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五、有代表性的腌制品的加工

2023-02-13

一般的咸鱼腌制工艺没有特定要求,这里不逐一记述,兹就 几种有代表性的腌制品的特定加工工艺介绍如下。

(一) 广东酶香鳓鱼

酶香鳓鱼与前面提到的酶香大黄鱼同属盐渍发酵制品,但前 者的原料属多脂鱼,且渔期在春季(3月下旬至6月中旬),两者 的加工工艺略有不同。作原料的鳓鱼要鲜度高、鱼鳞完整且以产 卵前饱满者为好。在盐渍前洗净附着于鱼体上的粘液和杂物。

(1)盐渍操作 将洗净的原料倒在清洁的水泥场地上,逐一 掀开鳃盖,用木棒向其腹腔内塞盐,“塞肚盐”的用量约为原料重 的8%,以在盐渍4d后能全部溶解为度。塞盐后,将各鱼体的同 一侧面置于盐堆上敷盐,这部分盐量约为原料重的10%。将敷盐 后的鱼排列于竹箕上,头朝箕口,腹搭背,按同一方向排列二三 层。向盐渍桶或池底撒一层盐,再将竹箕中鱼利用惯性对准容器 掷下并整理整齐。每向桶中放一层鱼,同时撒一层盐,这部分盐 量约为原料重的12%,即全部用盐量共计为30%。

(2)加压 将鱼落桶盐渍2d后进行加压。先在鱼层顶上铺一 张竹栅板和二块木板,板上压石,重量以将鱼层压到滷水面下3~ 4cm为宜。压石后的鱼再腌4~5d即可成为酶香制品,其制品率约 为74%。

(3) 出桶包装 移除压石及木板后,随着制品的上浮,用手 下压数次,使之在上下移动中洗除沉着于鱼体上的杂物。以手执 鱼头将其顺鳞向从滷水中取出置于篓筐中,按尾部下倾排列,使 之沥水3h,即可包装,每件100kg,包装用盐量依制品的咸度而 定,一般用量为6%~7.5%。如是向远处运销,可再适量加盐。包 装后在常温下可保藏20d。

(4) 注意事项

①在鱼表面敷盐及落桶时各层间的撒盐都须充分均匀,避免 无盐处的体表变黑。

②桶或池都用大型的,人需在容器内操作,但绝对禁止踏在 鱼体上。排列鱼层必须用 “留井”法操作,待出来后再予填满。

③用盐以洁白、中粒者为好。

④要严格掌握加压时间,如太早则制品易变黑,难以获得酶 香; 过迟则易因发酵过度而出现 “泻肉”。

⑤将鱼从滷水中提起时必须尾部朝下顺鳞向离滷,以免冲松 或弄掉鱼鳞。

⑥在整个盐渍过程中,都必须注意鱼的完整。这其中除美观 因素外,是要防止盐分的渗透速度不一及在无鳞处发生油烧现象。

(二) 糟鱼

此法宜用于淡水鱼的加工(当然也有糟海鳗等),而且最早以 江西产的鲤鱼、青鱼、草鱼糟渍品为佳,现今许多地区都有,多 用酒糟法。

1. 原料处理

将鱼体开腹除去内脏 (包括肾脏),刮鳞并切除头、鳍、尾, 较大型鱼则还需切除脊骨,然后将鱼用清水洗涤,最后可用3%盐 水充分洗除其血污。将洗后的鱼沥干表面水分后进行盐渍,用盐 量依气温而异。由于这类养殖的成鱼,多在深秋至冬季出塘,此 时气温不高,故盐渍用盐量多为8%~10%。盐渍3~5d后,即可 将鱼取出置于清水中,使其表层稍为脱盐并洗去其表面的粘滞物。 将腌鱼晒干到一般盐干品的程度,用作糟渍的原料。在鲜活鱼少 的季节,也可选用优质的成品盐干鱼,除去头、鳍、鳞、骨等,切 段,浸水脱盐3~6h后,再行晒干供作原料。

2.糟料的调配

所用主料是酒糟,常用的有甜酒原糟和黄酒酒糟等。使用经 过压榨的甜酒原糟,其水分含量为40%~50%,酒精成分为3%~ 6%,香味浓醇。要使用新鲜糟,不得使用已发酸的陈糟。酒糟味 淡者可添加高粱酒 (烧酒) 约2%~4%,食盐3%~5%,白糖 0.3%~0.5%,拌和均匀后使用。还可根据各地的传统口味添加 适量的香辛料(如胡椒、花椒、桂皮、茴香、辣椒等)。原料鱼与 酒糟用量之比通常在 (1:1)~(1:1.5) 之间。

3.糟渍操作

选择定容的小口坛作容器,将它们洗净、干燥后,在底部加 一层已配拌均匀的酒糟,将已切成一定大小的鱼块,排列在糟上, 然后层糟层鱼逐层排放,直至装满,并予压紧,在最上层应添加 少量烧酒和食盐。然后用牛皮纸或干荷叶扎封坛口,再加湿泥密 封。坛口处不能留空隙,封泥不能有裂缝。气温高时经2~3个月 即逐渐成熟,气温低时则需3~5个月。成熟后,肉呈红色,香味 浓郁,肉质坚实。

(三) 咸鲑鱼卵

溯河洄游性鲑科鱼——大麻哈鱼,每年秋季洄游到我国境内 黑龙江水系产卵。这是一种珍贵的大型经济鱼,其怀卵量平均约 4 000粒左右。成熟的卵子呈粉红色,圆形,沉性,卵径为6mm左 右,营养价值很高,其盐渍品与鱼肉同享盛名。

