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carbonization equipment for briquette
简介
型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炭化成型焦所用的型焦制备设备。常用的型煤炭化炉炉型有连续内热式直立炉、连续外热式直立炉和间歇外热式炉。其主要参数见表。型煤炭化炉的型式多样,各有特点和适应性。必须结合型煤所用原料,型煤的尺寸和性质,是否经过预处理、型焦的用途和质量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和选择炉型。型煤的挥发分直接影响炭化过程中型焦的裂纹和块度的完整性,以及炭化炉热量的自给程度。挥发分高的型煤宜选用炭化速度较慢的外热式炉型,而挥发分较低的型煤可选用炭化速度较快的内热式炉型。采用沥青类物质做粘结剂的型煤, 在加热到沥青软化点的温度时,会软化结块,影响炉子正常操作,为此, 宜选择上部带有预硬化段的炉型。为减少型煤加热时产生的内应力, 保持块度的完整性, 块度大的型煤 (例如用于制备铸造型焦) 宜选用加热速度较慢的炭化炉型。强度较低的型煤在运动过程中易破碎, 宜选用型煤在炭化过程中静止不动的, 间歇操作的外热式炉型。
几种常见的型煤炭化炉的主要参数
类别 | 炉型 | 型焦工艺 | 型 煤 | 炭 化 室 | 炭化条件 |
煤气热值 kJ/m3 |
型煤处 理能力 t/d·孔 |
|||||
外形尺寸 mm |
挥发分 % |
有效尺寸,m |
有效 容积 m3 |
时间 h |
终温 ℃ |
|||||||
长 | 宽 | 高 | ||||||||||
连续内热 式直立炉 |
内燃内热式 | HBNPC工艺 |
51×41×32 47×37×27 |
3.0 | 0.6 | 6.5 | 1000 | 7100 | 37~42 | |||
外燃内热式 (N-74型) |
中国固体热载体 热压型焦工艺 (RNG工艺) |
50×50×36 62×62×44 |
12~16 | 2.1 | 0.49 | 5.6 | 5.6 | 约2 | 850~900 | 4200 | 30 | |
两段供热式 | 日本钢铁联盟工艺 | 约25 | 6.45 | 1.25 | 14.6 | 5.0 | 900~1000 | 15350 | ||||
连续外热 式直立炉 |
H-75型 | 冷压型焦工艺 | 50×40×32 | 18~20 | 2.0 | 0.375 | 7.85 | 5.63 | 5.7 | 900 | 12~16 | |
水平火道式 | 萨保什尼柯夫工艺 |
44×62×62 34×58×58 |
19~24 | 4.0 | 0.43 | 10.34 | 6 | 900 | 26.4 | |||
间歇外热 式炉 |
立箱式底 开门式 |
DKS工艺 | 53×53×35 | 24 | 3.1 | 0.27 | 5.0 | 3.9 | 10 |
(火道温度) 1200~1300 |
6.9 | |
斜底式 | DKS工艺 | 65×65×44 | 17~34 | 10.1 | 0.45 |
3.7~10.0 (斜底) |
29.9 | 15~20 |
(火道温度) 1200~1390 |
20 |
连续内热式直立炉 气体载热体与型煤直接接触换热的炭化炉。它由若干个炭化室组成。每个炭化室自上而下分成预热段、炭化段和熄焦段。型煤在炭化室内自上而下运行, 气体载热体自下而上流动, 两者逆向换热, 以达到型煤炭化的目的。型焦在炉子下部冷却段排出。根据炭化方式的需要, 气体载热体可以在炭化室中下部一次导入, 也可沿炭化室高向分段导入。连续内热式直立炉生产能力大,加热速度快且均匀, 热利用率高; 炉内干熄焦, 操作环境好; 但型煤被热气流冲刷并与其中的CO2和水蒸气反应, 影响型焦表面结构和机械强度,出炉煤气含尘量高、气量大、发热量较低, 煤气净化费用较高。连续内热式直立炉又可分为内燃内热式、外燃内热式和分段 (两段)供热内热式3种。
