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百科

7.1.5 液-液萃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023-02-14

液-液萃取在食品工业中有一些应用实例,但不如固-液萃取广泛。主要原因是食 品工业原料大多为固体。此外,食品工业中常见的溶液为水溶液,要提取的物质又大多有 较高的水溶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液-液萃取的应用。最后,出于安全方面的原 因,食品工业对溶剂的使用限制越来越严。

油脂工业是萃取应用较集中的领域。此外,在发酵液的提取等方面也能找到萃取应 用的实例。

7.1.5.1 萃取在油脂精炼中的应用

(1) 萃取法脱酸 天然油脂除了主要成分甘油三酯(又称中性油)外,还含有许多杂 质。油脂的精炼就是将杂质从中性油中分离的过程,其中将游离脂肪酸除去的操作称为 脱酸。脱酸方法中常用的是碱炼法,采用加碱中和脂肪酸生成肥皂的方法。当毛油中脂 肪酸含量较高时,用碱炼法脱酸就会有很高的中和损失,此时可用液-液萃取法脱酸。

萃取法脱酸的原理是用混合溶剂处理毛油,得到两个液相。游离脂肪酸和中性油分 别富集在两相中。将两相分离就可使脂肪酸与中性油分开。常用的溶剂有己烷、异丙醇、 甲醇等。萃取法脱酸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中和损耗低,有利于脱色等。主要缺点是经济性 不如碱炼法或蒸馏法。而其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又与溶剂回收费用有关。目前只是在毛 油中脂肪酸含量高时才考虑用萃取法脱酸。

下面是两个已在工业上成功应用的实例。

①C.M.B.流程: 该流程由意大利C.M.B.公司和比利时De Smet公司应用于工业 生产,见图7-20。

图7-20 C.M.B.萃取脱酸流程

用己烷(软油)与异丙醇-碱液(软水)的混合萃取剂,其中异丙醇浓度为55%~ 65%,碱液浓度为6.7mol/L。将这两种溶液与己烷和油按一定比例混合,油与己烷的比 例固定为1∶3~1∶4,而醇和碱的用量则随毛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而定。

混合分离后得到两相。a相为萃余相,也是轻相,主要成分为中性油和己烷,也含少 量的醇和由脂肪酸与碱反应生成的肥皂。b相为萃取相,主要成分是肥皂的醇溶液。将 两相分开后,用水洗涤a相。混合沉降后,轻相含油和己烷,用蒸发、汽提法脱溶剂,得到 中性油,己烷循环使用,重相则与前面的b相混合。用己烷洗涤b相,混合沉降后,轻相含 油和己烷,与前面的a相混合。重相用浓硫酸处理,使肥皂分解成脂肪酸和钠盐。先将此 混合物预浓缩,回收己烷。再用精馏法将醇与脂肪酸分离,醇可循环使用。

在生产中需将毛油预处理以除去既不溶于a相,又不溶于b相,且在相界面形成乳化 层的杂质。

② 甲醇-水脱酸流程: 甲醇与中性油的互溶度很小,而与脂肪酸的互溶度很高,因 而是一种理想的溶剂。在甲醇中加入少量水,可使相图上两相区的面积增大。加入水后 对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影响不大,但对平衡线的斜率有显著影响,还可以调节溶剂的密度, 有利于分离。工业中采用95%甲醇与5%水的混合溶剂,其流程如图7-21所示,比 C.M.B.流程简单。

有先将毛油除渣,然后加混合溶剂进行连续萃取。所得到的萃取相为溶剂和脂肪酸 的混合物,也含少量中性油。萃余相主要是中性油和溶剂,也含少量脂肪酸。两相分别用 蒸发法脱溶剂。蒸发出的溶剂入精馏塔分离。塔顶产品为甲醇,可循环使用。塔底产品 则有少量水,作为废液排出。蒸发后的萃取液和萃余液再分别用汽提法进一步脱溶剂,分 别得到脂肪酸(含少量油)和中性油(含少量脂肪酸)。少量的甲醇蒸气则被真空设备抽出。

