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银鱼

2023-02-10

salangids银鱼科(Salangidae)鱼类的总称。又称面杖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淡水或河口中上层小型经济鱼类。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前苏联等东亚国家和地区。

形态特征 体细长,前部圆筒形,后部略侧扁。头平扁。吻尖或短钝。口裂宽。两颌具牙, 犁骨、腭骨及舌上有牙或无牙。上颌骨在眼前缘向下弯曲。体无鳞,仅雄鱼臀鳍上方具鳞。背鳍位于臀鳍前方,或部分与之相对。脂鳍小。雄鱼臀鳍中部鳍条粗大, 边缘波状。体透明,柔软。体腹侧具斑点状色素或无。(见图)

太湖新银鱼

种类与分布 世界银鱼科鱼类有6属约14种, 中国有6属12种。以新银鱼属(Neosalanx)、大银鱼属(Prolosalanx)、间银鱼属(Hemisalanx) 和银鱼属(Salanx)的经济价值较高。①新银鱼属: 吻短钝, 愕骨及舌上均无牙。中国有6种, 产量较大的有太湖新银鱼(N. taihuensis), 仅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淮河中游、灵江以及江浙内地小河道。②大银鱼属: 吻尖呈三角形, 舌上有牙2行, 仅1种。大银鱼(P. hyalocranius)分布于朝鲜、中国、越南。中国产于渤海、黄海、东海沿岸、长江、淮河中下游河道和湖泊。③间银鱼属: 吻圆钝, 下颌前端缝合处具一肉质前突, 一般无牙。中国产2种, 常见的有前颌间银鱼(H.prognathus),分布于朝鲜、中国。中国产于鸭绿江口,山东沿海的小清河,长江口,瓯江口。④银鱼属: 下颌前端之缝合处具一骨质前突, 有牙2行。中国产2种。居氏银鱼(S. cuvieri)仅分布于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沿岸。

生物学特性 银鱼按栖息的水域环境可分成定居型和江海洄游型。定居型银鱼(如太湖新银鱼、大银鱼等) 一般栖息于大、中型湖泊的敞水区及湖湾。江海洄游型银鱼(如前颌间银鱼、居氏银鱼等)平时生活在近海区, 在江河咸淡水区产卵, 受精卵在海水中发育成长。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等),长到一定体长(如大银鱼约80毫米)转为摄食甲壳类、仔鱼和小虾等。大多在春季产卵,也有秋、冬季繁殖的。卵圆形, 粘性,成熟卵的卵膜表面大部分被粘丝包缠,卵受精遇水后,粘丝从卵的一极离散,另一极的基部连附在卵上, 粘丝与水底接触,卵则漂浮于水面,以保持良好的发育环境。产卵后的亲鱼即死亡, 寿命为1龄。

太湖新银鱼 一般体长为53~73毫米,分春、秋产卵的两个生态群。产卵期分别为3~5月和9~11月,平均水温分别为15℃和20℃左右, 怀卵量分别为1500~2400粒和1000~1500粒。卵径为0.68~0.79毫米。受精卵沉性, 水温为16~23℃时, 经4天孵化。幼鱼生长较快, 春季孵化的仔鱼(新口银鱼)到秋季平均体长达53毫米: 秋季孵化的仔鱼(老口银鱼)到翌年春平均体长达47毫米。最大个体可达80毫米左右。

大银鱼 一般体长为20毫米以上, 生殖群体体长为110~150毫米。产卵期为1月上旬~3月中下旬,产卵盛期为1月上旬~2月中旬, 水温2~8℃, 产卵场一般在硬底且有浮泥的敞水区和湖湾。怀卵量0.37万~2.22万粒,多次产卵。卵径0.91~1.06毫米。水温2~10℃时,经30天左右孵化; 水温4~12℃约需25天。幼鱼经2个多月的生长,全长可达40毫米。

前颌间银鱼 有江海洄游习性,每年春季3月中下旬开始从海洋到河口咸淡水区进行生殖洄游,受精卵随流到近海发育成长,翌年又返回河口产卵,形成渔汛。产卵期为3月中旬~5月上旬,4月中旬为盛期,怀卵量3200~6600粒,一次产完。卵径0.80~0.95毫米。产卵场一般在水深10~15米、底质为沙泥的河口咸淡水区。水温10~13℃时,约13天孵化;水温17~21℃时,5.5天孵化。成熟个体体长可达82毫米以上,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40毫米以上,渔获物体长为102~140毫米。

居氏银鱼 一般体长为160毫米以下,产卵期为11~12月。孵化后的仔鱼生长很快,4~5个月体长达40~50毫米,6~7个月体长达90毫米,1龄鱼体长为140~160毫米。

渔业利用 在长江及淮河中、下游湖泊中,太湖新银鱼、大银鱼及其幼鱼组成了银鱼渔业,以江苏太湖最为著名,产量最高。近年来,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增殖银鱼,如1979~1981年将太湖新银鱼的受精卵移植于云南滇池和星云湖,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1987年滇池的新银鱼产量高达3200吨,星云湖1986年产200吨。江海洄游性银鱼每年洄游到河口产卵,形成了每年的银鱼汛,尤其是长江三角洲一带,每年的产量较为可观。用挑网和银鱼网捕捞。银鱼生长快,寿命短,如适时地采取管理措施,产量将会有所提高。太湖新银鱼和大银鱼是太湖的名产,1986年高达2500吨。

银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据测定:鲜银鱼含蛋白质10.75%,脂肪1.37%;银鱼干含蛋白质76.76%,脂肪9.75%,可食率为100%。主要用于鲜食,其干制品亦为上品,畅销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