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网围养殖

2023-02-10

net enclosure culture在潮间带或潮下带以网、堤与岸合围或拦网包围的水域中进行鱼类、虾类苗种中间培育或成体养殖的生产方式。日本于1957年在濑户内海沿岸开始用拦网养殖方式养�。1960年前后发展了支柱式网围设施。中国于1985~1986年在青岛胶州湾内的潮间带用网堤结合方式养殖对虾, 获得成功。

类型 按拦围形式可划分为方形、多角形、圆形等独立的网围式和用拦网与海岸、堤坝、岛礁合围的半独立网围式。拦围的网壁形状可以是直线形、弓形、半圆形、L形、形等。按网壁的结构可分为支柱网拦围式、悬垂网拦围式及堤网结合式(见海水养殖设施)。

特点 海水可以通过网壁四面流通, 每天随涨落潮自行换水。水交换量大,水质新鲜, 单位水体的放养密度可以大幅度增加,不会因缺氧而造成鱼虾浮头死亡现象。可在潮间带设置,也可扩大到潮下带。设施可以是小型、短期使用的,也可以把支柱和拦网结构加固,使之大型化,长期固定使用。施工简易,造价较低,不需要提水设备, 可以节省能源。缺点是网目易被附着物堵塞,遇大风、大浪袭击时,网易破损。

选址造坝 养殖海区不受海岸地形和滩涂面积大小的限制。但应在潮间带倾斜度较大、海底起伏不大、底质为粘土或沙泥质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10米的海域构筑堤坝或插杆网围。悬垂网式拦围,应选能下锚的沙泥底质以及岩礁、石块等障碍物少的海区。

建筑堤坝有三种方法:①底质含沙量为5%~50%,风浪较小的海区, 可采用底(基)宽8~10米, 坝顶宽3~4米,坝高0.8~1.0米的土坝。②底质含沙量同前,但风浪较大的海区, 可采用相同方法筑坝,再用棉槐条席(外侧)和芦苇席(内侧)打入堤坝, 以防止堤坝泥沙流失。③底质含沙量超过50%, 风浪较大时采用坝底宽6~8米,坝顶宽3~4米,坝高0.6~0.8米, 再用水泥预制板护坡(高1米,厚0.8米, 长2米)插入坝顶正中0.4米深,两块水泥板之间用 一小水泥墩相连, 水泥板外侧用乱石, 内侧用泥沙堆成与水泥板等高的堤坝。

插杆挂网 将竹(木)杆(周长0.20~0.27米, 长4.5~5.0米,将杆的根端锯或砍成楔形,顶端锯平)插入堤坝两侧泥沙内1.5米深,杆间距2.5~3.0米。或将竹(木)杆插入堤坝两侧,上端交叉成“人”字形捆紧,杆间距1.0~1.5米。再用聚乙烯网片缝成网衣,沿着堤坝两侧拉开, 网片的上缘缚牢于竹杆顶部, 下缘埋入泥土内0.3~0.5米(底质含沙量多,网片埋入深度应在0.5米以上)。同时将0.5米长的竹(木)楔,绑在网片下缘的网裙上,插于泥土内(每两根杆中间钉一根竹或木楔子)。另建简易闸门一个。闸门宽1.5米, 高1.0米,供进水和收获用。

所用支柱和网片必须选用耐腐蚀、耐冲击、耐摩损、耐老化的材料。网壁上附着污物或贝、藻类,能堵塞网目,使水流受阻并加大支柱负载,应予清除或换网。由于附着物多在靠水面附近附着, 也可将网分成两段, 以低潮线上1米为界,上段(1米以上)两年换网1次, 下段一年换网1次。

养殖万法 中国主要用于养殖对虾, 一般是在退潮后用药物清池,将经过中间培育、体长3.5~4.0厘米的虾苗放养入池,放苗量15万~22.5万尾/公顷。每天两次投饵, 早投40%,晚投60%。经常检查堤坝与网片安全。养殖3~5个月体长达12厘米以上时收获,产量一般2250千克/公顷。日本主要用于养殖、河鲀、真鲷,也用于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的中间培育。在�养殖池常兼养河鲀、鲷类,为投饵养殖。�养殖场面积大小不等,有450万米3水体、底面积120万米2的大型养殖场,也有水体4100米3、底面积2200米2较小规模的。养殖3~8个月,当年达1.5~2千克即出池上市。或将当年鱼越冬后养成1龄鱼(2.5~6千克)上市。养成率为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