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头足类

2023-02-09

cephalopod头足纲(Cephalopoda)的总称。属软体动物门。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各海区。中国沿海均产。

形态特征 体左右对称, 分为头、足和胴部。头两侧有发达的眼,顶部中央有口, 口内具膨大的口球,其中包有角质颚和齿舌。足特化为腕和漏斗, 多数种类的头前和口周环列10只或8只腕,雄性有1只或1对变形腕, 称茎化腕; 在10只腕中, 尚分化出2只甚长的触腕, 触腕前端膨大成柄, 称触腕穗, 多数种类的腕上生有吸盘。漏斗位于头部和胴部之间的腹面凹陷中。胴部呈圆锥形、盾形、卵圆形等, 多数种类的胴部两侧、周围或中部具有肉鳍。除少数种类的软体部全为外壳包被外, 多数种类仅具内壳,有的种类内壳完全退化。

种类与分布 世界头足纲共有43科146属约600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的或具有开发价值的共约70种。在43科中,具重要经济价值的有柔鱼科 (Ommastrephi-dae)、枪乌贼科(Loliginidae)、乌贼科(Sepiidae)和蛸科(章鱼科,Octopodidae)等。柔鱼科中的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枪乌贼科中的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 乌贼科中的金乌贼(Sepia esculenta),蛸科中的短蛸(Octopus ocellatus)都是重要的捕捞对象, 经济价值很高。头足类广泛分布于热带、温带和寒带海域, 以热带海域中种类最多, 在各个温度带的数量均很大。在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各个水层中均有头足类集群,水深超过6000米的大洋深沟也有其踪迹。头足类的密集分布区形成的重要渔场有日本北海道东南寒暖流交汇锋区的柔鱼类渔场, 新西兰周围上升流区的柔鱼类渔场,日本濑户内海和西北非海域的蛸类(章鱼类)渔场等。中国渔场有浙江嵊山、中街山等外海岛屿的乌贼类渔场,广东南澳岛海域的枪乌贼类渔场等。

生物学特性 行动敏捷灵活, 利用喷射水流形成的反作用力,推动身体运动。海水从外套腔口进入,然后, 漏斗肌和外套肌使闭锁突和闭锁槽迅速嵌合, 将腔口关闭, 接着, 外套收缩, 使海水通过漏斗急速喷出。随着漏斗口向各个方向转动, 水流的反作用力使其具有前后左右活动的机动能力,特别是急速后退时,逸网率较高, 对拖网的渔获效率有较大的影响。柔鱼类、枪乌贼类和乌贼类的外套肌肉系统发达, 喷水推进能力强; 蛸类的外套肌肉系统不发达, 喷水推进能力弱, 但常以其长腕交替着地, 移动身体, 在海底和岩礁间爬行, 或在底部水层中划行。

头足类是凶猛的掠食性动物, 具有锋利的角质颚和发达的消化腺, 它们对食饵几乎没有选择性, 其食物组成主要是在它们当时主要生活水层中的类群。柔鱼类主要捕食磷虾、拟健将、沙丁鱼、鲹、鲐等; 枪乌贼类主要捕食磷虾、沙丁鱼、银汉鱼、鲹等; 乌贼类主要捕食虾蛄、对虾、幼鱼、蟹类等; 蛸类主要捕食蟹类、双壳类、龙虾、虾蛄、对虾等。头足类体柔软, 群体密集, 分布空间广泛, 为齿鲸、金枪鱼、鲣、带鱼、鳓、海鳗、海鸟等的重要食饵。

中小型的头足类, 从幼体发育到成体, 一般仅需0.5~1年左右, 繁殖后亲体大都相继死亡, 一般寿命为1~2年。

头足类为雌雄异体, 通过交配进行繁殖。在繁殖中有追偶、争偶、交配、传递精荚、受精和产卵等复杂活动, 甚至还有扎卵、护卵等特殊行为。因繁殖季节不同, 柔鱼类和枪乌贼类的种内还分成不同的繁殖群, 如夏生群、秋生群、冬生群或春生群等。乌贼类和蛸类一般只有一个繁殖群,大多数种类在春季繁殖。由于不同繁殖群的存在, 在有些海域中几乎周年都有某些头足类的繁殖活动。交配中, 雄性以茎化腕将精荚传递于雌体进行受精。有两种方式: ①传递精荚于雌性的口膜附近, 精子进入口膜附近的纳精囊中, 在其中短暂生活, 俟雌性排卵时, 在口膜附近精子与卵子相遇而受精, 如柔鱼类、枪乌贼类和乌贼类; ②传递精荚于雌性的输卵管内, 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子相遇而受精,如蛸类。头足类产端黄卵, 进行盘状分裂,直接发生, 无幼虫阶段。卵包于卵鞘或卵袋中分批成熟、分批产出或单个产出。从受精卵到孵出稚仔, 随种类不同, 约需数天至2个月不等。

头足类具有明显的越冬、生殖和索饵洄游习性。在深水区越冬的个体, 性腺成熟后, 就集群游向浅水区进行交配和产卵,孵出的稚仔在近岸生活一段时期后,集群游向越冬场过冬。除水平洄游外, 头足类还进行上下水层之间的垂直活动,通常是白天下沉, 夜间上浮。头足类的洄游与等温线或海流的移动密切相关。如柔鱼类中的太平洋褶柔鱼常随着10~17℃表层等温线洄游而其稚仔被称为黑潮系种,几乎紧贴着黑潮的主轴移动。

渔业利用 头足类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近50年来, 由于利用处女渔场,开拓外海渔场,开发新资源和使用新渔具,使头足类产量迅速增长: 1938年世界产量仅18万吨, 1948年为38万吨, 1958年为57万吨,1966年为83万吨,1976年为121万吨, 1982年为157万吨;到1987年世界海域头足类的总产量达227万吨。中国是捕捞头足类的重要国家,年产量约7万~8万吨,以乌贼类和枪乌贼类的资源最丰富。捕捞头足类的其他重要国家有日本、朝鲜、西班牙、泰国、苏联、意大利、阿根廷、美国等。70种经济头足类中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48种,而集中捕捞的仅22种,对一些陆架深水区资源还开发利用得较少,对陆坡区中上层资源开发利用得更少,对资源量极大的南大洋头足类渔场还尚未开发。

捕捞头足类的渔具有钓钩、流网、拖网和定置渔具等。日本的柔鱼自动钓机为钓捕太平洋褶柔鱼最重要的专业渔具,中国的鱿鱼手钓为钓捕中国枪乌贼最重要的专业用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北太平洋发展的用流网刺捕鱼,渔获效率为钓渔具的2~4倍。底拖网兼捕乌贼类、枪乌贼类、蛸类和柔鱼类,变水层拖网对头足类的渔获效率很高。定量渔具中有专捕乌贼类的三角网、墨鱼笼,专捕蛸类的蛸壶、红螺壳钓、蛸延绳钓等, 以及兼捕头足类的张网渔业等。

头足类是优良的食品,100克鲜肉中含蛋白质15~17克,还含有许多经济鱼类所缺少的维生素A。头足类的可食部分很高,约为75%~95%。头足类有广泛的医药用途, 如从肝脏提取肝油, 从后唾液腺提取降血压药,从墨囊制作内止血药,从石灰质内壳(海螵蛸)制作抑酸止痛、收敛止血、止咳平喘的中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