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青蛤的水产养殖技术

2023-03-03

1.养殖场地的选择

选择潮流畅通、水质清新、底栖硅藻丰富的中、低潮区滩涂。 青蛤对栖息水深没有严格的要求,在10多厘米水深的盐场排水 沟内也能生存良好。

(1)水温:青蛤在水温10~35℃均能生长,最适水温为25~ 38℃。青蛤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 加快。

(2)溶解氧:一般要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

(3)盐度:青蛤对水体盐度的适应性较广,海水比重在1.005 ~1. 030,青蛤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最适比重是1. 015~ 1.025。当海水比重低于1.003时,在短时间内青蛤不会死亡, 但对存活生长有较大影响。体长0.10~0.35厘米的稚贝在淡 水中浸泡,24小时成活率为100%,48小时为60%,61小时为 50%,63小时为30%。

(4)底质:青蛤对底质的要求不高,在粗沙、粉沙、泥沙的底 质中均能生长。其中以沙质最好,细沙次之,极细沙较差。青蛤 的壳色与底质的关系密切,在含泥多的底质中壳呈黑色,在粉沙 质中壳呈白色。

(5)抗旱力:青蛤的成贝、小贝和稚贝都有一定的耐阴干能 力。在平均气温26℃时,成贝阴干9天,成活率为90%;阴干11 天,成活率为80%。小贝阴干5天,成活率为100%;阴干7天, 成活率为97%;阴干8天,成活率为77%。稚贝阴干3天,成活 率为90%;阴干4天,成活率为70%;阴干5天,全部死亡。

2.半人工采苗

(1)采苗场的选择与整理:青蛤的采苗场一般选择在亲贝资 源丰富,风浪较平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有淡水注入的内湾 高、中潮区。底质以表层为软泥,底层为泥沙混合的埕地较为理 想。海水比重要求在1.015~1.020。将埕面翻松,捡去石块和 贝壳等,驱除敌害生物,再把埋面耙松整平。附苗埕地应挖沟分 洼,以便于管理和防止埕地积水,并在埕地四周插上标志。

(2)蛤苗的种类:青蛤苗因发生季节不同,可分为“秋分”、 “寒露”、“霜降”等三批主要的苗种。其中以“寒露”的产量为最 多,附苗量可达208个/米2,苗种亦健壮,是养殖生产上的主要 对象。

(3)采苗:青蛤苗附着后经半年的生长,壳长达1.5厘米左 右时即可采收和移植。采收季节一般在3~4月份。采收方法 多用徒手挖捡。

3.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

(1)育苗设施:

①机械抽水设施:水泵的型号、数量以及水泵房位置需要因 地制宜配置,并要求维修方便、配件易购。按1 000米2育苗水 体计算,日提水量最高可达600吨。水管及阀门使用ABS管道 及阀门。动力采用柴油机或电动机。

②水塔:配置高位水塔,保持一定的势能,水塔可兼起黑暗 沉淀的作用。水塔可采用方形或圆形钢混结构,不得渗漏,底部 有排污孔以便消毒、清洗。水塔总容量以100~200吨为宜。

③沙滤池:按常规设计,必须具备二级沙滤,滤水能力与育 苗规模相匹配,且要分为两池,以便轮流清洗使用。

④产卵池、孵化池、育苗池、稚贝培育池:面积20~50米2, 设计要求与对虾育苗池相近,稚贝附着池深度可适当降低40~ 50厘米即可。

⑤饵料生物池:饵料生物池配置应与育苗规模相适应,一般 藻类培养面积与育苗面积比例为3:4。藻类培养包括一级三 角烧瓶培养、中继虾苗袋或塑料白桶培养及大池培养。

⑥换水装置:一般可使用换水网箱,按各期幼虫大小适时更 换网目不同的网衣。

⑦充气设备:选用适当型号的罗茨鼓风机。

⑧潜水泵:按实际生产需要配置,其中饵料室与育苗室所用 设备必须隔离使用。

⑨主要仪器、药品:包括显微镜、解剖镜、温度计、比重计、计 数器、pH值计、照度计、各种网目大小的筛绢,以及高锰酸钾、 酒精、碘液、漂白粉、青霉素等。

(2)亲贝的选择:要求1~2龄已达到性成熟者,规格为50 粒/千克,选择体壮、闭壳肌强壮有力、壳表完整无创伤、无病害、 肥满度好、性腺饱满的青蛤,雌性个体呈粉红色,雄性个体呈淡 黄色。青蛤繁殖期为每年的7~8月,亲贝性细胞成熟度可根据 性腺的饱满度和外观颜色加以判断,显微镜下观察,卵子大小整 齐、胚泡消失、细胞质分布均匀,精子在海水中游动活泼,可作为 成熟标准。工厂化育苗的亲贝,可从自然海区或虾塘养殖青蛤 中选择。

