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百科

8.4.5.1 水源的卫生问题

最近更新:2023-02-16

影响水源卫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工业有害物质的污染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钢铁、炼油、化工、电镀、氯碱、农药、造纸、印染等厂的废水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若未经处理而排放,将会严重污染水源,人饮用后对健康造成危害。例如,日本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汞中毒)事件和“骨痛病”(镉中毒)事件。酚的废水污染可使酚在鱼体内蓄积,鱼龄越大其含酚量越高。当鱼体中的酚在0.01mg/kg时,即可产生酚臭(即煤油味)。长期摄入低浓度酚可引起蓄积性慢性中毒。此外,工业废水中常含有砷、铅,在生产管道、设备中的砷、铅也有可能溶出。砷、铅都有蓄积性,能引起慢性中毒。

(2) 生活废水的污染 生活废水是指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包括洗浴水,洗衣水,洗物水,厨房污水,冲洗大、小便水及医院所排放的污水。生活废水中含有蛋白质、糖、脂肪、病原微生物及其分解产物和氯化物、磷、钾、硫酸盐、泥砂等。有机物污染严重时,能使水中溶解氧消耗过多,使水呈缺氧状况,以致水中需氧的各种动物及微生物不能生长,由此水质变黑发臭,感官性状急剧恶化。

(3) 地质原因造成水的污染 由于地质原因可以造成水中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高,从而引起某些地方病,如水中含碘量少,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含氟量过低,人群会发生龋齿,含氟量过高,会发生氟斑牙、氟骨症等地方性氟中毒。再如饮用钙、镁含量低的软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而含量高时,则可引起暂时性胃肠功能失调,如消化不良、腹泻。

(4) 有害微生物对水的污染 饮用水源常会受到某些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例如,当饮用水源受到肠道致病菌、病毒、结核杆菌、寄生虫卵等的污染,在饮用时未经消毒灭菌处理,就可能引起各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饮用水源受细菌污染,可引起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细菌性痢疾等疾病;饮用水源受病毒污染,可引起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