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水质净化装置

2023-02-09

water purifier水产养殖中净化水质的装置。主要用于封闭式循环养鱼水体中,减少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以及致病菌, 提高养殖对象的成活率和生长率。

简史 水质净化技术主要有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和臭氧、紫外线灭菌法等。在生物膜法中, 第一套试验性生物转盘装置, 于1954年装在联邦德国的海尔布隆污水处理厂; 1971年,美国开始应用于养鱼业;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丹麦的欧罗迈蒂克公司 (Euro-ma-tic A/S)研制成功了单筒型生物转筒, 80年代初联邦德国又发展了多筒型生物转筒与活性污泥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净化技术。臭氧杀菌装置和紫外线流水杀菌装置或两者结合使用的杀菌装置, 8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等应用于水产养殖用水的灭菌。中国于1978年开始研制生物转盘、生物转筒, 相继应用于闭式循环海淡水养鱼池、鱼种培育池、亲虾培育池等。80年代以来,封闭式循环养鱼水质净化处理技术由单一净化处理向多级处理发展; 对生物净化难于降解的物质, 采用斜发沸石作滤料; 在生物净化装置中, 尽量采用轻型材料, 增大装置的接触表面积, 提高净化能力; 采用臭氧和紫外线相组合的杀菌装置, 减少孵化池、育苗池中的致病菌。

生物膜法净化装置 主要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转筒等。它是通过生物净化装置的表层生物膜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和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氧化分解,降低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 改善养鱼水质。

生物滤池 主要由滤料、排水系统和布水系统组成。其中滤料对生物滤池的净化功能影响最大。要选用单位表面积和空隙率较大, 能承受一定压力, 耐腐蚀, 不含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杂质, 并能就地取材的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为滤料。80年代开始采用聚丙烯、维尼纶等作滤料, 其特点是质轻、强度高、耐腐蚀,单位表面积可达100~200平方米/立方米, 空隙率高达80%~95%,使滤池的通风情况和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池底呈斜坡形, 使滤后水排泄至排水渠。布水系统有固定式和旋转式两种, 要求布水均匀, 以充分发挥每一部分滤料的作用。生物滤池的型式有普通式、塔式。在普通式中又分平淌式、升流式和降流式。塔式生物滤池由塔体、滤床、布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组成,以增加滤层高度提高处理能力。塔体内的滤床有3~4级。养鱼污水可先经过预处理, 除去固体污物, 然后用泵将水输至塔顶, 用喷水器均匀喷洒, 污水在向下流动过程中, 可溶性污物通过滤料的生物膜将有机物消化分解。

生物转盘 主要由盘片、转轴、电机、减速装置和浮体等组成(图1)。其中盘片是生物转盘的主要部件, 也是生物膜的载体。盘片的形状有箱形、网管形、八角形、梯形等多种。盘面有波纹状或波纹与平板相间组合。平板形盘片的材料以聚丙烯、玻璃钢板为主,每组的盘片数量不等。盘片的间距为20~25毫米,使污水能在盘片间顺利通过, 盘片上的生物膜与水体及空气接触良好。转轴一般为钢质, 由电动机、减速装置使转轴带动盘片缓慢旋转, 转速一般为4~8转/分。转速太快, 生物膜容易剥落。盘片的浸水深度一般为盘片直径的40%~50%。盘片在水中旋转7~15天后,盘片表面就长出一层由细菌和原生动物组成的生物膜。转轴的旋转,使盘片上的生物膜与大气和水交替接触。当盘片夹带水体离开液面时,水沿着生物膜表面下流,空气中的氧不断供给生物膜,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溶解氧, 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对有机物氧化分解,并排出代谢物,成为无机物。微生物又以有机物为养料,转化为细胞原生质,进行自身繁殖。

图 1 生物转盘净化系统示意图1. 淡水; 2. 搅拌器; 3. 离心泵; 4. 齿轮马达;5. 盘片; 6. 生物转盘; 7. 鱼池

生物转筒 主要由筒体、涂膜塑料球、传动装置等组成。有单转筒型和多转筒型。筒体内的塑料球是生物膜的载体。塑料球上钻有小孔,薄壁空心。当筒体的外径为1000~1500毫米时,内装塑料球4万多个,可附着生物膜的总表面积为320平米,功耗0.9千瓦。筒体的45%左右浸入水中,55%左右暴露在空气中。其净化机理与生物转盘相同。两者都需要连续运行,在养鱼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可间歇运转,以便间断淋水,保持生物膜的活力。如停转过久,则水面以上的生物膜干化,因上下重量不平衡,启动时容易发生故障。

活性污泥净化装置 主要由曝气池和沉淀池组成。在曝气池内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接触,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实现净化。活性污泥是由大量微生物群体构成的褐色絮状凝聚物,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能力。其净化效率优于生物滤池,但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在水产养殖上使用不广。

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装置 在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净化法,也称固定式活性污泥法。是介于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之间的一种处理方法。由接触氧化床、填料构成。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利用生物膜的作用或生物膜与悬浮活性污泥的复合作用净化水体。氧化床直接安装在鱼池内。填料有蜂窝状、软性纤维状(人造水藻)、板状、网状、筒状、不规则的粒状、各种填料各有特色。

紫外线流水杀菌装置 为密闭式结构,主要由贮水圆筒、石英玻璃管和杀菌灯组成(图2)。贮水圆筒用不锈钢制成,其内表面要抛光研磨,以提高圆筒内表面对紫外线的反射率,并可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杀菌灯采用低压水银灯,灯的外层是石英玻璃管,其作用是为了防止低压水银灯受水温的影响而改变紫外线的照射能力。玻璃管对紫外线的透过率要求达85%,耐压力要求达7千克/厘米2。从流入口进入的水,一方面在贮水圆筒和石英玻璃管之间回流,一方面受低压水银灯的紫外线照射,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图2 紫外线流水杀菌装置示意图1.石英玻璃管;2.低压水银灯;3.回转轴;4.电源

臭氧杀菌装置 由臭氧发生器和使臭氧溶解于水的装置构成(图3)。臭氧发生器用无声放电或沿面放电的原理制成。用无声放电法制取臭氧,臭氧发生器内排有很多放电管,每根放电管由两根同心圆管组成,外管为金属管,内管为玻璃管,两管间留有间隙,空气从环状间隙流过,在高压电作用下,将部分氧气转变成为臭氧,臭氧的浓度为1%~30%。此法的电能利用率很低,运营费用较高。沿面放电法是80年代初发展的新型式。它是在匀薄的高纯度氧化铝陶瓷层的两面设置放电极和感应电极,对此施加高频率高电压, 陶瓷表面产生射光放电, 与通过其表面的空气起反应,生成臭氧。臭氧杀菌装置的结构如图3。制取的臭氧,可通过设于池底的散气管,使臭氧化气体以微细气泡吹入水中,或在池内设浸没式叶轮,一面将水搅拌,一面吹入臭氧化气体,使水和臭氧混合。

图3 臭氧杀菌装置结构示意图1.气体入口: 2.感应电极;3.陶瓷臭氧发生器;4.放电极;5.冷却水出口; 6.玻璃圆筒;7.气体出口;8.地线; 9. 冷却水入口;10. 高压接线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