内燃内热式直立炉 只有炭化室, 没有燃烧室的立式炉,(图1)为法国HBNPC工艺所采用。炉内分为预热段、炭化段和冷却段。型煤自炭化室顶部向下运行, 与向上流动的混合气体逆向接触。型煤在预热段,被来自炭化段的热混合气预热;在炭化段,鼓入的空气与由冷却段上升的热煤气混合燃烧,将型煤炭化。干馏煤气与燃烧废气混合并上升。该段最高温度可达1000℃。在冷却段,赤热的型焦被由炉底通入的冷循环煤气冷却,经排焦装置排出炉外;冷煤气吸收型焦的显热变成热煤气,热煤气上升至炭化段。混合煤气由炉顶导出,经冷凝冷却,脱除煤焦油之后,一部分冷煤气送回炭化室底部循环使用,多余部分外供。炭化室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特制的旋转闸门,可连续或半连续给料和排料。该炉结构简单,开停方便,环境污染小。但每年须停炉1个月,进行检修保养。
图1 HBNPC 工艺用型煤炭化炉
图2 N-74型外燃内热式直立炉
外燃内热式直立炉 炉子由炭化室和燃烧室构成。燃烧室的热废气通入炭化炉内,作为炭化热源,将型煤炭化成型焦。中国固体载热体热压型焦工艺使用的N-74型直立炉就属于此类,其结构见图2。燃烧室设在炭化室炭化段两侧,每侧有4个水平燃烧室,回炉煤气与空气在燃烧室内混合燃烧,生成的约1050℃的热废气经燃烧室与炭化室隔墙上的长方形火道(每个燃烧室有4个火道)喷入炭化室。炭化段的温度可达850~900℃。干馏煤气与燃烧废气混合,由炉顶排出,经冷凝冷却后,一部分通入炭化室底部冷却型焦,一部分通入燃烧室作燃料用,多余煤气外供。炭化室顶部装有密封给料装置,由上下两个辅助料箱和一个旋塞组成;炭化室底部装有带水封阀的星形排焦装置。给料、排料顺利。美国FMC工艺也采用此类直立炉。
两段供热内热式直立炉 日本钢铁联盟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一种连续内热式直立炉,用于炭化冷压型煤。该炉子(图3)自上而下分为低温炭化、高温炭化和冷却3段。型煤从炉顶加入炉内,型焦自炉底排出。冷煤气从冷却段下部进入炉内,与赤热的型焦换热后,在冷却段上部被喷射器抽出炉外,与来自低温加热器作为喷射气的低温加热煤气混合,再由低温炭化段下部送回炉内。另一股来自高温加热器的高温煤气,由高温炭化段下部进入炉内,在上升中与型煤热分解产生的煤气和低温炭化段加热煤气混合,一起由炉顶排出,经冷却净化后,一部分作为冷却用煤气送入炉子下部冷却段,一部分经加热后作为热煤气循环使用,多余部分外供。型煤的炭化分段进行,严格按加热曲线控制。在低温炭化段快速加热使型煤表面结壳硬化,以防其变形粘连;在高温炭化段则慢速加热,以防型煤膨胀破裂。由于采用加热煤气作载热体,没有空气和废气掺入,焦炭质量好,回收的煤气热值高(可达15350kJ/m3)。冷却段和高温段之间用气封,将冷却焦炭用的冷却煤气抽出用作低温加热煤气,可充分利用焦炭显热。
图3 两段供热内热式直立炉
a—外形结构;b—立面示意图
1—低温炭化段; 2—高温炭化段; 3—冷却段
连续外热式直立炉 一种间接加热、连续操作的直立炉。有H-75型直立炉和水平火道式直立炉两种。外热式直立炉由炭化室和相邻的燃烧室构成。加热煤气和空气在燃烧室中燃烧, 热能经炭化室墙辐射和传导, 使型煤炭化成型焦。型煤由炭化室顶部装入, 炭化后的热型焦落入熄焦段, 被由炭化室底部通入的冷煤气或水蒸气冷却后由炉底排出。冷煤气被赤热的焦炭加热, 上升至炭化段, 将热量传给下行的型煤, 因而该炉实际是外热式与内热式结合的直立炉。在这种直立炉中, 型煤加热速度慢, 加热不均匀, 单位容积的生产能力远低于内热式直立炉。但炉顶煤气排出量少, 含尘量低, 煤气热值高, 煤气净化工艺简单, 费用较低。
