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百科

莫绍揆

2023-06-13

英文

1917—Mò Shàokuí

简介

中国数学家.生于广西桂平县.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并留校任教,后升任讲师,还曾在中山大学数学系任讲师.1947年赴瑞士留学,就读于洛桑大学,第二年到瑞士联邦高等工学院读数理逻辑.1950年回国,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至今.还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副理事长、江苏逻辑学会会长、名誉会长、《数学研究与评论》副主编等.

莫绍揆主要研究数理逻辑,并在南京大学创建了数理逻辑专业.在一个命题演算系统中,有一个许多数理逻辑学家尽量避免使用,但又经常被迫使用的“蕴含怪论”.他在留学期间就曾避开这一“蕴含怪论”,证明了导师没能避开才证明的公式“P→·→”.20世纪50年代,他曾研究模态逻辑,他避开“蕴含怪论”,提出了两个新的模态系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国外很多逻辑学家试图用多值逻辑来解决集合论中的悖论,并构造了许多多值逻辑系统.莫绍揆1954年在他的著名论文“多值系统的逻辑悖论”中指出:引入多值逻辑后也不能无条件地使用概括原理,否则在多值系统逻辑中仍能构造出类似二值逻辑悖论的悖论.这是对国际数理逻辑学的一个重大贡献.他1950年构造出两个新逻辑体系的文章被认为是相干逻辑的奠基性工作.他还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初基函数和五则函数等新概念,大大地简化了递归函数的构成.在此基础上他还于1986年解决了自1952年提出后一直没能解决的一个一阶谓词演算公式的可满足集是什么样的集的问题.他提出过递归函数论的各种系统,把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还在公理集合论、数理逻辑的多个分支中做了许多重要工作.此外,他还涉及数学史的研究和科普工作.莫绍揆的数学研究成果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编撰的《数理逻辑教程》(1982)曾获全国优秀教材奖,《质点几何》(1991)曾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江苏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他除已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外,还出版了20多本专著、教材,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递归论》(1987)、《极限论新论》(1991)等.此外,还撰写科普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