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bridization betweennucleus and cytoplasm of fish将一种鱼的细胞核移入另一不同种鱼的去核卵中,让其结合发育成为核质杂种鱼。
方法 把成熟的卵子置于盛有消毒水的培养皿中,在双筒解剖镜下静置2~3分钟,在卵子吸水膨胀出现卵周隙后,用磨尖的钟表镊子轻轻剥开卵膜,也可用胰酶溶液消化卵膜; 将去膜的卵用消毒过的吸管吸移至底上涂有琼脂层的培养皿中, 皿内盛有郝氏液, 于解剖镜下仔细观察极体的位置。极体很小(约10微米),且发亮, 紧靠极体的胚盘表面下即为卵核。用初生婴儿胎发制成的发圈轻轻压住卵子, 再用玻璃针把卵核挑出, 以去核的卵子作为受体。取另一种鱼的发育至囊胚期的卵子,去膜后置于盛有细胞分离液(NaCl 0.35克, KCl0.005克, C10H14N2O8Na2·2H2O 0.55克溶于100毫升重蒸水内煮沸,冷却后再加NaHCO3 0.02克,pH=7)、涂有琼脂的培养皿中。用玻璃针切下动物极囊胚, 待囊胚细胞游离成单个细胞后即可作为供体。把分离的供体细胞移入盛有去核的受体卵细胞的培养皿中。在双筒解剖镜下, 借助于显微注射器把供体细胞核注入受体卵细胞的胚盘中, 然后移入1/10郝氏液中让其发育。如手术准确无误, 则移入细胞核后的卵子一般都能正常发育, 有的还可孵出仔鱼。
应用 鱼类的核质杂交已在金鱼和鳑鲏、鲤和鲫、草鱼和团头鲂之间成功地育成成鱼。童第周等在金鱼与鳑鲏核质杂交的胚胎中发现有鳑鲏的某些特殊性状,而在鲫与鲤的核质杂交后代中不仅发现脊椎骨数与侧线鳞数具有受体鱼种的特征, 而且表现有生长速度加快的迹象。
核质杂交不仅可用于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 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有关遗传、发育和细胞分化等基本理论问题, 而且也为经济鱼类的品种培育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