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渔网编织机械

2023-02-11

fishing netting machine将网线编织成渔网网片及网片处理所用机械的总称。可分为织网机和编网机两大类。1835年, 纵目织网机问世, 主要用于生产以棉、麻为原料的渔网, 曾在日本大量使用,20世纪30年代末传到中国,60年代, 因不适应生产以化纤为原料的渔网而被淘汰。横目织网机出现于19世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中的双钩型织网机,其结构和性能有很大进展,并已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使用。编网机中的绞捻型由日本发明,50年代后普遍使用。中国于50年代制造过纵目织网机;60年代起生产了多种型号的双钩型横目织网机;80年代初开始发展编网机。

织网机 可分为纵目和横目两类。纵目织网机的结构简单, 以脚踏式间歇运动,幅宽100~150目,不分经纬线,以一根网线左右穿插,沿着菱形网目纵轴方向织成单活结网片。横目织网机由一组经线和一组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网片,并顺着菱形网目的横轴方向织网,可用锦纶、乙纶等网线织成单死结和双死结网片。由于结构上的不同,可分单钩型、针钩型和双钩型三种:①单钩型织网机。主要打结工件为一排转动钩,使纬线成圈,又以此钩从线圈内拉出经线至梭子尾部套纬线,经线回抽后即成单结网片。因纬线张力难以控制等原因,未能普遍推广。②针钩型织网机。以一排成圈针和一排下钩为主要打结工件,由导线针使经线在成圈针上成圈,又以下钩从线圈内拉出经线至梭尾套纬线,经线回抽后即成单结网片。因结构不够完善和效率不高等原因,也极少使用。③双钩型织网机。由一排上钩和一排下钩为打结主要工件,辅以孔板使经线在上钩上成圈,下钩插入此线圈拉出经线套纬线,经线回抽后便形成网片。经线一次成圈者为单结网片,二次成圈者为双结网片,双结网主要用作流刺网。经线成圈,张力易于调节,网片质量较好,结构比较完善。一般由传动、预抽、送经线、上钩、下钩、孔板、梭箱、压结、卷网、机架、润滑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随不同规格还有边目加长、穿边线、收网等装置,所有运动均由电动机经减速,通过凸轮和杠杆机构来实现。一般具有7个主运动,即上钩作前后和左右运动(或绕上钩轴心转动),完成经线成圈、经线脱上钩的功能,下钩作前后、上下运动,使下钩完成插入经线圈拉出经线套纬线和脱线的功能。孔板作上下、前后、左右运动,完成经线移位、成圈、套下钩的导线作用。还有预抽、送经线、梭箱、卷网等若干辅助运动,使各个工作机构都能按预定程序连续运转。转速一般在每分钟20转上下,具有无级变速装置、断线、跳梭等自动停车装置,并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自动绕线、换线盘等装置。其最大梭距为50毫米,最小为5毫米,最大幅宽为1200目,最大线盘为500毫米。

编网机 按照网片结构不同可分为绞捻型、经编型和布纹型三种:①绞捻型编网机。编网时不分经纬线,幅宽为100目,有400根线(单丝或经初捻的股线)分成2排,每排100组,每组2根(股)线,一边左旋作自转(初捻),一边右旋作公转(复捻),即形成目脚,到规定目脚长度后(半目),两相对应的组互相交叉一次,形成连接点,然后使每组线向前移动一次,并继续作自转和公转,再与下一组互相交叉,便形成网片。若在连接点交叉多次,便可形成六角形网片。②经编型编网机。专门用于渔网生产的机型,针距较大,一般为8把梳栉,成圈工作时有三根线(单丝),一根成圈,用线量多,其余为衬纱(丝)。钩针退圈—垫衬纱—带纱—压针—套圈—脱圈,形成了新的线圈,周而复始,形成目脚。到预定目脚长度时,相邻两组目脚互相交叉形成连接点,再各自折回继续编目脚,重复运动便成网片。目脚的横断面为5根线,转速每分钟400转左右, 目脚短、效率高,反之效率不高,横向抗拉强度小于纵向。③布纹型编网机。由常用的1511型织布机改装而成,以乙纶单丝生产小方格网片,用于鱼苗和贝苗的养殖及小型鱼虾的捕捞网。

渔网后处理机械 包括拉伸、热定型、染、整、包装机械等。热定型机有电热定型、蒸汽定型、热水定型等,根据网片用途及材料的不同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