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百科

投入产出分析

2023-06-13

英文

input-output analysis

简介

亦称投入产出技术、投入产出方法、部门联系平衡法和产业关联法.通常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手段,借助数学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大至整个世界,小至某个企业)内部各产品部门(纯部门)之间,在错综复杂、穿梭往来的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间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投入是指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消耗;产出则是指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如果经济活动是生产活动,那么投入表现为对一定数量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的消耗;产出就是生产活动完结时一定数量的产品.由于工艺技术、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原因,投入和产出间存在着确定的数量依存关系,也就是消耗掉的物质数量和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数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数量依存关系是经济活动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投入产出分析是由美籍俄裔经济学家列昂节夫(Leontief,W.)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列昂节夫吸收了法国数理经济学家瓦尔拉(Walras,L.)用一组数学方程建立经济体系均衡的数学模型的思想,又受到20世纪20年代苏联中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结构和已发现产品间存在着间接消耗关系的影响,1936年,他首次在哈佛大学的《经济与统计评论》上发表了有关投入产出方面的论文“美国经济系统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公开的文献中这是第一次出现“投入产出”一词.1941年又出版了他的《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书中详细地论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1953年,列昂节夫等人合写的《美国经济结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被视为投入产出分析的经典著作.与此同时,列昂节夫还亲自实践,参与编制了美国许多年度的投入产出表.由于列昂节夫的杰出贡献,他荣获1973年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投入产出分析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和各国经济学家的重视,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和战后,由于美国和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控制,这就迫切需要有一套计量准确、管理科学的经济的方法,于是投入产出分析,逐渐引起了美国和许多国家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近百个国家编制了投入产出表,1968年,联合国社会经济部正式推荐把投入产出表作为其会员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1974—1976年间,中国试编了第一张1973年全国性实物型投入产出表,1980年,山西省编制了中国第一张1979年地区性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