图7-21 甲醇-水脱酸流程

1-毛油贮槽 2-溶剂贮槽 3-离心除渣器 4-萃取塔 5、6-蒸发器 7、8-汽提塔 9-溶剂精馏塔

实践表明,若将游离脂肪酸含量降至1%左右,大约需要10~15个理论级。而溶剂 比在2以上。这在工业上尚能承受。而若将游离脂肪酸含量降至0.05%以下,所需的理 论级数将大为增加,溶剂比也应相应增大,以致使操作成为不经济的。因此,实践中一般 先用萃取法将游离脂肪酸含量降至1%,再用碱炼法进一步除去残余的脂肪酸。这样,还 是需要一个小的碱炼单元,萃取的作用实际上只是大大减少了用碱量。

(2) 脱蜡 蜡是高级一元羧酸和高级一元醇形成的酯。植物油中含有数量不等的 蜡,以米糠油中含蜡量为高,达3%~5%,称为糠蜡;葵花子油次之,含蜡0.06%~0.1%。

油脂精炼中常用的脱蜡方法有液-液萃取法、袋滤法、压滤-皂化法等。比较而言, 萃取法的分离效率高,产品质量也高,但溶剂消耗大,设备复杂,是常用的方法。不过,一 般的溶剂脱蜡只是在已析出蜡晶的油中加入非极性溶剂,使油的黏度大为降低,从而有利 于蜡和油的分离。而糠蜡的提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液-液萃取。

① 乙酸乙酯萃取法: 在常温下乙酸乙酯能与中性油以任何比例混溶,而糠蜡在乙酸 乙酯中的溶解度则较小。利用这一溶解度差异分离糠蜡的流程见图7-22。

原料油经脱水后,进行三级逆流萃取。溶剂比为2.5,每级萃取的时间长达3h。最终 萃取相和萃余相分别用蒸发法脱溶剂,分别得到脱蜡油和糠蜡,溶剂蒸气冷凝后循环 使用。

用此工艺得到的糠蜡熔点78~82℃,得率≤85%,溶剂消耗低于原料的6%,油的回 收率在95%左右。这些指标均优于过滤-皂化法。

② 己烷-异丙醇萃取法: 作为溶剂,异丙醇有独特的优点:25℃下可溶解米糠油和 脂肪酸,50℃下可溶解碘价高的软蜡,70℃下可溶解碘价低熔点高的硬蜡,但不能溶解富 含磷脂的胶质。利用这一特点,分离糠蜡的流程见图7-23。

图7-22 乙酸乙酯萃取脱蜡流程

图7-23 己烷-异丙醇萃取分离糠蜡的流程

先用己烷萃取油,溶剂比为3。粗蜡油(萃余相)量约占毛油的26%,再用3倍的异丙 醇在50℃下萃取。萃取相含软蜡。萃余相再用6倍异丙醇在70℃下萃取,此时的不溶物 为胶质,过滤后将滤液冷却,析出硬蜡。除去硬蜡的液体与50℃下的萃取相混合,一同冷 却,析出软蜡。除去软蜡后的液相与己烷萃取相一同脱溶剂,得到米糠油。

此工艺得到的米糠油占毛油的82.7%,硬蜡占10.5%,软蜡占4.8%,胶质占2%。

7.1.5.2 脂肪酸及其酯类的提取与分离

(1) 皂脚脂肪酸的提取 油脂碱炼产生的皂脚中含有脂肪酸与碱中和产生的肥皂。 一部分已皂化的中性油及少量未皂化的中性油。油脂精炼过程中另一工序–水化脱胶 产生的油脚中也含少量中性油。它们都可用来提取脂肪酸。

可以用几种工艺路线生产脂肪酸。萃取法也是生产粗脂肪酸的方法之一。

以丁酮为萃取剂,它与脂肪酸和水均相溶,从而可消除由胶质与不皂化物导致的脂肪 酸与水之间的乳化层,使分层清晰。

工艺的第一步是将皂脚中的油皂化。方法是加入48%的碱液后加热回流。然后加 入硫酸,加热酸化,直至pH等于3为止。酸解结束后,静置分层,上层混合物用精馏和汽 提法脱溶剂,即得粗脂肪酸。下层水相先用碱中和,然后加热蒸出溶剂,余下的为废水。

(2) 脂肪酸的分离 各种脂肪酸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很大,这是用萃取法分 离脂肪酸的依据。工业上利用此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流程有两类: 一类利用不同溶 剂的溶解选择性,将混合酸分为液体酸和固体酸两部分;另一类利用同一溶剂在不同温度 下的溶解度差异,用冷却法使饱和脂肪酸结晶析出。