H-75型直立炉 1975年, 中国为炭化冷压型煤而设计的一种炉型。(图4)该炉由三孔炭化室组成,炭化室自上而下分为预热段、炭化段和冷却段。炭化室两侧设燃烧室, 每个燃烧室有四个立火道, 煤气在火道中分上向和下向,每隔30分钟换向燃烧一次,使炭化室上下部的温度均匀。与炭化室和燃烧室平行排列的有上下两层蓄热室, 燃烧室产生的废气经蓄热室进入废气管, 再由排烟机排入大气。空气经蓄热室预热后进入燃烧室, 与煤气混合燃烧。在炭化室的预热段底部两侧各有一个直接供应热废气的水平道, 使用低压煤气烧嘴将1100℃左右的热废气经炭化室墙上圆孔送入炭化室, 直接快速加热型煤使型煤表面结成硬壳。在炭化室底部冷却段, 通入冷却煤气熄焦。
水平火道式直立炉 萨保什尼柯夫工艺为炭化挥发分为19~24%的热压型煤而设计的炉型。该炉自上而下由粘结段、焙烧(炭化)段和干熄焦段构成。炭化室两侧为燃烧室, 各由22个水平火道组成。炭化室和燃烧室的一侧设上下两层蓄热室。炭化室墙的厚度从上向下递减, 以使各段的升温速度控制在1~3℃/min之内。水平火道以下的炭化室长度由于受底部出料装置的限制而缩短, 呈68°30′的角度向下收缩。每四个炭化室为一组。该炉的特点是:采用水平火道,便于控制炭化室高向各段的温度;全炉的加热速度较慢, 有利于生产裂纹少、块度完整和强度高的型焦。对挥发分较高的型煤的炭化更加合适。
图4 H-75型直立炉
a—断面图;b—立面图
间歇外热式炉 炭化室和燃烧室相间排列、间接加热、间歇操作的炉型。加热煤气和空气在燃烧室中燃烧,产生的热经炭化室墙以辐射和传导方式传递给型煤,使型煤炭化成型焦。型煤由炉顶加入,型焦由炭化室底部或侧面排出,在炉外熄焦。常见的有立箱式底开门炉和斜底炉。
图5 立箱式底开门炉
立箱式底开门炉 联邦德国迪迪尔公司设计的一种炉型,原用于煤的干馏制气,后为DKS工艺、罗马尼亚ICEM工艺(见冷压型焦工艺)用来作为型煤的炭化炉。该炉为间歇操作,外热式,由若干组炉室构成,每组六孔。炉体由两部分组成:一侧为炭化室和燃烧室系统,另一侧为换热室系统。(图5)炭化室和燃烧室部分支撑在工字钢梁上,再由支柱撑在地基上,形成一条熄焦车通道。换热系统直接砌筑在地基上。炭化室为长方体立箱式结构,其宽度由上而下扩大,上部有装料孔和上升管(导出煤气),底部有中空山形炉门。装型煤前,先装入一层250~300mm厚的焦粉,用于保温和密封;炭化结束后,打开炉门,型焦靠自重排出,用水熄焦。每组炉有7个燃烧室,每个燃烧室有10个水平火道,其中下部3个为燃烧火道。每组炉换热系统有12个废气室、6个空气室和7个煤气室,相间排列。经换热室预热的空气和煤气进入燃烧火道混合燃烧后,进入其上部的水平火道,在炭化室上部的水平集气(废气)道汇合,经废气室向下进入炉底小烟道,由烟囱排出。该炉的特点是:型煤在炭化过程中处于静止状态,避免了移动造成的破损;加热速度慢,有利于挥发分较高的型煤炭化;换热室热效率低,结焦时间长,耗热量高(2717~2842kJ/kg型煤);生产能力低,一座四组24孔底开门炉,年产型焦仅4万t。
斜底式炭化炉 间歇操作外热式炉型。炉顶装料,侧面排料。为顺利排出炭化后的型焦,炭化室底带倾斜度。DKS工艺采用斜底式炉取代底开门炉。炭化室宽450mm,炉底倾角30°,单孔容积29.9m3。每孔炉每次装型煤20t,燃烧室温度为1200~1390℃,炭化时间为15~20h。为排净炭化室内型焦,在焦侧配备一台排焦机,利用排焦机上的带圆形铲头的长杆,由炭化室底部伸入炭化室,将型焦排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