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二、有关色香味的化学成分

2023-02-13

(一) 鱼贝类的颜色

1. 体表色

鱼贝类随种类不同而各具其特有的色彩。一般来说,上层洄 游性鱼类其背侧呈深青绿色,腹侧呈银白色; 栖息在沿岸岩礁间 的鱼类新鲜时的色彩中多有斑纹、条纹; 深海鱼则多呈黑褐色。

鱼类体表色的色素有以黑色素为主的成分,以红色类胡萝卜 素的虾青素为主的成分,以黄色类胡萝卜素的叶黄素为主的成分; 其呈现的光彩则是由鸟嘌呤、腺嘌呤、嘌呤尿酸等形成的银白光 彩、蓝青光彩、绿青光彩。

黑色素广泛分布在鱼皮中及乌鲗的墨汁中等,它是由酪氨酸 经过氧化、聚合而成并与蛋白质结合存在。黑色素由于有其他色 素共存,因而常带有青紫色。乌鲗、鱿鱼类的表皮色素是以眼色 素(ommochrome)和3-羟基犬尿氨酸为母体的。活体乌鲗是由于 色素细胞的收缩、松弛而变幻体色,死后它因色素细胞明显收缩 而呈现白色。乌鲗鲜度下降时则表皮开始发红,这是由于眼色素 被微碱性的体液溶解所致。此外,在加热时,其表皮也呈红色,这 是因为其色素被溶出造成的。

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很多。鲷、鲈鲉、绿鳍红娘鱼等红色鱼皮、 鲪属鱼的褐色鱼皮,都含有较多的虾青素。甲壳类的壳中,虾青 素是与蛋白质结合成青色以至黑褐色色素而存在的,经过加热后, 则虾青素与蛋白质分离而氧化成虾红素,致使甲壳变成漂亮的鲜 红色。淡水鱼和海边的鱼都含有叶黄素,在金枪鱼、�鱼、鲐鱼、 竹刀鱼中则分布着鲔黄嘌呤 (tunaxanthine)。

鱼皮中所含的各种光彩成分的溶解度低,都是以结晶状态存 在的,故鱼皮通过光线反射会放出白色和青绿色的光彩。

与体表颜色有关的色素,还有带青色萤光的黄蝶呤、带绿色 以至青绿色胆汁色素类中的胆绿素等。

2.肌肉色

鱼肉中主要的色素蛋白有作为肌肉色素的肌红蛋白和作为血 色素的血红蛋白。红身鱼肉和白身鱼肉的肉色差别取决于其中是 否存在、或多或少存在此类色素蛋白,尤其是能赋予肌肉以红色 的肌红蛋白。此二种色素蛋白在几种有代表性的鱼肉中的分布情 况列于表1-1-18中。通常肌红蛋白的含量多于血红蛋白。金枪鱼、 副金枪鱼的普通肉色调几乎完全由肌红蛋白构成。各种鱼褐色肉 中的色素蛋白含量都多。鱼肉中肌红蛋白的自身氧化速度都大于 牲畜肉者,在同样条件下,其反应速度可高出2.5~4倍,这就是 鱼肉在贮藏中易于变色的原因之一。pH降低、温度升高都能促进 其自身氧化。

表1-1-18 鱼肉中肌红蛋白 (Mb) 与血红蛋白 (Hb) 的含量

单位:mg/100g肉

鱼 种 普通肉 褐色肉 备注
Mb+Hb Mb占

Mb+Hb的%

Mb+Hb Mb占

Mb+Hb的%

真鲷 6 90 520 95 有*号

者是由

深层褐

色肉采

样测定

的 数

值,有

** 者

为饵钓

品,有

是围网

渔获品

鲐鱼 10~14 67 890~980 84
鰤鱼 12~30 100 400~800 96~99
密氏枪鱼 25~50 80 1 150~1 560 89
鲣鱼* 139~173 62~97 1 700~2 060 95
黄鳍金枪鱼** 49~168 69~85 660~2 260 81~95
金枪鱼 82~135 47~81 1 730~2 820 84~98
副金枪鱼* 164~234 99 3 910
金枪鱼* 490~590 100 3 580~5 090 82~93
鲤鱼 53 78 360 80