以甲醇为溶剂的方法称Emezol法。将甲醇与脂肪酸混合溶解后逐渐冷却,固体酸即 结晶出来。改变冷却温度和溶剂比,可改变产品的脂肪酸组成。

用丙酮进行低温结晶的方法称Armour/Texaco法。溶剂比为3,在15min内从25℃ 冷却到15℃,生成结晶,也用蒸发法脱溶剂。

以丙烷为溶剂的方法是从石油工业移植过来的。丙烷有独特的性能。在54.4℃下 所有脂肪馏分均可溶于丙烷中,调节温度,使不同组分逐一析出。最先析出的是三甘酯, 然后是二甘酯、单甘酯、脂肪酸,最后是维生素D、甾醇及脂肪酸。此法的溶剂比高达10~ 20,且须在高压(4.83MPa以上)下进行操作以使丙烷为液态,这就影响到经济性。

(3) 甘油酯的分提 可以把天然的甘油三酯分为四大类: 三饱和型、二饱和型、一饱 和型和三不饱和型。它们的熔点分别为45~60℃,30~45℃,0~10℃和0℃以下。将这 几种不同的甘油三酯分离的过程称为分提。液-液萃取是甘油酯分提的方法之一。

单溶剂萃取法 采用一种极性溶剂进行分提。常用的溶剂有水、糠醛、乙醇水溶液 等。采用填料萃取塔的流程见图7-24。填料层高度可达23.4m,油的流率为822~868kg/m2·h,溶剂比6,回流比4,操作温度26~52℃。进料为碘值180的亚麻油,产品为 碘值132.2的低碘值油(占25%)和碘值为196.3的高碘值油(占75%)。

图7-24 单溶剂萃取法分提甘油酯流程

双溶剂萃取法 流程如图7-25所示。与图7-24不同的是采用非极性溶剂代替高 碘值油作回流,这样有利于分离含磷脂和其他杂质的未脱酸的油,可提高产量,非极性溶 剂有石油醚、丙酮等。

图7-25 双溶剂萃取法分提甘油酯流程

7.1.5.3 油脂工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1) 棉酚的提取 棉酚是棉子油中特有的组分,本身有毒性,但在医药中有一定的用 途。在油脂提取时,总是设法使棉酚集中于油中,因为从油中分离棉酚比从饼粕中分离容 易一些。棉酚可溶于不少溶剂中。在油脂精炼过程中,棉酚集中于皂脚内,约占4%~ 10%。若要提取棉酚,可以用萃取法。

工业棉酚可直接从毛棉油中提取。以20%邻氨苯甲酸油性悬浮液为萃取剂,温度 60℃,溶剂比0.53。混合后再加热至80℃,停留半小时后,冷却至20~33℃,再静置1h, 即析出沉淀。最后用过滤或离心法分离。

药用棉酚质量要求高,多从棉仁中提取,利用棉酚在80%丙酮中溶解度较大,而棉子 油则溶解度较小的特点,用80%丙酮对棉仁作固液萃取,得到含棉酚的萃取液,再以苯胺 为溶剂进行液-液萃取。棉酚与苯胺生成苯胺棉酚,结晶析出。分离后将苯胺棉酚悬浮 于乙醚中,再加入稀硫酸使棉酚游离,并与乙醚生成醋酸棉酚而析出。

(2) 甾醇的提取 甾醇又名固醇,是油脂中不皂化物中的主要成分。在精炼过程中 不皂化物被集中在下脚中,可以以乙醚、氯仿、苯、乙酸乙酯等为溶剂进行提取。

例如,可从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先将馏出物皂化,然后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溶 剂是乙醚。用水洗涤萃取相,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并过滤,以除去未皂化的乙醚不溶物。

