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缢蛏

最近更新:2023-02-12

razor clam通称蛏子, 俗称蜻、[虫先]。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竹蛏科。学名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缢蛏呈小刀形, 壳薄, 肉嫩味鲜, 是一种海产双壳类, 与泥蚶、牡蛎、蛤仔并誉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

缢蛏分布在中国和日本沿岸海域。《本草纲目》载称:“蛏乃海中小蚌也, 其形长短不一, 与江湖中马刀相似, 其类甚多。闽粤人以田种, 候潮泥壅沃, 谓之‘蛏田’”。明代福建《闽书》、厂东《潮州府志》中都有养蛏经验记载。中国浙江和福建的养蛏经验最为丰富。广东养蛏历史较长,但至20世纪80年代养蛏者已少见。

形态构造 贝壳细长形,双壳对称;壳顶位于背缘略靠前方,约在贝壳全长的1/3处。背缘平直,腹缘微凹,前后端圆,双壳闭合时前后端开口不闭合。外韧带黑褐色,略近三角形。壳表生长纹明显。壳面被黄褐色外皮,部分受摩擦脱落而呈白色。外壳中央稍靠前方有一条自壳顶至腹缘微凹的斜沟,似缢痕,故称缢蛏。贝壳内面白色,壳顶下方有与壳表凹沟相应的凸痕。外套痕显著,外套窦宽大,前端呈圆形,与外套平行前伸,约延伸至壳长的2/5处。(见彩图234)

生态习性 缢蛏可在水温2~30℃、盐度5‰~28‰的海水中生活,系广温广盐性生物。生长最适水温为15~25℃。多栖息在风浪平静,潮流畅通的内湾,穴居于中低潮区的软砂泥质滩涂。以海水中的硅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物。在有适量淡水注入、水质肥沃、饵料丰富的内湾,缢蛏生长较快。在滩面水沟两侧栖息密度较大。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都有分布。

生殖 缢蛏为雌雄异体,一年性成熟。生殖腺由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组成,位于足上部的内脏块内。成熟生殖腺雄性略呈乳黄色,雌性呈乳白色。生殖腺的发育、成熟与精卵排放同水温、盐度的关系密切,因栖息海区不同,缢蛏生殖腺的发育、成熟季节也不尽相同。在渤海和黄海北部,缢蛏繁殖期开始于夏季7月; 东海一般在秋季9~10月,而在南海最迟可延至翌年1月。生殖期为2个月左右。成熟精卵多在海水温度,盐度骤变的刺激下开始排放,尤其当栖居穴孔被涨潮海水刚淹没时精卵排放较多。缢蛏繁殖能力较强,精卵可多次成熟多次排放。每年在秋分、寒露、霜降期间,集中产卵2~4次,每次产卵1~2天。卵在海水中受精后,随潮水涨落在水中继续发育,经10多天的浮游性生活而变态成为营底栖生活的稚贝(蛏苗)。

生长 缢蛏生长迅速,从附着到长成商品贝(壳长5厘米) 只需要一年。初生稚贝多附着在中潮区上部,但因该潮区干露时间较长,受气候影响蛏苗成活者不多。中潮区下部海况条件较好,但敌害生物较多。蛏苗初期营埋栖生活,随着个体生长逐步进入穴居阶段。缢蛏洞穴呈垂直管状,洞穴孔径比身体略粗,洞穴深度约为壳长的5~8倍。涨潮时缢蛏借足的伸缩活动上升至洞口,伸出进出水管滤取水中食物。退潮后即收缩水管而下潜,如遇强烈刺激或受惊时,往往下潜到洞穴底部。由于缢蛏水管较长,在每个洞穴顶上留下两个水孔,人们可根据两个水孔的间距和水孔密度,推测缢蛏个体大小及其蕴存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