前已提及虾青素分布在各种鱼皮中,但鲑、鳟鱼肌肉中含的 虾青素很多,能给予水产品特有的色调,尤其是大麻哈鱼肉中的 虾青素量更多。

(二) 鱼贝类的气味

鱼贝类刚出水时带有极弱的特殊香气,其体表与空气接触不 久,就会有鱼臭感。一般海产鱼刚出水时的香气很淡,淡水鱼者 较浓,但也随鱼种而异。体表分泌粘液多者,与空气接触后臭气 重。

淡水产的香鱼的香气成分可能来自江河的硅藻类,它的主要 成分是2-反-6-顺-壬二烯醛和3-顺-己烯醇。

江河鱼类臭气的主体成分是呱啶的衍生物。再者,鱼的腥臭 气味成分已知有δ-氨基戊醛、δ-氨基戊酸等,都存在于鱼体表面 的粘液中。

海产鱼的鲜度开始降低时,其臭气成分主要是三甲胺,此成 分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6 000时,则有典型的鱼臭感。随着鲜度 的降低,其臭气中则含有氨、H2S、甲硫醇、吲哚、脂肪酸的氧化 物等。

(三) 鱼贝肉的滋味

鱼贝类的甘美滋味主要是由浸出物成分构成的。鱼肉甘美滋 味的核心点与畜肉同样在于次黄苷酸 (IMP) 与谷氨酸相成的效 果。鲣鱼与真鲷各有其特种甘美滋味,是由于肌肉中游离氨基酸、 肽类、有机酸、有机碱、糖类等呈味成分的组成不同。

鱼肉脂肪量的多少对甘美滋味有显著影响,脂肪本身并无滋 味,但对于集中呈味成分的滋味使之顺利地适应口感是有作用的。 鱼贝类的美味季节多系在有脂肪参与的季节以及在产卵以前的阶 段。

鱼贝肉中的浸出物成分含量不仅随动物种类而异,而且随季 节变动很大,例如,饱食、营养状况好的鱼贝类,其浸出物成分 含量多,组成的变化也大。

红身鱼肉的滋味一般比白身鱼肉浓一些,这是因为前者的浸 出物成分含量多,尤其是组氨酸及鹅肌肽含量多。但组氨酸与浓 厚滋味间的关系,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说法。

鲍鱼的甘美滋味以腺苷酸和谷氨酸为主,再有具甘美滋味的 甘氨酸和甜菜碱参加,就组成了鲍鱼的基本滋味。贝类肌肉中含 有以琥珀酸为主的各种有机酸,特别是琥珀酸对贝肉的滋味具有 直接效应。

水产无脊椎动物肉中富含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等呈甘味 的氨基酸。虾肉中含甘氨酸特多,这与虾的食味密切相关。扇贝 闭壳肌的甜味很强,也在于其甘氨酸含量极多,而且精氨酸含量 高(这基本上是无脊椎动物的共性),此外,它还含有较多量的糖 原,也会起调合全部呈味成分的功效。乌鲗、鱿鱼类的三种情况

是:①拟乌鲗及剑尖乌鲗含游离氨基酸多,特别是甘氨酸含量多。 ② (正) 乌鲗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处于中等程度。③鱿鱼和耳乌鲗 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少,而氧化三甲胺的含量却较多。①及②二 类的食味较好,而③类的食味则较差。

海胆的生殖腺具有浓厚的独特风味。有人曾以甘氨酸、丙氨 酸、缬氨酸、谷氨酸、甲硫氨酸、次黄苷酸 (IMP) 和鸟苷酸 (GMP) 7种呈味成分的混合液与从海胆生殖腺中提取的浸出物 全成分相比较,味虽稍淡,但很相似。在这些成分中,甘氨酸甘 味最大;丙氨酸次之;谷氨酸是具有甘美味的;缬氨酸虽有苦味, 但缺了它后风味的性质完全改变;甲硫氨酸量虽少,但缺了它,独 特风味也会消失。此外,糖原含量较多,也起着调节全部呈味成 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