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百科

新城运动

2023-06-03

英文

New Town Movement

简介

新城运动可追溯于在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指导下,在英国修建的两个花园城:莱奇沃思(1903年)和韦林(1920年)。但真正取得进展是在1946年英国《新城法》颁布之后。自那以来至1981年,英国规划和建设新城34座。按修建年代划分为三代新城。第一代新城更接近“田园城市”概念,城市规模小(少于6万人),人口密度低(每万m2少于100人),就业岗位单纯等。经过三代新城的实践,其发展趋势是: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2.5~6万人到最后的25~40万人。便于为居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配置大型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城市生活的要求;从单纯引进工业到同时引进科研及行政机构;从平地起家建设新城,到利用原有城镇;从单纯地作为大城市的疏散点,转为区域经济的发展点,以利于区域经济的合理调整。英国新城的建设实践,曾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继英国之后,瑞典、前苏联、日本、美国、法国等于二次大战后也相继修建了大量新城。多数新城有一定的就业岗位。日本则在大城市的周围建立一系列“卧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展了新城建设,用以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有的国家用建造新城的办法,调整区域经济、开发不发达地区、建设新的区域发展中心,如委内瑞拉、马来西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