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成场的选择
(1)海况:贻贝养成场最好选择在避风、潮流畅通的内湾,水深5~20 m,有利于打橛 子的泥砂底,流速15~25 m/s。尽量避免流向不定的强转流和二节流。
(2)水质:养成海区要求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饵料生物的多少可通过对浮游生 物的定量调查来确定,也可以用测量透明度和盐度的方法间接推算生物的数量。透明度 小,盐度低往往饵料比较丰富。
(3)盐度:盐度为18~32的海区均可作为养殖场。
(4)水温:养成海区年水温变化应在0℃~29℃。超过29℃,不宜做度夏养成。冬季 封冻时间过长,冰层过厚不适宜越冬养成。翡翠贻贝在水温12℃~32℃的养成场生活良 好。
(5)灾敌害:养成海区要求敌害生物少,无大量工业污水注入。
二、苗种运输
1.耐干能力
贻贝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耐干能力较强。在气温30℃~32℃时,贻贝苗 离水干燥4 h,放入水中后很快附着,经8 h干燥后呈现麻痹状态,重新放入水中要经2 d 以上的恢复时间才能附着,经28 h干燥后则全部死亡。在18℃~22.5℃的气温条件下, 干燥24 h的死亡率为2.4%,干燥2 d死亡率为3.8%,干燥3 d死亡率为76.9%,干燥4 d死亡率为85%,干燥5 d的死亡率为100%。在3.5℃~7℃气温条件下,干燥4 d无死 亡,干燥8 d后则全部死亡。在-10℃的条件下,出水1 h则全部冻死。
目前运输贝苗多在8~9月份进行。此时气温较高,一般为20℃~30℃,运输途中不 宜干燥时间太长。
2.运输方法
(1)运输前必须充分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做好人力、运输工具和包苗的准备工作。力 争贝苗运到后马上进行分苗,或下海暂养,尽量缩短干露时间。
(2)运输工具可灵活掌握。运输方法以干运为好。
(3)运输途中要做到防晒、防雨、防机械损伤,保持空气通畅和一定的湿度。夜间运输 较好,白天运输要搭棚防晒、防雨或用湿草薄薄地遮盖,如运输时间过长可采取冰冻,泼洒 海水等降温措施。
(4)贝苗运到后,运输时间较短的可立即分苗放养。途中时间过长要暂养一段时间, 以提高贝苗质量,减少死亡率。
三、浮筏的结构与设置
1.浮筏的结构
浮筏的结构包括浮绠(大绠)、橛缆、橛子、浮子等部分。
(1)浮绠:又称筏身或大绠,要求结实,经济耐用。多系化工制品,有聚乙烯、聚丙烯和 聚氯乙烯等绳索,直径2 cm左右,以聚乙烯性能较好,这种化学纤维抗腐蚀,拉力大,可使 用5~6年,操作也方便。亦有使用竹皮绳等作浮绠,直径5 cm左右,这种浮绠拉力小,易 腐烂,使用年限仅1~2年。浮绠有效长度一般60 m左右。
(2)橛缆:亦称橛绠。橛缆材料与浮绠相同,通常直径略粗于浮绠,其长度一般是养殖 海区满潮时水深的2倍,即2:1,与海底夹角30。风浪强、流大的海区可采用3:1的比 例。根据海区、风浪、水流和水深情况,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橛缆长度。
(3)橛子:常用的有木制橛和水泥橛,也常有采用石砣和铁锚代替。根据底质不同,木 橛子80~200 cm不等。橛子直径为15~20 cm,木橛顶上有个圆眼,深约10 cm,在木橛 中央还有一个圆孔,是穿橛缆用的。木橛的材料以不易腐烂的木材如杨木、柳木等为佳。 水泥橛基本构造同木橛,但它由圆铁、水泥和砂石浇灌而成的。石砣由石块、砂、水泥浇灌 成,其重量一般为1 000~2 000 kg,其形状以薄而宽为好。石砣上用水泥固定Ω形铁环 或留一石环。
