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百科

第十二节 珍珠的收获和加工

2023-02-16

一、珍珠的收获和处理

珍珠的收获是育珠贝养殖的最后阶段。从施术至育成珍珠需1.5~2年时间。

(1)试收:收获前1~2个月,取样检查珍珠质量,如果符合合格标准厚度(0.5~1 mm)便可收获,否则便延至次年收获。

(2)收获季节:冬季收的珍珠光泽好,珍珠表面细致光滑,结构紧密,因此收珠时间以 12月份至次年2月份为最好。3~4月份水温13℃~17℃次之,7~8月份收获最差,因为 高温季节珍珠表面粗糙,好像蒙上一层白色物质,影响珍珠质量。

(3)收珠方法:从育珠场取回育珠贝,用开贝刀打开贝壳,露出软体部,用镊子或解剖 刀从各个育珠袋中取出珍珠放入盘中。大规模采珠是取出软体部并放入碎肉机中,加同 量海水或石灰水,利用碎肉机内部的竹刀将贝肉切碎,然后,将肉、珠的混合液倒入沉淀槽 中,取出游离的珍珠,这种方法对珍珠表面有影响,而且贝肉利用率不高。

(4)采珠后处理:刚收获的珍珠,因为表面附有海水、体液和污物等,如果放置过久,会 使珍珠表面的胶质状碳酸钙和有机质发生凝结,珍珠色泽变暗,被氧化变质,影响质量,因 此,采收之后要及时处理。

①一般洗涤。珍珠放入清淡水浸泡,然后用香皂水和淡水洗净擦干后保存,也可经淡 水洗涤后,用饱和盐水浸泡5~10 min,再用细食盐混合珍珠(比例为2:1)揉擦,再经温 香皂水和清水漂洗,最后用毛巾、绒布打光、晾干即可。

②药剂洗涤。较差的珍珠,可用0.15%~0.2%十二醇硫酸洗涤,然后用清水洗净擦 干;表面光泽暗淡或有污物的珍珠,可用3%过氧化氢洗涤,也可用0.1 mol/L热盐酸洗 涤,再用清水洗净擦干后保存。医药用的珍珠,采收后不应用药物处理。

二、珍珠的加工

珍珠加工指球形有核装饰珍珠的加工,目的在于改变或调整劣质珍珠原来的色泽,使 之成为合格的商品珍珠。这一工作通常是由珍珠工艺加工厂进行。加工工序简要介绍如 下:

(1)选珠:选择合乎一定商品规格的珠,分门别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加工处理。

(2)穿孔(又称打洞):作用是便于脱脂、漂白、增白和染色,根据需要可穿成全孔或半 孔。

(3)脱脂(又称去污):用有机溶剂如丙酮等,将珍珠表面上的油脂或污物去除。

(4)漂白:珍珠加工的主要工序,通过漂白可使污珠(银灰色)或浅黄色珠去除原来的 色泽为白色。漂白需在减压下进行,常用的漂白剂如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漂白液中加 入酒精或异丙酮或1,4-二氧六环为助剂,并以EDTA为稳定剂,调节pH为7.0~7.5,效 果较好。

(5)增白:海水珍珠经漂白后,虽然大部分海水珍珠已晶莹洁白,但由于有些海水珍珠 含有一些化学性质稳定的色素(指一般条件下双氧水不起作用的物质),漂白后总是不同 程度显黄,为了去掉残存的黄色,可对这部分海水珍珠进行增白处理。

增白剂通常采用荧光增白剂。据潘炳炎介绍,适合于珍珠的荧光增白剂有增白剂 SBRN、增白剂AT、增白剂DT、增白剂KOM等。

(6)染色(也称调色):珍珠漂白后再经染色,即可改进白度和光亮度,使之符合商品要 求。常用的染料有罗丹明G、结晶品红A、碱性藏红G和金胺H等。染色也常在减压中 进行。

经上述加工处理后,目前除深黄色珍珠外,一般可达到商品珍珠要求。

三、影响珍珠质量的因素

(1)大小:一般分为六级,粒珠、细珠、小珠、中珠、大珠、特大珠六级。详见本章第一 节。

(2)形状:以球形为标准形状,其他形状为异形或畸形珍珠。

(3)光泽:珍珠应具有较强的光泽,光泽强为优,但因珠母贝种类、个体大小和产地、收 成季节不同,光泽也有差异。

(4)颜色:珍珠颜色有粉红、白色、黄色、蓝色等。世界各地因人们爱好不同,价值不 一。一般粉红色、白色为优。

(5)珍珠层的厚度:厚度越大,价值越高。一般厚度应在0.5 mm以上,大型珠至少达 1 mm。

(6)瑕疵或污点:珍珠表面的小突起、缺损或污黑的小点,会降低珍珠的质量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