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hydrogeological map of ore
field
简介
反映矿区地下水形成和分布及其与自然地理、地质因素相互关系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件(见图)。它是总结、反映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主要手段,是勘探阶段获得的正确的地质、水文地质和自然地理等资料,经过系统整理和从理论上提高,用特定的符号和方式、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制成的平面图。矿区水文地质图能明确、深刻地反映出矿床分布地段及其邻近地区(通常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的水文地质条件的规律性。它是研究矿床充水条件、进行矿山设计建设和开采的主要依据。由于地下水的分布、埋藏和运动受矿井生产影响,其水质、水量等要素随空间、时间而变化,所以矿区水文地质图要定期修改。
矿区水文地质示意图
1-第四系;2-石炭系下统测水组砂页岩;3-石炭系下统石磴
子段石灰岩,大理岩;4-石炭系下统龙田组砂页岩;5-泥盆
系中统东岗岭组石灰岩;6-石英闪长岩;7-抽水孔位置
及编号;8-地下水流向;9-疏干排水时主要来水方向;
10-矿湖(数字为水位降低及排水量);11-矿体;12-隔
水层;13-地面塌陷;14-钻孔溶洞;15-断层及编号;
16-钻孔单位涌水量(L/s·m)
比例尺 根据矿床规模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不同而异,一般为1:5000或1:10000。
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1)矿区边界、井筒、矿体、勘探工程及勘探线剖面位置;(2)矿区范围内的地表水体(河流、水库、湖泊、池塘、塌陷积水区等);(3)基岩的时代、岩性、构造;(4)第四纪沉积物的时代、成因类型、岩性;(5)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供、隔水边界及主要含水层、富水带位置;(6)与矿区地下水分布和埋藏密切相关的褶曲构造,对矿床充水起控制作用的断层;(7)地下水的露头点(泉、井、孔等);(8)地形等高线、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地下水流向;(9)地下水化学成分及性质;(10)与地下水有关的自然地质及工程地质现象;(11)附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和典型的水文地质剖面图。
编图方法 以精度和比例尺符合要求的矿区综合地形地质图为底图,将野外实测的各种水文地质和第四纪地质及自然地理等原始编录资料,按其相应的坐标绘在底图上,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和归纳对比,按其水文地质特征和规律,连接成各种水文地质界线绘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