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二、原料鱼的选用和粘弹性的增强

2023-02-13

从一般概念上说,可利用各种鱼制作鱼糜制品,但若严密考 虑到鱼肉糜的粘弹性形成能力及肉色、滋味、气味等肉质条件,则 真正适合要求的鱼种不多。因此,一方面要力求有效利用各种鱼 之所长,组合使用以补其短; 另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要采取一些 处理方法,提高鱼糜粘弹性的形成能力。

(一) 原料鱼的选用

鱼种不同, 其鱼糜的粘弹性形成能力大不相同, 如�鱼、 狗 目鱼、石首鱼类、牙鲆、桂皮斑鲆、印度鲬、三线矶鲷、旗鱼等 的强形成能力,与鲤、鲫、大头鳕、太平洋鲱鱼、普通鲻鱼、远 东拟沙丁鱼、格氏虫鲽等的弱形成能力相差10倍至数十倍。根据 人们的经验大体上可以说,软骨鱼比硬骨鱼弱一些,淡水鱼比海 水鱼弱一些,红身鱼比白身鱼弱一些;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 软骨鱼类中的白斑星鲨、大青鲨就有强形成能力,红身鱼类中旗 鱼也有强形成能力。至于淡水鱼的情况尚知之不多。

不同鱼种呈现的表观粘弹性形成能力之强弱,是由肉糊通过 “稳定”温度域终了时造成何种强度的凝胶体(潜在的凝胶体形成 能力) 以及这种结构通过“复原”温度域时出现何种程度的劣化 ( “复原” 的难易度) 决定的。

随着肉糊温度的增高,不同种鱼肉凝胶体的胶凝强度特性曲 线各不相同。但根据其通过 “稳定”温度域 (<50℃) 时的胶凝 化速度和通过 “复原” 温度域 (50~70℃) 凝胶体的劣化速度来 看,可将许多鱼种大致归为4种类型:①“稳定”难、“复原”易 的鲐鱼类(包括舵鲣、黑鲔、蓝点鲅、罗非鱼等)。②“稳定”难、 “复原”也难的旗鱼类(大眼兔头鲀、细鳞鯻、普通鲻鱼、 白斑星 鲨、灰星鲨、鲤鱼等)。③“稳定” 易、“复原”亦易的黄姑鱼类 (远东拟沙丁鱼、金线鱼、马面鲀、明太鱼等)。④ “稳定” 易、 “复原”难的美拟鲈 (拟鲈科)类 (飞鱼、 桂皮斑鲆、竹䇲鱼、 花 斑蛇鲻等)。这就是说,选择、搭配使用原料鱼,不仅根据其鱼糜 “粘弹性”的形成能力,还要参考其“稳定”与“复原”的难易度。

捕获后的鱼,如任其鲜度降低,则鱼糜的粘弹性形成能力会 劣化,劣化程度又随鱼种而异。一般地说,沙丁鱼、鲐鱼等红身 鱼类变化较快,到僵硬期结束 (即解硬) 后,其潜在的凝胶体形 成能力已经减半,而多数白身鱼的变化都是缓慢的,如白姑鱼即 使变质到不可食的程度,也还保持其粘弹性形成能力。

伴随着鱼体死后变化产生的粘弹性形成能力的变化是由于肌 原纤维蛋白质变性成为不溶性。但其速度之所以随鱼种而异,则 是由于肌原纤维蛋白质自身的稳定性各不相同、肌原纤维周围的 环境条件(特别是pH条件)也不相同,例如鲐鱼死后,其肌肉的 显著酸性化就可视为是快速变性的原因。

冻结贮存中鱼体粘弹性形成能力的稳定性与其在冰藏中的情 况略有不同。�鱼、旗鱼等红身鱼和鲨鱼等软骨鱼类, 多数具有 耐冻性,而大鲆、鲽类、石首鱼类等白身鱼则多数是耐冻性弱的, 这是因为红身鱼肌原纤维本身的稳定性高一些,在肌原纤维周围 肌浆中的水合成分 (浸出物、水溶性蛋白等) 的浓度也高,致使 其水分的自由度小,在冻结时难以产生水分的移动。总之,鱼体 的鲜度和耐冷性都会导致鱼糜 “粘弹性”形成能力的变化,只是 程度不同。

