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四、腌制品的腐败与防腐

2023-02-13

不论采用何种盐渍方法,鱼品在盐渍的初期都具有易腐性。处 理操作中如无预防措施,就会导致腐败的开始。食盐是有些防腐 作用,但它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浓度的大 小,而微生物又有其突出的强适应性,以致对一个族类是致死条 件,对另一个族类又会是发育的理想条件。例如,对于能使鲜鱼 腐败的细菌,用1%的食盐浓度,不仅不能抑制其生长,反而会促 进其发育,而且食盐浓度在6%~8%时,它们都会发育得十分活 跃,超过这一浓度时,其才能受到抑制甚至会死亡; 另一族类产 粘细菌在8%~12%的食盐浓度下都会繁殖,即便是使食盐浓度 增高到超过它能承受的这一限度,也难以全部摆脱其发育的危险 性;当食盐浓度超过13%时,那些叫作嗜盐菌的族类会更加活跃, 有一族产红的嗜盐菌,经感染到咸鱼体上,就会使之产生极其令 人厌恶的气味。所有这些事实都表明,单靠增加食盐浓度是达不 到防腐目的的,还应当有其他条件配合,如在盐渍之前防止原料 鲜度降低,在低温下进行盐藏,盐渍后干燥等,以移除更多水分。

有人曾以各种浓度的食盐液盐渍竹䇲鱼肉, 测定其食盐含量 与腐败的关系,结果如图1-3-1所示,以含有30mg/100g的挥发 性盐基氮量作为腐败界限,在温度为18~19℃的环境下贮藏时, 对鱼肉水分含量的含盐浓度在20%以下者,都易于腐败,而达到 饱和点附近(24.46%)以及过饱和者,都可保存一个月以上不出 现腐败。另用水分含量为76%的鲈鱼,先行加热干燥一下,使其 水分含量降低到67%,再进行同样的盐渍试验,其结果如图1-3- 2所示,此图表明用同样的食盐浓度盐渍干燥些的鱼肉,会延迟腐 败的时间。

关于其他几种外观腐败现象及其预防措施,简介如下:

(1) 咸鱼发粘 此特征是外观有半油污状的、粘性的、黄色 或米色的闪光层,气味是刺激性的,主要发生在轻腌鱼出池沥水期间或干燥的初始阶段。培养基上最适于发粘细菌发育的食盐浓度为6%~8%,其粘液中的93个菌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占85%, 革兰氏阴性球菌占11%,其余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未定菌。此种 类型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盐渍不够充分或在架上沥水的时间过长, 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原料鱼本身鲜度差、高气温和高湿度等。

图1-3-1 腐败与食盐含量的关系

图1-3-2 先行稍干再行盐渍后腐败与食盐含量的关系

(2) 咸鱼发红 这是产红色素的嗜盐菌在鱼体表面发育的结 果。此类产红细菌在食盐浓度达到13%以上时会迅速繁殖,它甚 至会生长在湿盐结晶的表面上(指日晒不纯盐),空气中的高湿度 也会促进其发育。许多腌鱼工场都会受到此类嗜盐菌的严重污染。 产红细菌主要有两种: 八迭球菌属之一种 (Sarcina littoralis) 和 假单孢菌属之一种(Pseudomonas salinaria)。它们都分解蛋白质, 而后者则主要使咸鱼产生令人讨厌的气味。我国为防止咸黄鱼发 红,曾在食盐中拌入醋酸,醋酸虽非防腐剂,但有一定的防腐效 果。另外,利用低温防止咸鱼发红也是可取的。国外曾有人建议 向盐渍用盐中添加酸式磷酸钠(Na2HPO4或NaH2PO4)和苯甲酸 钠,但需认真研究其实际用量和使用效果。

(3) 咸鱼肉面出现“胡椒粉状的斑,颜色从巧克力色到棕色 或黄褐色 这一类型的腐败是由一种霉菌——内丝霉属之一种 (Sporendonema epizoum)的发育引起的。这种霉菌适于在食盐浓 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75%、温度为25℃的环境中繁殖, 有些菌株似有分解蛋白质的活性,但不到使咸鱼肉块软化的程度。 在鱼肉表面可见到的斑点 (一些孢子) 会发展成为根状网进入鱼 肉内层。使用0.8mol/L丙酸钠液或0.1%的山梨酸液将咸鱼浸渍 30s以防止出现咸鱼斑点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