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鱼类性比

2023-02-10

sex ratio of fish鱼类种群内部雌雄鱼数量比,亦称性结构。包括鱼类种群整体性比、生殖群体性比、各年龄组或体长组的性比以及繁殖进程中性比变化等,是研究和查明鱼类种群结构特点和种群动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鱼类性比是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种类性比不同,同一种类不同种群性比也不一致;同一种群,体长或年龄不同,性比也有差异。它反映种群结构特点,种群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特殊性及其动态。

许多鱼类总性比大致相等。但有些种类,如雌鱼繁殖力低的种类,雌鱼数量常占优势,雄鱼繁殖力不高的种类则雄鱼数量较多。鲫有些种群,雌雄之比可达10:1,甚至更大,这种现象是由雌核发育所造成的。有的种类雌雄同体。

总性比接近相等的种群,其不同年龄组或体长组的性比并不相等。例如大黄鱼体长小于280毫米的鱼,雄鱼较多;280~360毫米的鱼,性比几乎相等:体长大于360毫米的鱼则是雌鱼占多数。根据不同体长性比不同的特点,有人把鱼类分成三个类型:①生长节律、性成熟年龄和寿命,雌雄鱼没有明显差异, 各体长组性比相近,如鲱科鱼类等;②雄鱼性成熟早于雌鱼,寿命也较短,生长节律低于雌鱼,因而性成熟的小型鱼中雄鱼居多,大型鱼中雌鱼占多数,同龄群中大型鱼也多为雌鱼,如多数鲤科鱼类,鲑、鲈、鲽等鱼类:③雄鱼生长节律快,体型大于雌鱼,大型鱼中雄鱼占多数,低龄鱼雌鱼占优势,如红大麻哈鱼、六须鲇等。这三种类型除反映其各自生物学特性外,也反映出种群与环境关系的一定形式。同一种类不同种群可分属不同类型。

鱼类周年不同生活阶段,由于群体结构的改组,性比也随之改变。生殖洄游和生殖过程中,性比一般呈规律性变化。多数鱼类生殖初始阶段雄鱼较早进入产卵场,尔后性比接近相等,后期雌鱼占多数。有些鱼类雌雄鱼口器结构稍有不同,营养生态存在差异,索饵期间雌雄鱼分开觅食,形成雌性索饵群和雄性索饵群, 如平鲉等。

鱼类种群性比的变动也受营养条件和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营养条件良好,有利于雌鱼数量的增加。世代强弱变化,若两性性成熟节律有差异,将影响各体长组或年龄组的性比。生殖群体性比受到破坏,一般不会引起后代性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