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乌贼类

2023-02-10

cuttlefishes乌贼科(Sepiidae)的总称。属头足纲、乌贼目。重要的海洋经济头足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各浅海区。

形态特征 体左右对称, 分头、足和胴部。头部两侧眼很大,直径几与头长相近,眼眶外具假角膜, 边缘有一个假开口, 仅以泪孔与外相通。头前和口周具10只腕, 其中4对较短, 腕上具4行吸盘, 雄性左侧第四只腕茎化, 成为生殖腕; 另一对腕较长,为触腕,顶部为触腕穗, 穗上具4~20行吸盘。胴部近盾形,宽而短, 背面常具斑纹; 肉鳍狭窄, 包被胴部全缘, 仅在末端分离。内壳发达, 石灰质, 多呈椭圆形, 外端具角质圆锥体,后端具骨针,少数种类后端无骨针, 胴腹后端具腺孔。(见图)

乌 贼 类(a) 乌贼; (b) 金乌贼; (C) 曼氏无针乌贼

种类与分布 世界乌贼科共有3属约100种, 已开发利用约10种。①乌贼(Sepia officinalis): 胴背具密集的横条斑纹, 头部和腕的背面具很多点斑,最大胴长0.4米, 最大体重6千克; 分布于英吉利海峡,比斯开湾, 地中海, 西非、西北非和南非海域。②金乌贼(S. esculenta):胴背具稀疏的横条斑纹, 最大胴长0.21米, 最大体重1.2千克; 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群岛海域。③白斑乌贼(S. latimanus):胴背具很多灰白点斑, 最大胴长0.5米,最大体重10千克; 分布于日本南部、南海、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东北部、印度东部海域。④拟目乌贼 (S. lycidas):胴背具一些眼状斑纹,最大胴长0.4米, 最大体重5千克; 分布于日本南部、南海、马来群岛和印度东部海域。⑤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胴背具很多椭圆形的白花斑, 胴腹具腺孔, 最大胴长0.19米,最大体重0.7千克, 分布于日本海至印度东部海域。

乌贼类是分布区比较狭窄的浅海性类群, 仅分布于东半球海域, 在西半球海域未见其踪迹。主要分布于200米以内的陆架区, 集中分布于岛屿众多、水质澄清、潮流轻缓、海藻茂密、盐度较高的海域, 沿岸水系和外海水系交汇处常有集群。中国近海的集中分布区有东海的曼氏无针乌贼渔场,南海的虎斑乌贼渔场,黄海的金乌贼渔场; 世界的集中分布区有日本熊野滩海域和濑户内海的金乌贼渔场, 阿拉伯海中亚丁湾的虎斑乌贼渔场, 西北非海域和地中海的乌贼渔场等。

生物学特性 为凶猛的肉食性动物,孵化后数日,即具有捕食能力。在稚仔阶段, 主要捕食卤虫、糠虾、溞类等; 幼年期主要捕食长臂虾、银汉鱼等; 成体主要捕食栖息水层的优势种类, 如虾蛄、扇蟹、对虾、箭虫、磷虾、端足类、等足类、介形类、多毛类、幼鱼、双壳类、蛸类等。在主要生长阶段的秋季和冬初, 摄食强度较高; 在生殖期中强度逐渐降低,在生殖末期,摄食活动几乎停止。本身为鳓、带鱼、海鳗等肉食性鱼类的主要捕食对象。

在头足类中,其墨囊比较发达,喷墨行为突出。在受到外界刺激, 特别是在躲避强敌时,常不断放墨,形成墨云, 掩护自己, 急速退却而逃逸; 墨中含有生物碱, 有麻痹动物嗅觉的作用。

幼乌贼生长很快,如金乌贼, 孵化后几天的稚仔,胴长约5~6毫米, 6个月后, 胴长可达120~140毫米,7个月后, 胴长可达160~180毫米,已知成体的最大胴长为210毫米。孵化以后在沿岸停留至抵达越冬场前,生长速度最快, 越冬期间生长缓慢, 在繁殖期中生长几乎停滞。因孵化时间的迟早不同, 在同一海域同一时期内捕获的个体, 胴长相差可达2~3倍。

水温和盐度是影响其生活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种的乌贼类, 其适温范围也不一样, 如金乌贼的生殖适温为13~16℃左右, 曼氏无针乌贼为18~22℃左右, 乌贼为13~25℃左右(地中海群)和17~25℃左右(西北非群), 虎斑乌贼为18~24℃左右。乌贼类为喜盐性动物, 但不同种类的适盐性有所差异, 如金乌贼的适盐性就相对低于曼氏无针乌贼。此外风向、风力对其生活也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近海, 东南风不仅有推动它向岸洄游的作用,而且还有增温效果,能加速繁殖期的到来;然而频繁的强台风则对孵出的稚仔有很大的杀伤力,而幼乌贼的存活量,对其翌年资源量与渔获量具有直接的影响。

乌贼类一般1年即达性成熟,每年春季从远岸的深水越冬区集群游向近岸浅水区进行生殖洄游。在中国近海,乌贼类的洄游大体呈辐射形, 由东南向西北或向西分支移动。亲体交配后,在雌体的口膜附近受精,不久即行产卵;卵子分批成熟,分批逐个产出,成串地扎结于海藻、柳珊瑚或其他物体上,交配与产卵交叉进行,集群繁殖活动多在中下层;随种类不同,产卵量从几百个至几千个,孵化期约需30~40天。卵黄丰富,且有多层卵膜保护,孵化率可达70%~80%。秋末冬初,水温下降,幼乌贼集群游向深水区越冬,翌年性腺成熟,新的世代重返其出生海域,进行交配产卵,产卵后亲体死亡。

渔业利用 世界乌贼类年产量波动在20万~26万吨之间,1987年为18.6万吨(不包括中国产量), 以南朝鲜的产量最高,为3.8万吨, 泰国3.5万吨,西班牙1.6万吨,越南1.2万吨。中国近海的渔获量1988年为7.3万吨。在不少的海域中,乌贼类是近海传统的捕捞对象。由于底拖网在它游向近岸生殖期间大量捕捞怀卵亲体,已使一些资源受到很大损害,急需进行禁渔期和禁渔区等繁殖保护措施。从世界总的情况看,陆架深水区的乌贼类资源仍有一定的潜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中海较深水域中的乌贼类渔获量也比较稳定,而且还在西非的较深海域开辟了新渔场。此外,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马鲁古群岛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珊瑚礁周围海域的乌贼类资源基本上还没有开发利用。

主要捕捞渔具有乌贼滚轮拖网、机轮拖网、定置性的三角网、墨鱼笼、扳罾网等, 扳罾网捕捞多配合灯诱。三角网和墨鱼笼上常结附大量的乌贼卵子,如在汛中敲掉这些卵子,或在汛后曝晒网、笼,对其资源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反之,利用网、笼作为其卵子的附卵基,汛中进行卵子的蓄养,汛末将网、笼暂置海中1~2个月,使卵子孵出后再收网、笼, 则很有利于其资源的增殖。

乌贼类体大肉肥厚,鲜食、干制、制罐均宜。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13~17克,维生素A120国际单位以及少量的磷、钙等。金乌贼制成的淡干品称墨鱼干(乌鱼干)或北鲞; 由曼氏无针乌贼制成的淡干品, 俗称螟蜅鲞或南鲞,均为有名的海味。雌乌贼缠卵腺的腌制品,俗称乌鱼蛋,为海味中的珍品。内壳(海螵蛸)是重要的中药原料,主治胃病、气管炎、疟疾、中耳炎等,由墨囊制成的干粉,对抑制内出血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