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ore blending
简介
将不同品位和质量的矿石、精矿进行搭配和混匀的技术与组织措施。配矿是在地测、采矿和矿石加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提高矿石和精矿质量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充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开采和加工矿石的综合经济效益。
矿床中有用矿物分布不均匀,采矿时混入岩石和贫矿石,都会引起矿石质量波动。经过配矿,提高入选和入炉矿石质量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能提高选矿和冶炼加工环节的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提高金属回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1948年苏联戈利德什坦 (Н. А. Говдштайн) 发表了《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矿石的配矿》一文,但是对配矿进行专门研究和应用是从60年代开始的。澳大利亚和瑞典配矿实际应用最好,配矿后矿石品位稳定,波动值较小。
配矿一般是根据选矿厂日、班(或小时)处理量和对矿石加工生产环节有影响的质量指标进行。配矿的主要依据是矿床类型、矿石种类和品种、有用矿物品位、有害物质含量、矿石块度和湿度、矿石中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等。这些数据是从矿山地质报告或爆破钻孔超前取样分析中获得的。
在取得上述数据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回采顺序、采准工作、工作平台宽度,以及铲装作业线长度等开采工艺条件和技术可能性,选择配矿方法和配矿系统。
配矿方法 配矿是多阶段生产工艺过程,从矿山设计阶段开始,直到冶炼加工之前,都可进行配矿。以地质勘探数据为基础制定的矿山远景规划,保证在矿山服务年限内矿山生产过程中的矿石质量保持均衡。矿山长期规划和短期生产计划是按五年、年度或季、月规划和管理矿石质量指标和允许的质量波动范围。大中型矿山一般在年、月计划指导下,按周、日 (或班)配矿计划进行矿石质量管理。矿山通常通过生产工艺环节按三种方法进行配矿。
(1)控制采场出矿点产量 各采矿作业地点(或电铲) 的产量分配应满足计划矿石产量和质量指标的要求:
式中Qi,C1分别为第i出矿点矿石产量和质量指标;Qn,Cn分别为全部n个出矿点矿石产量和平均质量指标;Qn,Cn分别为计划矿石产量和平均质量指标。当矿石按可选性质和工艺特性划分为不同品种时,应考虑各品种矿石的合理搭配。
采用控制采场出矿点产量方法配矿时,确定合理的爆破顺序和出矿地点,对保持矿石质量均匀和稳定起关键作用。采用上述方法虽然可实现配矿,但有时会影响采矿设备生产能力的发挥。
(2)合理组织矿内运输 根据生产作业计划,调度指挥铲装设备和运输设备在指定地点按质按量装矿,运往指定地点,按顺序卸矿,将不同出矿点采出的矿石掺混。
(3)采用配矿堆和中间矿仓 现代采选企业和冶金企业 一般采用配矿堆和中间矿仓堆存矿石和进行配矿。有的矿山把合理组织矿内运输和矿堆混矿结合使用,即在地表设两个矿堆,一个处于形成阶段,另 一个已经配好,处于回收阶段,向前者堆卸矿石,由后者把配好的矿石运给用户。
配矿设备 常用的配矿设备为电铲和固定式皮带运输机。随着冶炼生产能力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矿石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配矿方法和专用配矿机械,保证了高质量配矿。使堆栈和回收矿石作业连续化。
配矿系统 矿石开采和加工的各个阶段配矿工艺和设备的总和构成配矿系统。由出矿点开始,经出矿溜井或卸矿平台,通过矿内运输、提升,把矿石运至选矿厂或破碎厂受矿仓 (有的矿山设中间矿仓或矿石堆),这些环节构成矿山配矿系统。配矿系统的最重要环节是出矿点产量分配,其余环节都是起混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