(4)浮子:又称浮漂,呈球形,常使用的有玻璃浮子和塑料浮子,大小各地不一,一般直 径30 cm左右。玻璃浮子外套用塑料绳和车胎编成的网。塑料浮子具有2个扣鼻,系于 浮绠上。一台浮绠一般可用浮子40~80个。
2.浮筏的设置
(1)设置方法:
1)划分海区、定位置(俗称下水线):海区选定后就可定出方向准备打橛子。橛子标定 位置要准,否则橛子一打乱,筏子就下得长短不一或松紧不齐或筏距不均。筏子的设置方 向确定后,应确定好筏长及橛间距离。一般橛缆长度为满潮时平均水深的2倍,若水深为 10 m,则橛缆的有效长度为20 m。一台筏子两个橛子间的水平距离为筏身长度加上两个 橛缆的水平长度。根据求得的距离在海面标定位置,纵向为两橛间水平距离,横向距离可 根据筏间距来确定,若筏间距为8 m,可在水线上每隔8 m做1个标志,下水线后可按标 志打橛子。水线要尽量拉直。
2)打橛子:打橛子的工具称为引杆,是由斗子和木杆两部分组成。木杆的长度依水深 而异,斗子重约60 kg,上面有一个活动的芯子,芯子的一端插入木橛的顶眼中。由于芯 子是活动的,所以引杆向上提时,芯子不能从橛子顶眼中掉出来,因而可以固定住橛子的 位置。引杆往下落时,由于斗子重力的冲击把橛子打入海底。橛子按水线标定的位置被 打进海底,而橛子的上端则被绑在浮子上,准备下筏子时使用。
3)下砣:在底质坚硬无法打橛子的海区,可下石砣固定浮筏。下砣前把两艘大舢板用 硬质木棍连接在一起,两船之间相距1 m。把砣子移到干潮线上,用橛缆把石砣吊绑在竖 木柱上(下端绑有S形的铁钩,以备下砣时钩住石砣的铁鼻),涨潮时随船浮起,把船驶到 标定好的海区,按照指定的位置把石砣放到海底。
4)下筏:下筏前应扎筏。扎筏时要把筏子拉直,将浮子绑好,按顺序堆积好放入船内。 下筏时按照风、流方向把筏子推入海中,把筏子一端和橛缆连接好,另一端和另一橛缆连 接好。这样一台一台放入海中,再将松紧不一的筏子整理好,使间距一致。
(2)浮筏设置中的几个问题:
1)浮筏养殖海区要合理布局:浮筏过于集中,阻流少饵,影响贻贝生长。要适当扩大 区距和筏距(行距)。一般区间距以30~40 m为宜,筏间距6~8 m为宜,一般40台筏子 可为一区。每台浮筏长60 m,4台可折合为1亩。
2)设置方向问题:浮筏设置的方向,应根据季节的风向和潮流的情况来决定。筏子受 风的威胁大于潮流时,则筏子的方向要采取顺着风的。如果筏子受潮流的威胁大于风时, 则筏子应顺着流的方向设置。在筏子受风浪和潮流威胁都大的海区,应首先考虑解决潮 流问题。就大多数海区来说,风是主要破坏因素。为了安全和有利于贻贝生长,筏子与主 风、主流方向应成30°~40°角。
3)筏子不要下得过紧:浮筏下得过紧,筏身受力大,在大风浪中筏身没有起伏的余地, 易遭破坏。筏子较松,能随波浪自由上下,比较安全。
4)橛缆的长度:橛缆的长度应根据水深来确定。一般橛缆长度为平均水深的2倍,也 就是底角为30°。在流急浪大的海区,要加长橛缆的长度,橛缆与水深的比可为(2.5~3) : 1。
5)其他:筏子设置要有规则,整齐排列行间和区间应留有船道。风浪和潮流特大的海 区,可采用一台浮筏4个橛缆,即每端两个橛缆。
3.养成器材
(1)吊绳:多用聚乙烯绳,直径0.4~0.5 cm(140~180股),长度80~100 cm,可用2 ~3年。
(2)养成绳:
红棕绳:红棕绳是养殖贻贝的优良材料。抗腐、耐用、脱苗轻,直径1.2 cm左右的红 棕绳3~4根合一使用。能用2年,以后可重纺使用。
聚乙烯网绳:比红棕绳效果好,应大力发展。
草绳:来源广,成本低,但不抗腐,拉力小,易吊苗,可在绳外加缠一层网衣,提高贻贝 附着性能和防腐烂。
胶皮绳:多用废弃小车轮胎,制成2.5~3 cm宽的皮条,2~3股拧合而成。胶皮绳抗 腐、耐用、经济、掉苗轻,较广泛应用。