也可从米糠油碱炼皂脚中提取。先将皂脚干燥至含水分2%以下,再用丙酮萃取。 溶剂比为8,温度50~55℃,萃取后冷却、静置、过滤,即得粗制品。

另一种方法是将皂化残渣溶于水后,用低分子脂肪酸与醇形成的酯(乙酸乙酯、乙酸 丁酯等)为萃取剂进行逆流萃取。用水洗去萃取相中肥皂,蒸脱溶剂即得粗产品。

(3) 磷脂的提取 磷脂是植物油中的另一组分。它在工业、食品中均有重要应用。 在油脂精炼过程中磷脂富集于水化油脚中,故一般从水化油脚中提取磷脂,得到的产品称 浓缩磷脂,其中磷脂含量在60%以上,其余组分为中性油、脂肪酸及其他杂质,如能进一 步精制,可以用丙酮作萃取剂,将油和脂肪酸萃取出来。萃取时多用间歇操作,溶剂比为 1,萃取至少2~3次,直至上层澄清丙酮呈浅黄色为止。对萃余相,先过滤除去大部分丙 酮,再用真空干燥,最后红外消毒,制得产品为粉状磷脂。

磷脂中的卵磷脂是特别有用的物质。将它与脑磷脂分开的方法是利用它们在乙醇中 的溶解度差异,其流程见图7-26。

图7-26 卵磷脂的萃取

溶剂比为1,温度50~70℃,用95%乙醇进行3~4级错流萃取。卵磷脂乙醇溶液用 蒸馏法回收乙醇。再用丙酮萃取其中的油和脂肪酸,同样用错流萃取。

7.1.5.4 有机酸的萃取

(1) 柠檬酸的提取 柠檬酸的生产是用发酵方法。常用钙盐法从发酵液中提取柠 檬酸。但这种方法耗石灰和硫酸的量较大,且产生大量的硫酸钙。目前正在研究的取 代工艺有离子交换、电渗析和液-液萃取等方法,其中液-液萃取法是很有前途的 工艺。

在技术上主要的困难是萃取剂的选择。由于柠檬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欲找到一 种从水溶液中萃取柠檬酸的萃取剂并不容易。目前正在研究的萃取剂有两类:一类是磷 氧键化合物,有较高的分配系数,水溶性低,操作损耗小;另一类是硫氧键化合物,其选择 性好,但有一定的水溶性。

图7-27为萃取法提取柠檬酸的流程。由于发酵液中含糖、氨基酸等物质,所以对萃 取剂的首要要求是选择性。萃取相再用水进行反萃取,得到柠檬酸水溶液,再经净化、浓 缩、结晶、分离,即得产品。

图7-27 液-液萃取提取柠檬酸流程

(2) 醋酸的提取 醋酸是产量高,应用广的化工原料,生产醋酸的方法有合成法和发 酵法。前者占主导地位,但后者也有较强的竞争力。醋酸和水的分离,常规上用蒸馏。但 相对挥发度并不高,当醋酸浓度不高时,例如发酵得到的为15%水溶液,不宜直接精馏。 可以用液-液萃取法分离。

图7-28所示为典型流程,称为低沸点流程。萃取剂为低分子量的醚、酮或酯。用逆 流萃取。萃取相先在一脱水蒸馏柱内分离。塔顶产品为溶剂和少量水的混合物,分层分 离后,溶剂循环使用,水则与萃余相混合。塔底产品再经一蒸馏塔,得到冰醋酸和焦油。 萃余相也用蒸馏塔分离,塔顶产品为少量溶剂,废水弃去。

图7-28 低沸点法萃取醋酸流程

图7-29所示为高沸点萃取流程,专用于从稀的醋酸水溶液中提取醋酸。此法因使 用一种高沸点萃取剂–三辛基氧化膦而得名。

图7-29 高沸点法萃取醋酸流程

三辛基氧化膦的沸点高达460℃,可溶于许多溶剂中,但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约为 10-6。以此为萃取剂进行逆流萃取,萃余相即作为废水排出。萃取相先经蒸馏塔A,塔顶 为水,含少量酸,将其回流入萃取塔。塔底为溶剂和酸,进入蒸馏塔B。塔底为溶剂,循环 使用。塔顶主要是酸,含少量水。进入蒸馏塔C进一步分离。塔底得产品冰醋酸。同时 从釜中排出少量焦油。塔顶为水,含少量酸,也回流入萃取塔。

这一工艺的主要优点是萃取剂与水易于分离,且基本不溶,分配系数很高,选择性好, 是较理想的工艺。除适于处理稀溶液外,也可处理浓溶液,以减少蒸馏塔的热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