(3)催产:一般采用阴干加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精卵排 放。将亲贝置于通风阴凉处,阴干6~12小时,再置于产卵池加 流水刺激后,即可排放精卵。水泵供水流量100~200升/分钟, 流水时间1小时。

(4)受精与孵化:在水温26~28℃、盐度20~27、pH值8条 件下正常受精,16小时孵化出D形幼虫,幼虫大小100微米× 90微米,孵化密度可控制在30~50个/毫升。

(5)幼虫培育:

①选优:根据D形幼虫铰合部是否平直,来判断质量的优 劣。用筛绢网选取上浮能力强的上层幼虫,进行育苗生产。

②幼虫培育:培育密度为10~20个/毫升,水质条件为水温 26~30℃、盐度20~27、pH值8.0~8.6、溶解氧>5毫克/升、 氨氮<0.05毫克/升、EDTA3×10-6 ~5×10-6 、青霉素0.5× 10-6。日换水早晚各一次,每日换水量30%~50%,每隔3~5 天移池一次。D形幼虫开口饵料生物选用金藻,进入壳顶期可 投喂角毛藻,壳顶后期可增加投喂扁藻,金藻投喂量3万~10 万个/毫升,角毛藻投喂量2万~5万个/毫升,扁藻投喂量1万 ~3万个/毫升,且以各种藻类混合投喂或交替投喂效果较好。 每日投喂2~3次,并根据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及肠胃饱满情况适 当加以调整。日常管理中要求定时检查幼体活力和生长情况, 保持连续充气,适当遮光,光照强度以500~1 000勒克斯为宜, 防止育苗池内藻类过度繁殖而影响育苗。

③附着变态:经3~4天培育,浮游幼虫平均大小为120微 米×110微米,此时初生足形成而进入浮游幼虫期。再经4~5 天培养,面盘逐渐脱落,开始由浮游生活逐步转为匍匐爬行,此 时要在池底投放泥质附着基。具体方法为,取无污染的海涂泥, 经太阳暴晒后装袋备用,使用前加水煮沸,用200目筛绢过滤, 均匀泼洒于附着池内,经停气沉淀后在池底形成5~10毫米的 软泥底质。

(6)稚贝培育:一般经10天培育,稚贝出水管形成而进入单 水管期,平均大小为300微米×320微米。再经半个月培育,即 可进入双水管期,此时进、出水管伸缩频繁,水管基部触手伸缩 明显,幼虫为560微米×600微米。

①培育密度:双水管期之前以200万~300万粒/米2为宜, 以后根据生产情况逐渐疏养,后期培育密度为30万~50万粒/ 米2

②日常管理:每日换水80%以上,遮光、充气,日投喂2次, 混合投喂各类单胞藻,投喂量以肠胃饱满度为准。移池洗苗及 筛苗分养,每隔7~10天移池洗苗一次,可用不同网目筛绢去除 死壳,反复用手轻搓稚贝壳表直至干净、无杂物附着,以利其生 长。另外,定期用不同网目的筛绢筛选不同大小稚贝分池培养, 以利同步生长。

(7)出池:经30天左右培育,壳长达1毫米左右,即可根据 养殖户需求适时出苗。出苗时排干池水,用海水将池底稚贝冲 洗出来,经80目筛绢网收集,反复淘洗干净即可,干重法计数。

4.青蛤的土池人工育苗

青蛤的土池育苗是模拟海区的自然状况,人为创造条件,满 足青蛤繁殖阶段不同环节的生态要求,从而达到使青蛤在土池 内自然繁殖的目的。

(1)场地选择:在兴建育苗场前,必须对当地的潮汐、水流、 水深、底质、盐度、水温、pH值、饵料生物、敌害生物、青蛤资源 和繁殖期等进行全面调查,并结合交通、生活条件综合考虑。

