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类: 石首鱼科 鮸鱼属
地方名: 敏子、鳘鱼、米鱼、毛常鱼
英文名: Chinese drums,Brown croaker
日文名: ホンニベ
韩文名:
学 名: Miichthys miiuy
外部形态 鮸鱼体延长而侧扁, 背、腹部浅弧形, 一般体长为45~55厘米, 体重为500~1000克,大的个体可达10千克多。口大而微斜。体被栉鳞,鳞片细 小,表层粗糙,头部被圆鳞。骸孔4个,中央骸孔及内侧骸孔四方形排列,无骸须。 上颌外行牙和下颌内行牙扩大,呈犬牙状,内面小牙成带状群。眼圈大、眼膜透明 度高,红而明亮。体呈蓝灰褐色,腹部为灰白色。背鳍2个,鳍棘上缘为黑色,鳍 条部中央有一纵行黑色条纹;胸鳍基部黄色、边缘黑色;臀鳍具2棘;尾鳍呈楔形, 尾鳍的基部为黄色,其边缘颜色稍浅。
分布 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
主要加工产品形式 鲜品或整条冷冻、干制品。鮸鱼鳔干制品是名贵海珍品。
国际贸易状况 参见大黄鱼。
进出口检验检疫要求 参见赤魟。
进出口卫生注册要求 参见皱唇鲨。
鮸鱼俗称“敏子鱼、敏鱼或米鱼”。硬骨鱼类。 鲈形目,石首鱼科。体延长,侧扁。颏孔4个,头中大,吻较尖突,牙呈 犬齿状。背鳍、 臀鳍鳍条部约1/2鳍膜部分被小圆鳞。体背部和侧部灰褐略带紫色,腹部白色。
为暖温性近海中下层鱼类。多分散活动,白天下沉,夜间上浮。性凶猛,食量大,以鱼、虾为主要食物。体长一般为450—550毫米,重1 500—2 500克,大者可达800毫米,重4千克左右。肉味鲜美,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类。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日本、朝鲜半岛沿海一带。其鳔、鳞、耳石可药用,有养血止血、补肾固精、消炎等功效;其鳔干制为“鱼肚”。为保护鱼资源,现规定可捕体长300毫米 (山东、辽宁)、500毫米 (河北)。
鮸鱼体长而稍侧扁,吻稍尖突。口前下位,上下颌牙尖利,颏部有4孔。尾尖形,体灰褐色。为暖水性底层鱼类。性较凶猛,以食小鱼为主。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肉味鲜美, 已列为 “名贵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