盐渍新鲜的大麻哈鱼卵巢,有干盐渍和盐水渍两种方法,卵 巢的鲜度与成熟度左右着制品的品质。

进行干盐渍时,首先要迅速洗去卵巢上的污物,其次是用4% 的食盐水洗去血污,边用手指压其血管中的血液,边进行沥水。此 时,用准备好的饱和盐水,并添加10%左右的干盐,混合浸渍已 沥水的卵巢,静置3~5min后搅拌之。将卵巢捞上来,再行沥水 约4h,此间应避开日光。

将用于干盐渍的容器底部的盐液除去后,铺上竹编蓆,蓆上 铺布,在布上排列卵巢。逐层撒盐,上、下层按十字形交叉排列, 最上层的撒盐量以看不到卵巢为宜,然后加石轻压。其撒盐总量 为卵巢重的10%~12%。为了固定鱼卵的粉红色,可用50~ 100mg/kg亚硝酸钠先与食盐充分混合。食盐应是优质的。气候温 暖时卵巢经盐渍3d后(寒冷时经5~6d后),如食盐的渗透良好, 没有不均匀情况,则可更换用盐。更换的食盐用量约为料重的 3%。这样盐藏2周左右,由于食盐已溶进料中,料的滋味良好, 这时可将它们装入包装容器中密封并贮存于冷库等低温场所,但 必须避免冻结。制品中的亚硝酸量控制在每公斤制品中含的亚硝 酸根在0.005g以下。

进行盐水渍时,其采卵和洗净操作与干盐渍相同,但盐渍用 饱和盐水首先要煮沸,再予冷却。饱和盐水之量应为卵巢重的2.5 倍。在向饱和盐水中放卵巢的同时,要添加约相当于卵巢重10% 的食盐。要时常搅拌以利盐分渗透。经30~40min后,将卵巢捞 上沥水。与干盐渍法同样将卵巢排列在容器中,撒以3%的食盐, 放置10d即可装入包装容器,贮存于冷库中。

两种盐渍法所得的成品率均为对原料卵巢量的60%~70%。 这种咸鲑鱼卵在常温下运销时,冬季也只能保持1周时间,故必 须低温运销。

(四) 海蜇的加工

海蜇的胴体是一种半球状钟形伞状物,约占全重的60%~ 65%,而头部则主要是一个口和周围的四支口腕,总是将口和口 腕这两部分切开加工的。两者都可通过加工将其含水的凝胶状组 织转变成与众不同的松脆结构,分别名为蜇皮、蜇头。

历来使用食盐和铝明矾来加工海蜇,二者不论是干粒状或浸 液形式都可减少海蜇的水分含量(鲜品约含95%~98%的水分), 消除其螯人皮肤的性能,使之成为既有弹性、又有松脆感的受人 喜爱的制品。明矾能降低海蜇产品的pH,起着消毒剂与收敛(硬 化)剂的作用,使海蜇中的沉积蛋白质产生并保持一种紧密结构; 食盐则可辅助减少水分,降低其水分活度,使产品在环境温度下 不受微生物的侵害。二者缺一不可。

海蜇的传统加工都是分几步进行的,介绍如下:

1. 三矾海蜇皮的加工

(1)头矾海蜇皮 头矾海蜇皮是渔民在海上捕获时加工出的。 多数是在渔船舱中,以海水溶解食盐,使之达到16°Bé,并溶入约 0.6%的明矾 (指在水中的浓度)。加工时,将海蜇切下头部放入 船舷外面的绳网中,任海水洗除血污,胴体部经竹片刀刮除血衣 后,则放入舱内的矾、盐液中,至浸满为止,无从计算按蜇体重 使用的矾盐比例,但粗略知道经头矾处理过的蜇体质量大约减轻 了50%~60%。蜇头经海水冲洗后,最终也放入船舱内的矾盐液 中并再添加少量明矾。渔民返航后,将此半成品卖给加工部门,进 行二矾及三矾加工。

(2)二矾海蜇皮 将从渔民处收购来的头矾海蜇皮首先用刀 削去红衣,既要削净,又不能裂破蜇皮 (这是很麻烦、费劳力很 多的操作)。用1~2h沥去蜇皮中的水分后,再将其涂以12%的食 盐 (事先拌入为盐重4%的明矾)进行腌制。经7d左右,即可进 行三矾加工(如系在7月份生产——浙江渔民称为“霉鲊”,则拌 入食盐中的矾量应减半)。从头矾蜇皮改制成二矾蜇皮的得率约为 35%。

(3)三矾海蜇皮 将二矾蜇皮置于篓中沥滷1h后,涂以10% 的食盐(事先拌入为盐重3%的明矾),置于大桶中腌制半个月,得 率为二矾蜇皮的55%~60%。此时的制品应体质坚韧、色白亮带 浅黄。

将三矾蜇皮从大桶中移至篓中, 平摊沥滷, 这样提干一周 (其间翻动2~3次) 后的得率约为三矾蜇皮的65%~68%。

2.海蜇头的加工 将购来的蜇头(头矾的)拌以10%的食盐 和0.3%的明矾,经10d即成二矾蜇头,得率为60%~65%。

将二矾蜇头沥滷1h,拌以8%的食盐及0.15%的明矾,经半 个月后腌成三矾蜇头,得率为68%~73%。

再经提干7d,得率为78%~80%。

腌海蜇的关键在于明矾的用量,如用量太少,则不能使海蜇 的沉积蛋白保持一种既有韧性又很松脆的结构; 如用得太多,则 易出现 “酥矾”现象,即制品极易被拎碎、扯碎。从现代医学角 度看,应力求减少明矾的用量,因为摄食过量的铝不利于人们的 智力、认识力和记忆力,至于用量界限,尚需在实践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