(2)土池条件及整埕:土池底质以泥沙质为宜,土池以3~4 亩为好,池深1.5米,堤高0.6~1.0米。池堤牢固、不漏水,坡 度1 : 2,设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清池、翻晒、耙松、浸泡、整 堤,保持池底和堤坡内侧平滑。如土池为泥质,可在池底略撒一 层细沙,以避免卵子被浮泥包埋,有利于幼虫的变态附着。

(3)亲蛤选择及诱导排放:亲蛤的质量好坏,关系到育苗的 成败。在繁殖高峰期,选择新鲜适龄的青蛤作为育苗亲蛤;装运 要轻,不可剧烈颠簸,尽量缩短露空时间,更不可冷藏;在充分掌 握性腺成熟的情况下,将亲蛤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阴干一夜 后,均匀撒播在靠近进水闸门附近,每亩投放量为100~150千 克。经过温差和流水的刺激,再加上性细胞相互诱导,经1~2 天可达到排放高峰。

池内亲蛤是不断成熟、不断排放的,大汛期排放量大。一般 胚胎经培育3天即开始附着。在繁殖高峰期,如发现池内D形 幼虫数量减少,可采取傍晚排干池水,清早进水,促使亲蛤再次 达到排放高峰。

(4)水质:水质必须清新,不含泥沙,比重为1.01~1.02, pH值为7.5~8.5。培养基础饵料时,施肥要适量,水色要适 中,呈淡黄绿色最好。

(5)幼苗培育:在育苗前期,池水只进不排,提高水位,保持 理化因子的稳定;在育苗后期,大排大灌,控制水深,加速硅藻繁 殖和稚贝生长。每天定时测定水温,采集水样,计算幼虫数量、 个体大小和肠胃饱满度。不定期检测盐度、pH值和溶解氧。 如发现幼虫和稚贝呈饥饿状态,则应及时泼洒尿素和过磷酸钙 进行肥水,一般为1~2毫克/升,切不可过量。单胞藻密度为5 万~10万个/毫升,可满足育苗要求。

(6)敌害防除:育苗期间,主要敌害有球水母、轮虫、桡足类、 杂鱼、蟹、螺、沙蚕等,它们不但与D形幼虫争食,而且还吞食幼 虫和稚贝。尤其是水母和浒苔大量繁殖,覆盖水面和池底,影响 幼虫变态和附着,也妨碍稚贝的正常生长。杂藻大量繁生,死亡 后腐烂变黑,污染水质和底质。因此,在育苗之前要彻底清池, 用含量28%~30%的漂白液泼洒消毒。进水要严格,尼龙筛绢 要牢固,严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内。如发现池内混有杂鱼和小虾, 必须及时清除。对水母、浒苔要组织人力捞取,防止蔓延。

(7)洗苗和移养:稚贝密度过高,影响生长。10月稚贝一般 长到0.2~0.5厘米,应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抓紧移苗。这时水温 适宜,幼苗活力强,移出后成活率高,容易潜居。水温在13℃以 下稚贝不太活动,对移苗不利。洗苗时刮取表层泥沙,用40目 筛绢筛选冲洗,然后带水均匀泼洒到养殖滩面上或水域中。在 适宜条件下,翌年5月稚贝将长到2厘米以上。

5.青蛤苗种的中间暂养

(1)培育设施:可在中潮区选择地势平坦、水流通畅、风浪小 的滩面,平整后作为苗埕。也可在高涂处围塘或堤内围塘,进行 培育。围塘面积2~5亩,长方形,要求进排水方便,池深0.6~ 1米。苗埕或围堤底质,以沙质为佳。有条件的围塘可采用流 水培育或充气培育。

(2)培育措施:

①培育池的准备:将围塘培育进行清池、去污,翻耕池底20 厘米,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与底泥搅匀、耙平,暴晒1周以上。

②肥水:向围塘引进经60~80目筛绢过滤后的海水,深度 为20~30厘米,施入发酵过的鸡粪、牛粪或无机肥等,以培育饵 料生物。

③播苗时期:当稚贝进水管长出、完成变态后,排干稚贝培 育池中的水,刮取表层泥沙,用40目筛绢筛选冲洗,将稚贝带水 均匀地泼洒到苗埕或围塘池底。围塘可逐渐加入海水50厘米 左右。

