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stacking fault
简介
晶体中原子堆垛次序不同于正常次序而引起的一种面缺陷; 是由一个不全位错扫过滑移面(见滑移)时所造成的平面区域不完整性,简称层错。图1为面心立方金属中(111)面的堆垛情况。在滑移面上不全位错b1已经通过(但b2尚未通过)的区域,密排面的堆垛顺序由ABCABC改变为ABAB。层错是一种晶格缺陷,它破坏了晶体的周期完整性并引起能量的升高。产生单位面积层错所需能量称为层错能γs(J/m2)。层错能有使领先的b1和拖后的b2不全位错之间的距离ds减少的趋势。典型金属的层错能和相应的平衡距离见表。层错能越小的金属出现层错的几率越大。在不锈钢与a黄铜中,可看到大量层错,而在铝和镍中则根本不会出现。
图1 面心立方金属中 (111) 面上的层错
Ⅰ-完全滑移区; Ⅱ-部分滑移区; Ⅲ-未滑移区
1—滑移面; 2—不全位错b1;3—不全位错b2; 4—堆垛层错
面心立方金属的密排面(111)的正常堆垛次序是
…ABCABCABC…
偏离正常堆垛次序的两种堆垛层错是: 抽去一层(111) 晶面或同时加进两层 (111) 晶面,则成为…ABCBCABC…;或在任何两层(111)晶面间插入一层或同时抽走两层(111)晶面,则成为…ABCBABC…。抽走晶面的称为抽出型层错,插入晶面的称为插入型层错。在密排六方金属中也会形成这样的两种层错。体心立方金属 (如αFe,Ta等) 和其他非密排结构的非金属材料 (如Si、石墨和碳化硅等),也可能出现层错。在整个晶面上形成层错时,几乎不引起点阵畸变,只是使晶体的对称性、周期性发生变化。层错不改变最近邻原子数和其间的距离,改变的是次近邻原子间的距离。
产生层错的方式有:(1)滑移,如任一层(111)晶面滑移1/6〈112〉,移至其相邻(111)晶面相应的位置上(图2)。AA’的滑移矢量为1/2[11],AB=1/6[
11]。A层原子滑移1/6[
11]后,正好滑移到B层原子的投影位置上,即
几种常用金属的堆垛层错数据
金属 |
堆垛层错能 γs/J·m-2 |
不全位错间的 平衡距离ds/ |
银 金 铜 铝 镍 不锈钢 90黄铜 |
0.020 0.060 0.070 0.200 0.400 0.013 0.035 |
18.7 5.7 6.8 1.5 2.0 — — |
图2 A、B、C三层 (111) 面的原子位置a-在 (111) 面上的投影;b-空间位向
Ⅰ-A层; Ⅱ-B层; Ⅲ-C层
(2) 密排面上空位盘塌陷或间隙原子在密排面间
图3 空位盘 (a) 和间隙原子盘(b) 形成的位错和层错
聚集成盘 (图3)。此时层错上下两侧原来的密排面相对位移1/3〈111〉,在层错周界形成柏格斯矢量为1/3〈111〉的位错环。位错环可进一步吸收(或放出)空位(或间隙原子)而发生攀移,使层错面积和位错环尺寸都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