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稚幼参露天池塘培育技术

2023-03-03

刺参人工育苗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室内 人工育苗技术已经成熟,并趋向不断改进发展过程中。稚参的 中间培育是在室内进行的,保苗成活率在5%~40%,当年培育 出的参苗平均规格(体长)在2.0厘米左右。

稚幼刺参露天池塘培育技术是烟台市芝罘区渔业技术推广 站2001~2004年的试验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是将刺参稚幼参 由传统的室内培育方法转为露天池塘培育。在入塘规格、光照 强度、盐度控制、培育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详实的试验研究 和推广应用,培育的参苗较同期室内培育的平均体长大1倍以 上、平均体重大5倍以上、成活率达到30%以上。该方法简便、 生产成本低,培育出的参苗体质壮、抗病力强,近似野生苗种,深 受养参单位的欢迎。

一、池塘基本条件

满足大生产的池塘面积不小于0.5公顷。利用过去的露天 养虾池清淤后改造成养参池塘,水深2~2.5米,沙泥底质,进排 水系统完善,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二类以上渔业水质标准。换 水能力具备日交换量0.6个量程以上,池水盐度20‰以上。

二、培育器材

(1)浮动网箱:规格为宽4~6米、长4~10米,深度掌握在 池水最低水位时箱底不触底为宜。网箱壁前期使用30目,中期 使用15~20目,后期使用小于15目。网箱底为前期使用40 目,后期使用30目,材质为尼龙。网箱框架是用直径8~15厘 米圆木做成的,框架尺寸大于网箱面积,网箱系挂在框架内侧, 网箱上缘高出水面20~30厘米即可,网箱框架上等距离平行设 置若干条杆或系结直径8毫米聚乙烯绳,用于挂放保苗笼。四 角设置4个直径60厘米、长80厘米的圆形泡沫浮子,为浮动 式。网箱上缘系于框架上,底部用直径10毫米钢筋框支撑。网 箱底距池底20~50厘米,用浮绠定位(在池塘内横向间隔设置 若干对浮绠)。

(2)保苗笼:中间培育生产所用附着物为5~8层的扇贝养 成笼,笼内每格放2个扇贝采苗袋,最底层加放一块重500~ 1 000克的石块作沉子。

三、投放稚幼参

1.稚幼参规格

一般选用变色率在10%左右的稚幼参。投苗时机应掌握 在育苗场水温与池塘水温基本相同时进行。如果是急于用育苗 池,稚参匍匐后10天至变色率达到5%~10%,都可以择机出 池,放入网箱内培育。

2.运输方法

一般采用干法运输。在育苗场将稚幼参刷下,冲洗干净、沥 水后装入塑料保温箱中,封盖降温(10~15℃)运输。运输时间 一般不超过4小时为宜。

3.投放方法

刺参苗运至池塘后,立即加入海水使之苏醒,均匀撒在保苗 笼的顶部(保苗笼提前每层装有适量网片),让其自然下落匍匐。

4.放苗密度

首次投放稚幼参的密度,掌握在1 000~4 000头/米3为宜。

四、日常管理

1.换水

每天随养殖池塘的换水而自然换水,每潮换水1/3~1/2量 程,依潮汐进排水。水温随自然变化(20~29℃),海区盐度低于 20‰时不换水。

2.遮光

在高温期,网箱上方1~1.5米处设挂一层黑色聚乙烯遮阳 网,最高光照强度不超过2万勒克斯,以减少强光刺激和大型绿 藻滋生,使稚幼参垂直分布均匀。

3.清刷网箱

由于网箱网目较小,易被附泥、杂藻等堵塞,发现堵塞时采 取冲刷措施,保证网箱内外水体的良好交换。

4.投饵

在培育过程中,应适时适量投喂稚幼参专用人工配合饵料, 投喂量为在摄食结束前无腐败变质现象为准,投喂间隔时间为 残饵量在5%~10%时为宜。

5.疏稀密度和换箱

随着参苗的不断增长,应适时疏稀保苗密度,疏稀密度一般 掌握在减半的程度为宜,即一箱分为两箱,再增添原数量的保苗 笼。换箱和疏稀密度同步进行,新换用网箱的网目比原网目要 大,以不跑漏苗为准。

6.分苗

随着培育期的延长,参苗个体规格出现明显的差异。在 高温期过后应进行分规格培育,即将参苗冲下、过筛分等、分 箱培育。

7.日常检查

入池后要经常检查网箱有无触池底、破损,箱内有无较大的 鱼、蟹类,一旦发现应及时调整修补和捕捉。

五、稚幼参露天池塘培育的其他方式

依据可行性试验研究获得的结果,在开发性生产中,拓展为 如下3种培育方式:浮动网箱培育;池塘围网培育,即在局部池 底铺压塑料膜,四周合围20~15目筛网,围网内设挂保苗笼,围 网面积500米2左右,围网上缘浮出水面;在底部硬化的小型池 塘中,设挂保苗笼,称为整体池塘培育。

六、试验和生产结果

1.不同规格的稚幼参在露天池塘培育

各试验组入池后培育1个月,测得结果如表11所示。刚附 采苗板3日的稚参,移入露天池塘培育1个月后测试存活率为 5%;附着10日的稚参,移入露天池塘培育1个月后测试存活率 为34.5%;附着20日的稚参,移入露天池塘培育1个月后的测 试存活率为47.4%;附着40日的稚幼参(变色率5%~10%), 移入露天池塘培育1个月后的测试存活率为61.6%。

 

表11 不同规格的稚幼参各试验组培育结果

项 目 3日稚参 10日稚参 20日稚参 40日稚参
期始稚参数(万头) 

期末稚幼参数(万头)

培育存活率(%)

1.2 

0.037

3.08

1.2 

0.083

6.91

0.860 

0.308

35.8

0.862 

0.286

33.2

0.706 

0.381

54.0

0.720 

0.294

40.8

0.784 

0.437

55.7

0.780 

0.526

67.4

平均存活率(%) 5 34.5 47.4 61.6

 

 

2.稚幼参露天池塘生产性培育

(1)浮动网箱培育。2003年7月,投放变色率约10%的稚 幼参苗390万头(约1.5万头/千克),分养于露天养虾池中20 个6米×6米×1.5米的网箱中。经3个月的培育管理,至10 月9日获得幼参苗1 357 620头,最大个体重16.2克,最小个体 重0.076克,平均0. 94克(体长4. 54厘米),保苗成活率为 34.81%。

2004年7月,投放变色率约10%的稚幼参苗6 000万头,分 养于露天养虾池中200个6米×6米×1.5米的网箱中。经约 110天的培育管理,至10月28日获得幼参苗2 100万头,最大个 体重17.4克,最小个体重0.079克,平均0.96克(体长4.56厘 米),保苗成活率为35%。

(2)池塘围网培育。2004年7月,设置了1 300米2的围网, 投放变色率约10%的稚幼参苗2000万头。经4个月的培育,获 得幼参苗647万头,最大个体重17.4克,最小个体重0.093克, 平均0.97克(体长4.57厘米),保苗成活率为32.35%。

(3)整体池塘培育。在1万米2的精养池塘内投放变色率 约10%的稚幼参苗1 600万头。经4个月的培育,获得幼参苗 523万头,最大个体重19.1克,最小个体重0.086克,平均1.04 克(体长4.67厘米),保苗成活率为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