(二) 增强粘弹性的方法

根据鱼糜制品加工原理和人们的实践经验,可采取下列方法 增强鱼糜的粘弹性。

1.精制肌原纤维法

用水或碱性盐水漂洗采得的鱼肉,可制出纹理细致、粘弹性 增强的制品。这是因为洗除了无助于网络结构形成的脂肪、肌浆 内的蛋白质、浸出物等成分,使肌原纤维得到精制和浓缩。但在 被洗除的成分中,肌浆蛋白被洗除的量特大。白身鱼与红身鱼之 间鱼肉中的肌浆蛋白含量差别很大,前者的含量不超过肌肉蛋白 质总量的15%,而后者则常超过30%。肌浆蛋白本身是水溶性的, 用清水漂洗白身鱼肉时其易于被溶出,而红身鱼则难溶出。将水 的离子强度调节到0.05的程度,则可阻止其溶出。为使鱼糜制品 成为粘弹性强的凝胶体,鱼肉从漂洗到擂溃工序中的pH必须限 制在6~8范围内(最适范围为6.5~7.5),因为在pH6以下,鱼 糜呈现蒸熟鱼圆状的凝胶体;在pH8以上,鱼糜则呈现出明胶状 的凝胶体。对于pH经常在最适范围的白身鱼肉,不需调节其pH; 但对于在死后蓄积乳酸显著,可达到pH5.6~5.8的酸性红身鱼 类及软骨鱼类(主指鲨鱼),则需要用碱中和。对于鲐鱼和沙丁鱼, 可用0.4%~0.5%的NaHCO3溶液或0.2%NaHCO3+0.15% NaCl溶液 (碱性盐水) 调节鱼肉的pH。

2.提高肌原纤维溶解性的方法

可使用多聚磷酸盐——肌原纤维的解胶剂来提高肌原纤维的 溶解性。对于溶解性低下的,要靠一定浓度的食盐使之溶胶化是 困难的,故在擂溃时,与食盐一起向鱼肉中添加0.2%~0.3%的 复合磷酸盐(即焦磷酸钠Na4P2O7·10H2O占60%,三聚磷酸钠 Na5P3O10占40%) 则可收效。这类碱性的多盐基酸盐,除了对肌 原纤维有特异的溶解作用之外,对那些妨碍蛋白质溶解的Ca2+及 Mg2+还有螯合作用,这就可以想像是磷酸盐对肌球蛋白与肌动蛋 白间的结合键起了松弛作用。提高鱼糜的流动特性会导致其成形 困难,但使用氯化钙液会对这一缺点起某种程度的抑制作用。有 人在鱼肉漂洗试验中,用氯化钙液和焦磷酸钠液分别将鱼肉浸渍 后再漂洗,发现其粘弹性并没有被增强;但在将鱼肉先使用0.1% 的柠檬酸钠溶液和0.15%的氯化钙溶液分别浸渍10min及 20min后再行常规漂洗时,发现其“粘弹性”的增强较为理想。

3. 促进其网络结构形成的方法

促进鱼肉网络结构形成的方法包括加热法和添加促进剂法。

(1) 分二段加热 在加热鱼肉糊时,如将其缓慢通过 “稳 定”温度域后,再迅速通过 “复原”温度域,则可生产出粘弹性 强的凝胶体。在“稳定”温度域内,一般是开始就在10℃以下的 低温保持一夜,或在30~40℃间保持数十分钟,效果较好; 如在 40℃以上使之“稳定”,不仅效果低,反而可能引起“复原”现象。

(2)使用增强剂 溴酸钾 (KBrO3)具有增强粘弹性的效果, 这是由于其氧化作用使蛋白质的-SH基组受到氧化,促进了S-S 桥键在分子链间的形成。向鱼糜中添加溴酸钾,会使其立即胶凝 化,从而呈现出鱼糜温度的下降,故须在磨碎操作将结束时添加, 其用量须在0.35g/kg以下。有人在实验中又指出,盐基性氨基酸 也有增强鱼糜胶凝化的效果,如0.5%~1.5%的游离精氨酸就有 极强的 “粘弹性”增强效果,而且它在制品中还能较好地抑制粘 霉菌的发育; 但如使用精氨酸的盐酸盐,则增强效果不大。

4.使用补强材料——淀粉

在食品生产中,淀粉是经常被使用的增稠剂。淀粉作为对鱼 糜粘弹性补强的材料,其效果是: 在加热糊化时,游离水分被吸 收,成为钝化水,由于膨润的糊化粒子机械强度大于鱼肉,故可 以认为是由于淀粉粒子的埋没效果,增高了凝胶体的强度。就补 强的性能来说,马铃薯淀粉胜过小麦及玉米淀粉,而在膨润柔软 的感觉上是小麦淀粉优胜些。在鱼香肠等高温加热制品中,使用 玉米淀粉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