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水域生态平衡

2023-02-09

ecological equilibrium ofwaters水域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的动态平衡。当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较长时间后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比例亦趋于稳定,而且对外来的干扰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有的稳定状态。

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经过不同演替阶段而发展起来的。能量和物质在系统内流通与循环过程中,每一种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其变化本身,通过这种反馈机制维持其发展中的相对平衡。在各个演替发展阶段,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的水平不同,对外界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不同。生态系统愈成熟,其结构与功能越完善,对外界干扰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但是这种调节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在一定限度(即生态阈限)范围内它可以忍受一定的外界干扰,而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降低或失去作用, 即所谓“生态平衡失调”。这时原有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再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然后形成新的生态平衡。

水域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因素有两类:一是自然因素。例如秘鲁近海由于每隔几年发生一次暖流侵入(厄尔尼诺现象)引起鱼类大量死亡:二是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直至带来灾难性危害。人类活动可从三方面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①对某些鱼类或其他经济动物的过度捕捞, 造成某些生物资源衰退, 从而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②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量进入海洋, 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直接影响受污染海区的群落结构。③沿海大型工程建设(如拦河筑坝、建造核电站等), 如果考虑不周, 也会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失去平衡时, 主要从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表现出来。例如,某些局部海区受污染时,开始是耐污能力较差的种类消失。如各种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 然后残存的鱼类也因缺少饵料而离开该污染环境。最后整个群落可能只剩下个别耐污能力强的种类, 原先相对稳定的结构有所改变, 其功能也起变化。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减退, 能量流动受到阻碍, 物质循环也将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中的某个环节上中断, 最后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瓦解。

当旧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后, 应防止系统的逆行演替,应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促使系统向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方向发展, 使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重新获得最优化协调。例如, 对于因捕捞过度而引起的资源衰退, 必须及时通过禁渔区、禁渔期,放大网目规格,投放人工培育的苗种等措施来促使资源得以恢复, 从而达到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