④饵料:滩涂培育的苗种,以海区自然饵料进行培育。在围 塘培育的前期,水体单胞藻密度从5万个细胞/毫升,逐渐增加 至10万~15万个/毫升。若连续阴雨,使单胞藻繁殖受到影 响,则每天补充0.5~2毫克/升代用饵料,如海洋酵母、鲜酵母 等均可 。

⑤水温:高温季节可利用池埂搭起棚架,上覆苇帘遮阳或增 加水流量等办法,使水温控制在35℃以下。

⑥盐度:海水比重控制在1.01~1.02为宜。在大暴雨之前 要加满围塘的水位,防止盐度剧降。如海水比重很低时,可采取 加入盐卤的办法调节比重。

⑦病害防治:播苗后连续3天,每天泼洒1.5毫克/升的土 霉素,以防因起捕、运输而引起的疾病感染。进池海水要经过筛 绢过滤,防止大型敌害生物入池。随时将繁生的浒苔、水母等成 体捞出,以免过度蔓生而对苗种造成危害。

(3)起捕与运输:当青蛤稚贝长至1~2厘米时即可起捕,作 为增养殖的苗种。滩面培育的苗种,在退潮时起捕。围塘培育 的苗种,则在排干池水后起捕。采用铁耙、小铁锹,进行人工翻 土、手拾、叉拾即可。运输时需将袋口扎紧,保持湿润,避免高温 及长时间阴干。当贝苗运输到养成场后,要尽快均匀地播入水 中。

(4)青蛤苗种的运输:青蛤苗种运输前要将蛤苗洗净,除杂 质。装运的工具为竹篓、草包或麻袋等。在运输途中,应防止雨 淋、日晒等。运输时间的长短,要看气候、苗种大小和体质状况 而定。气温23~28℃时,壳长1.5厘米左右的蛤苗,经过2天 的运输,播种成活率可达90%。运输时需将袋口扎紧,保持湿 润,避免高温和长时间阴干。当贝苗运到养成场后,要尽快均匀 地播入水中。

6.青蛤养殖期的管理

(1)勤换水:青蛤是固定被动摄食的。池塘若换水少,水流 动慢,青蛤的大量摄食会引起局部缺饵。在养殖中,无风天气及 长时间未换水,青蛤的胃饱满度明显下降。如加大换水量,局部 缺饵的情况就可以得到改善。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养 殖的中后期要勤换水,使养殖水体保持动态平衡,突出一个“活” 字。

(2)适量施肥:在自然海区水质较瘦时,可能会造成单胞藻 类饵料的不足。因此,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施适量的肥料,培养基 础饵料,以利于青蛤的生长。

(3)水温调控:青蛤的生长、存活与水温密切相关,在适温范 围内,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加快。但水温过高、过低,都 会导致其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通过加大水的流量或提高池水 水位的方法,进行水温调节,稳定池底下层的水温。

(4)盐度调节:养殖水体的盐度,对于青蛤的生长、存活有相 当大的影响。在大暴雨之前,可通过提高池水水位,稳定下层海 水的盐度,以防盐度剧降,对青蛤造成不良影响。

(5)病害防除:引进的海水要经过拦网过滤,防止虾虎鱼、蟹 及玉螺等敌害生物入池,发现要及时清除。及时捞除池内的水 母、浒苔成体,以免其过度蔓生,对青蛤造成危害。

7.青蛤的围塘养殖

(1)池塘条件:

①池形与面积:池塘的结构,以能提供青蛤良好的栖息生活 环境为原则,一般以长方形为好,面积30~60亩,可蓄水1米左 右,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

②底质:池塘底质以沙质、泥沙质为宜。在苗种投放之前, 要清除淤泥、杂物,翻耕池底20~30厘米,消毒暴晒后碾碎、整 平,使底质得到消毒、改良,以利于青蛤钻栖。清池消毒常用生 石灰、漂白粉等。

③水质条件:海水比重为1.010~1.025,pH值为7. 5~ 8.5。

(2)基础饵料培养:为使池塘养殖的青蛤能及时摄食到充足 的饵料,应在池塘消毒处理后及时施肥,培养基础饵料,然后再 播放苗种。常用的肥料有鸡粪、牛粪及无机肥,每亩可施发酵鸡 粪200千克左右。如自然海区水质较肥,单胞藻饵料丰富,可适 当减少施肥量。

(3)蛤苗播放:选择、投放1~2厘米的大规格苗种。根据池 塘条件,播苗密度可达50~100个/米2

(4)日常管理:同青蛤养殖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