其他如木棒、棉槐、竹板等都可做养贻贝的器材。珍珠岩棒也是优良的贻贝附着基, 质轻、强度大,附苗牢固。
(3)网片与扎绳:扎绳多采用聚乙烯绳。目前我国使用的包苗网片用聚乙烯制成,也 可采用废旧网片裁制而成。
四、分苗
1.分苗方法
(1)包苗:用网片将贝苗包裹在养成器上,待贝苗附牢后,再拆掉网片。包苗前应对贝 苗进行处理,把互相附着在一块的贝苗分散开以便进行附着,使每个贻贝均能重新选择适 合自己附着生长的位置,同时,要洗去贝苗上的浮泥杂质及敌害生物,以增加附着强度。 采用贝苗分离洗刷机,可提高分离洗刷效率。分离时要避免损伤足丝腺。
分苗时,将不同规格的贝苗分包,有利于贻贝的生长和收获。不同大小贝苗可用不同 规格的筛子筛选。
包苗时每绳按规定密度缝合,缝合松紧适宜,太松造成贝苗堆积,太紧贝苗不易附着。
拆网时间视贝苗大小和水温等情况而定(表9-3)。小苗附着快,大苗附着慢。水温 在20℃~24℃附苗较快,低温附苗慢。包苗的优点是可以准确地控制密度,附着均匀质 量好,但费时、费力、成本高。
表9-3 不同月份包苗后拆网所需天数
月份 | 6~7 | 8 | 9 | 10 | 11 | 12 |
水温(℃) | 18 | 24 | 23 | 17 | 10 | 4 |
苗源 | 秋苗 | 春苗 | 春苗 | 春苗 | 春苗 | 春苗 |
拆网天数(d) | 2~3 | 1~2 | 1~2 | 2~4 | 5~6 | 7~10 |
(2)缠绳分苗:
细苗绳分苗:于7月中旬~8月中旬(水温22℃~25℃)把苗绳缠到养成绳上。缠绳 前,抽样检查细绳的采苗数量(平均值),确定每根采苗绳的贝苗数量,然后按要求截段计 数缠扎在养成绳上。如果细采苗绳附苗密度不大,可直接缠扎在养成绳上。
粗苗绳分苗:用养殖绳去缠粗采苗绳,在8月份,水温22℃~24℃条件下,2 d左右即 可拆绳分养。粗采苗绳附苗量大,可多次缠绳。
(3)拼绳分苗:亦称并绳分苗。根据贝苗活泼的移动习性,平均计数采苗绳上苗种的 数量,按每绳的放养数量拼养成绳1~4根,上、中、下扎好,2 d后,拆开绳分养。
缠绳与拼绳分苗速度快,省工、省力、省物,但质量稍差。
(4)夹苗分苗:利用贝苗短距离移动的习性,把成块的贝苗夹在绳(红棕、橡皮绳等) “阵”里。夹苗分苗操作方便。有多、快、省的优点,但附苗不匀,浪费苗种(掉苗)。
(5)间苗分苗:将粗绳采苗的苗绳,间下来一部分小苗,留下的便是养殖用苗,间下的 苗再包养分苗。
(6)流水分苗:分苗工作在水泥池和船舱里进行,估准贝苗数量,一层贝苗一层苗绳铺 好,流水2~6 h附着后即可下海挂养。流水分苗省工,但附苗密度不易掌握,附苗不匀。
(7)网箱分苗:网箱分苗基本同流水分苗,但需利用网箱在浅海进行,在风平浪静的条 件下使用,效果很好。
2.分苗数量
(1)分苗数量:分苗数量以贻贝占据面积计算分苗密度是比较合理的。不同规格贻贝 占据面积及合理分苗数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绳索类包苗数量=绳径(cm)×绳长(cm)×3.14/人体占据面积(cm2)
福建莆田地区贻贝养殖,采取一次包苗的方法,一次收成。绳直径2~5 cm,包苗密 度400~700个/米。并根据当地的海况特点,确立了不同苗体大小和绳径与包苗量的关 系(表9-4)。
表9-4 不同大小苗体与绳径和包苗量的关系(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
苗体大小(cm) | 个数/千克 | 苗绳直径(每米苗绳需苗量) | |||
2 cm(kg/m) | 3 cm(kg/m) | 4 cm(kg/m) | 5 cm(kg/m) | ||
1.5 | 2 084 | 0.20 | 0.25 | 0.30 | 0.35 |
