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鲣竿钓渔业

2023-02-09

skipjack pole and line fishe ries又称鲣、金枪鱼竿钓渔业。竿钓渔业的一种。以专用海洋钓渔船,用竿钓渔具钓捕鲣作业,也可兼钓金枪鱼类。这种渔业日本最发达,目前除中国台湾省、朝鲜有部分作业外,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南太平洋某些岛国也有分布。日本17世纪已在沿海发展成渔业,到19世纪中叶,开始采用较大的鲣竿钓渔船,作业范围也随之有所扩大。1906年渔船装备蒸汽机后,鲣竿钓渔业逐步向外海发展,1920年出现了钢质内燃机鲣竿钓渔船。1927年该类渔船超过了100总吨,作业扩大到远洋。1981年全世界鲣总渔获量达70万吨。日本鲣竿钓渔获量20世纪80年代初为37万吨,其中鲣为30万吨,金枪鱼类为4.7万吨。但近年来,日本鲣竿钓渔获量有所下降,其中远洋部分占44%,近海部分占36%,沿岸部分占20%。

渔船 按船舶总吨位可分为50~100总吨和200~500总吨两种。前者主机功率220.5~588千瓦,用于近海作业;后者主机功率735~1543.5千瓦,用于远海作业。具有远洋的适航性,其总体布置的特点是:①蓄养活鱼饵料的活饵舱,一般有3~4个,设在船的中部前后。舱内换水可采用船底开孔的自然换水法,也可采用水泵装置的动力换水法。②专用钓鱼台设在从船首直到船尾的舷墙上,钓手在此垂钓作业。③喷水装置设在船中部略偏前的甲板上,可向海面喷水模拟鱼群,引诱鲣争食(见钓渔船)。除配有驾驶、通讯、轮机管理等人员外,渔捞人员中有正、副渔捞长各1人,钓手40~70人,可按渔船大小配备。

渔具 由钓竿、钓线和钓钩三部分组成。①钓竿:用具有良好韧性的竹竿制成,分活饵钓竿和拟饵钓竿两种。活饵钓竿一般长4.5~6米,粗端径4.5厘米为手握部位,细端直径粗1.5~2.5厘米,为结扎钓线的部位;拟饵钓竿约比活饵钓竿短,长约4米,粗细两端直径分别为3~3.5厘米和1~1.5厘米。②钓线:用合成纤维捻线,长度比钓竿短30~45厘米,直径约为2毫米。为了防止鲣咬断钓线,在钓线和钓钩之间用一段长24~26厘米的不锈钢丝连接。③钓钩:分活饵钓钩和拟饵钓钩两种。活饵钓钩由原色钢丝制成圆角形,无倒刺,钩宽与捕捞的鱼体有关,一般为3~6厘米,常用的为4.5厘米。

钓饵 鲣竿钓渔业的成败同钓饵的种类、数量和成活率密切相关。活饵料以沙丁鱼为主,其次是鳀等。为了确保饵料的成活率,在陆上基地和渔船上都应有蓄养设施。在装饵时,尽量不损伤活饵的内脏。拟饵是用动物骨骼、兽皮条、羽毛、塑料等制成,形状似柔鱼、章鱼、沙丁鱼,竹刀鱼等,内藏钓钩,使鲣误认为活饵吞食而被钓获。

渔法 渔船到达中心渔场,利用探鱼设备侦察鱼群,同时瞭望海面,观测水温、水色,及时进行试钓。也有用曳绳钓探索鱼群及其栖息水层,并将鱼群诱集到水域上层。垂钓一般在下风船舷进行。如鱼群密集、范围广,上钩率高,两侧船舷均可作业。垂钓开始时,熟练的钓手以活饵诱发鱼群争食,随之其他钓手进行垂钓。当鱼群趋向分散或远离船舷时,应及时向舷外撒出活饵。必要时可开启喷水装置,向海面喷水,模拟活饵鱼群。拟饵钓在鲣上钩率高时,使用效果较好。在作业中,早晨上钩率较高; 天气变化前夕和台风过后,容易发现鱼群: 阴天比晴天上钩率高。

为了防止钓获的鲣鱼皮脱落和变质,在甲板上用槽板分割成小水槽,便于清洗渔获物,减少鱼体滑动。洗净后的渔获物可以速冻,也可以冰藏保鲜。鲣主要加工成罐头食品和具有日本风味的“鲣节”。

渔场 鲣渔场在各大洋暖水海域都有分布,主要渔场在太平洋。台湾岛东北部钓鱼岛海域的渔期从1月开始,逐步向冲绳群岛和奄美群岛扩展,4~11月均可作业,盛渔期在6~7月。纪伊半岛南部海域的渔期为2~8月,盛渔期在4~5月。伊豆一小笠原群岛海域的渔期为2~6月,盛渔期在4~6月。北海道南部和东南部是日本近海鲣的最大渔场,渔期在6~10月,渔场由南向东北方向逐步移动。东海东部的男女群岛、五岛群岛海域的渔期在7~12月,盛渔期在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