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underground rooms
简介
分生产性硐室和服务性硐室两类。生产性硐室主要有装矿硐室、卸矿硐室、井下破碎站、粉矿回收硐室、盲井提升机硐室、井下水泵房、水仓、变电站、排泥硐室等。服务性硐室有调度室、候车室、医疗室、工具和备件贮藏室、车辆和采掘设备修理室,消防器材库、井下厕所等。有些硐室可以利用旧巷,如凿岩机修理室、井下厕所等。
生产性硐室 按用途分为:(1)提升机硐室 用盲井开拓时,需要开掘提升机硐室。提升机硐室也称卷扬机硐室。盲竖井提升机硐室包括提升机房、钢绳斜道、天轮硐室和配电硐室等。盲斜井的提升机硐室包括提升机房、装矿硐室、驱动站等。(2)箕斗装载硐室 包括矿仓和计量室两部分。矿仓容积一般按箕斗4h提升量计算,当高程受到限制时,也不得小于2h提升量。提升两种或两种以上品级的矿石时,应分设不同品级矿石的专用矿仓,且应在矿仓和受矿漏斗之间设分料装置,以便分别装矿。箕斗矿仓和计量装载硐室的布置及规格,主要根据箕升提升设备和计量装载设备的布置方式,提升的矿石品种、数量和装运要求,围岩稳固性等因素确定。矿仓形式有垂直式和倾斜式两种。垂直式矿仓容积大,可实现多品种分装分运。倾斜式的则相反。(3)粉矿回收硐室 在箕斗提升和装矿卸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撒落一些矿石。采用翻转式箕斗时,撒落量为提升矿石量的1%~2%;采用底卸式箕斗时,撒落量为提升矿量的0.3%~0.6%。为回收撒落的矿石,需设置井底粉矿仓,容积应不小于7天提升矿石量的撒落量。根据粉矿回收方式,常需要增加一些辅助设施,如清理巷、沉淀池、井底泵站、通风机室、提升机室等。(4)排泥硐室 分竖直式和倾角为30°~45°的倾斜式两种,也称井下泥库。按建造材料不同,分钢泥库和钢筋混凝土泥库。钢泥库一般为双库平行作业,上设喂泥仓,容积略大于钢泥库。钢筋混凝土泥库一般为单库作业,库壁厚度及配筋要求,按受力状态的有关公式计算。为减小排泥阻力和防止渗漏,内壁应衬8~12mm厚的钢板。(5)井下变电所 分中央变电所和采区变电所两种。通过变电所内的配电、降压和变流设备,把电力供给水泵房、采区、电机车电源线、井底车场机械及矿井照明线路等。
服务性硐室 按用途分为:(1)井下电机车库 用于存车、检查、清洗、注油、小修和蓄电池机车充电等。硐室的布置分尽头式和环形式两种。架线式电机车库包括存车室和带检查坑的修理室。蓄电池电机车车库包括整流室、充电室和带检查坑的修理室。(2)铲运机修理硐室 用于铲运机和凿岩台车的检查、修理和保养。硐室的形式和规格视井下大型设备的数量而定,一般应设吊车、修理地沟以及储存油料和备件的硐室等。(3)凿岩机修理室 用于凿岩机小修、检查、清洗、润油、收发、钎头修磨等。一般可利用旧巷道整修而成。(4)采矿设备井下备品库 工具和备品备件消耗大的矿山,应在井下设立储存和发放的库房。库房内设工具架和工具框等。(5)井下医务室 硐室规格根据医疗器械的装备情况而定,总面积一般不小于30m2。(6)等候室 是井下人员等候提升出井和休息的场所,设在井底车场靠近罐笼井处,面积根据井下人员和硐室凳子的摆布方式而定。(7)调度室 井下调度人员用来协调和检查井下工作,进行人力、工具、设备调配的硐室。室内装备有调度电话总机,光电显示运输讯号系统;现代化的矿山还设有电视监控系统。布置形式有隔开式、不隔开式和联合式三种。(8)消防器材列车库 用于保管和储存消防器材、建筑材料以及停放装满消防器材的列车。硐室布置方式有巷道加宽式和硐室式两种。(9)防水闸门硐室 防止井下突然涌水淹没矿井或中央水泵房而设置的密闭闸门及其硐室。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可能突然涌水的矿山必须设置,防水闸门结构有圆柱形和楔形两种;按承受水压大小,有耐高压和耐低压两种。(10)防火门硐室 井下发生火灾时,为防止燃烧产物在井下随风扩散,应迅速将燃烧区与矿井总通风系统隔离,采取的办法是在进风井附近两侧巷道中设防火闸门硐室。按穿行的运输线路数目,防火门硐室有单轨的和双轨的两种。(11)风门硐室 在机械通风的矿井中,一般都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风门,以控制风路中的风流。对于大型风门,需要掘出安设风门的硐室。(12)躲避硐室 斜井串车提升时,为预防跑车而发生人身事故,应在斜井下部停车场设躲避硐室。(13)坑内厕所 为改善井下工作条件,减少坑内环境污染,在工人较集中的阶段设置坑内厕所。坑内厕所可由旧巷道改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