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朱树屏

2023-02-11

1907~1976

中国海洋生态学家。山东省昌邑县人。1907年4月1日生,1976年7月2日逝世。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1938~1941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2~1945年任英国普利茅斯海产研究所研究员、英国淡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主持水化学和浮游生物研究,连获多次英国海产生物学会雷兰克斯特研究奖。1946年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同年12月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教授兼水产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51年后,任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中国水产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副理事长, 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中方专家、海洋渔业专业组副组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水产组副组长、海洋组成员。他长期从事浮游植物、海洋化学及湖沼学研究,是该领域中国的先驱。他研制的“朱氏10号培养液”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经典性浮游藻类培养液之一,适合多种藻类培养。1953年,他领导了内蒙古岱海调查,在被视为死水的湖泊中,成功地发展了淡水鱼养殖生产。他参与领导了1954年的烟(台)威海区鲐鱼渔场调查,1957~1958年、1958~1960年的中国和苏联合作进行的黄海、东海渔业资源调查。这些调查在中国是开创性的,对开发黄海、东海的水产资源有重要作用。1959~1960年,他领导了渤海诸河口渔业调查。1953~1955年,他指导的海带施肥养殖研究取得成效;1958年采用自然光源和流水、控温的方法,以生产性规模培育海带夏苗获得成功,解决了中国海带养殖贫瘠海区生产和苗种来源问题,对海带养殖业的大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一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明记录登记。1964年领导创立的坛紫菜丝状体大面积培养、叶状体半人工与全人工采苗养殖的成套技术,也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主要论文有《培养液矿质组成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1942~1943)、《烟威海区鲐鱼渔场调查》(1959)、《渤海河口渔业综合调查报告》(1961)、《中国近海浮游植物与水文及渔业的关系》(1963)等,主编《拉俄中朝越蒙日英太平洋西部经济鱼类名称对照手册》(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