳。心室壁厚,直肠从其中部穿过。心耳在心室的下方,壁薄, 略呈三角形。两心耳的位置对称。心室与心耳之间有孔相通。由心室向前通出一条前大 动脉,向后通出一条后大动脉。后大动脉在围心腔内向后形成一个大而壁厚的囊,名动脉 球,有缓冲作用。

自鳃中流出的含氧血流,经心耳流入心室再由心室的收缩压入前后大动脉,运至身体 各部器官内。在鳃、外套膜内进行气体交换后,带着体内代谢产物的血液经大静脉返回鳃 中。大静脉在围心腔下方,其分支经肾脏排出废物后再流入鳃中,血液在鳃内交换气体, 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后再返回心脏。

(4)呼吸系统:文蛤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鳃是主要呼吸器官。文蛤的鳃比蚶类、扇 贝等都更进化,有板间隔膜,其中有血管。鳃丝之间有丝间隔相连,并有血管相通。鳃丝 表面密生纤毛,在纤毛的不断摆动下激动水流,使海水由入水孔进入外套腔,经鳃上无数 的小孔进入鳃上腔,再由出水管排出体外。文蛤利用海水经过鳃小孔的机会进行气体交 换及滤取水中的食物。

外套膜也有呼吸作用,流经外套膜上的血液,在外套膜上进行气体交换之后返回心 脏。

(5)排泄系统:文蛤有一对淡褐色的海绵状肾脏,分别位于身体两侧围心腔的下方。 每一肾脏包括两部分,即厚壁腺状部及囊状部或膀胱。前者位于后者之下,其前端与围心 腔相通,后端与囊状部相通。囊状部为一薄壁之管,开口于左右内鳃瓣之基部附近,名排 泄孔。此外,在围心腔的背面左右两侧,有一对围心腔腺,又名开伯氏器官。围心腔腺无 特别管状部,仅在围心腔前方的两侧壁,成为海绵状腺质构造,其内血管很多,由血液内渗 出的排泄物,进入围心腔。

(6)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三对神经节,即脑侧神经节或简称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及 脏神经节。由各神经节上派出神经,分布于全身。

(7)生殖系统:文蛤雌雄异体,但从外形上不易区分性别。性腺颜色雌雄有别,雌性呈 乳白色,雄性呈浅黄色。生殖腺一对,位于消化腺周围。生殖管一对,开口于肾外孔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