2.0 | 1 066 | 0.40 | 0.50 | 0.60 | 0.70 |
2.5 | 600 | 0.65 | 0.80 | 1.00 | 1.15 |
3.0 | 600 | 1.00 | 1.25 | 1.50 | 1.75 |
3.5 | 260 | 1.50 | 2.00 | 2.25 | 2.75 |
4.0 | 178 | 2.25 | 2.75 | 3.50 | 4.00 |
(2)挂苗数量:通常台挂60~160吊,以浮力大小、筏子支持量为基础,同时还要考虑 各方面的环境因素,大面积放养更是如此。要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经验数据统筹兼顾, 合理安排,掌握不同养殖海区,单产与吊数的关系,做到省工、省力、节省苗种和物资,达到 贻贝养殖优质、高产、低成本的目的。
五、防护与管理
养成期的防护与管理工作是贻贝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养得好,保得住,加强岗位 责任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科学养殖。其防护管理措施如下:
(1)防风:风浪是贻贝养殖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因此,经常观察气象变化,及时收听天 气预报,仔细检查浮筏不安全的因素,做到以防为主,确保安全。冬、夏季风盛行时,注意 浮力不要过大,防止断缆、断绠拔橛、摩擦搅缠、丢漂掉绳。强风来临前,采取减浮、吊浮、 压石等方法,将筏子下沉到50~150 cm处,以减少风浪的冲击和损坏。
(2)防冰:结冰海区,应进行冰下沉浮养殖越冬。沉筏枯潮后养成绳离海底最少1 m。 早春有流冰的海区,更应早做准备,将筏子沉至水面下1.0~1.5 m处,以免强大的冰流 摧毁设施。
(3)防暑:防暑在福建、广东沿海显得尤为重要,凡是夏季日平均水温超过29℃者,均 应进行防暑措施。
1)外海深水度夏:在水深处,潮流通畅,水温较低而稳定,光线较暗,贻贝度夏成活率高。
2)遮光度夏: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有利于贻贝的生长。遮光度夏的贻贝成活率远远 高于敞光度夏贻贝的成活率。
(4)防脱落:脱落是贻贝养殖较为严重的问题,也是提高贻贝产量的重要障碍,必须引 起注意。防脱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选择附着器:贻贝的附着器要坚固、抗腐。珍珠岩棒、胶胎、红棕绳等都是贻贝良好 附着基,掉苗率低。质软、易腐的附着器,掉苗率高。
2)包苗密度适宜:包苗密度过大,拥挤生长,附着面积严重减少,形成中空而脱落。包 苗密度过稀,浮泥淤积,杂藻丛生,造成附着基腐烂和足丝的老化,自切而脱落。因此,包 苗密度要适宜。
3)沉筏养殖:夏季高温季节,下沉浮筏2 m以下,光线较暗,流畅,水温、盐度稳定,贻 贝脱落显著减轻。沉筏又可减少风浪的冲击。
4)重新分苗:由于密度过大或养成绳腐烂而引起的脱落,只能进行重新分苗和更换养 成器材。
5)加固防脱:用网衣包苗和草绳捆扎,或在养成器上横插数根本棒,可以防止贻贝脱落。
6)混包养殖:厚壳贻贝生长速度虽然次于贻贝,但由于耐高温,附着牢固,足丝坚固, 与贻贝混包养殖,度夏后几乎末见脱落。福建水产研究所进行的混包养殖实验,经受住了 台风的考验,效果良好。
7)掌握包苗季节:翡翠贻贝属热水性种类。它的足丝的分泌随水温的上升而加快,水 温越高分泌越多,附着越牢固。水温越低分泌越少,直至停止分泌,附着很不牢固。因此, 翡翠贻贝4~5月份的春季包苗,脱苗率显著降低。而在8~9月份包苗,脱苗严重,这就 要改变原来8~9月份包苗的习惯。
(5)防害:海星、章鱼、鲷、红螺、蟹等都是贻贝的天敌。如果浮筏下沉,养殖贻贝便可 能被敌害吞食。为防敌害侵害,必须严防浮筏下沉。
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如防断绳,加固吊绳和养成绳等工作均应做好。
六、贻贝增产的几项技术措施
1.贝藻套(间)养(图9-8)
1.浮子 2.筏身 3.海面 4.贻贝 5.海带
图9-8 贝藻套养示意图
贝藻套养有利于贻贝和藻类的生长,是合理利用海区和设备的先进经验。生产实践 证明,凡是实行贝藻套养的单位和海区,海带、贻贝的生长都比单养的好,既降低成本,又 增加收入,瘦区实行贝藻套养,效果更为明显。因为贻贝的代谢产物为海带提供了有机肥 料,增加了海区的含氮量。贻贝呼出的二氧化碳,给海带增加了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特 别是对海带厚成效果明显。
贻贝摄食了与海带争肥的浮游植物。海带的生长,又改变了水质条件,有利于贻贝的 生长。海带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贻贝的呼吸。随水漂浮的海带藻体,对贻贝起了 遮阴作用,有利于贻贝的附着和摄食。海带施肥,也促进了贻贝的饵料繁殖。二者相辅相 成,互利互益。
贝藻套养有区间套养、筏间套养和绳间套养三种方法。区间套养管理方便。绳间套 养效果显著,但易缠绕、磨损,管理不方便。顺流设筏平养海带,垂养贻贝效果较好。筏间 套养(一台贻贝,一台海带),效果虽然也不错,但成本较高
2.“二季作业”(双季生产)
二季作业可以提高台产50%~80%,是贻贝养殖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二季作业” 要早分、早收,留有储备苗。
(1)第一茬:早期苗8~9月份放养,每绳包苗800~1 000个/米,稀包稀挂,台(60 m) 挂60吊×2 m或100吊×1.5 m,安排在边排、高排,翌年3月份收获。中期苗9~10月 份放养,每绳包苗1 000~1 200个/米,台挂65吊×2 m或120吊×1.5 m,安排在中排, 翌年9月份收获。养殖期度过1~2个大生长期。
(2)第二茬:晚期苗(储备苗):密包密挂,每绳包苗超过1 500个/米,台挂70吊×2 m 或150吊×1.5 m。安排在低排或海底暂养,翌年4月份分苗放养。1台可分养3~4台, 稀包间挂,分别安插在第一茬浮筏当中,俟早期苗收成后,陆续补上茬口,当年8~10月份 收获,养殖期6个月,经过两个大生长期。
间收苗:6~7月份采收中期苗时,把淘汰下来不够商品规格的小贻贝重包放养。稀 包稀挂,补上空筏,10~11月份收获,养殖期4个多月,又经过了一个大生长期。
“二季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
3.早分苗
贻贝于春、秋各有一个生长旺季,日平均生长300 μm,月生长达1 cm以上。冬、夏两 季水温较低和较高,贻贝生长减缓。因此,春苗要抢在8月底前分完,对贻贝的生长是相 当有利的,商品率和出肉率显著提高。水温较高的海区不适于在高温期分苗,以免分苗后 发生脱苗及死亡。
4.立体养殖
自然海区的饵料,于水深10~20 m范围内,上下分布差别不大。旅大地区在0~3 m 水深内,贻贝生长的差异不大。因此,采取增加养成绳长度,减少台挂绳数,进行上下水层 的立体养殖能起到充分利用水体生产力增加产量的效果。
贻贝的增产措施很多,稀包密挂,大小分养,冬夏深水养殖,春秋浅水层养殖,合理的 包苗密度,适时收获等都是增产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