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淡水鱼类

最近更新:2023-03-05

淡水鱼类(fresh water fishes)是指生活在淡水水域中的各种鱼类。根据1959年意大利威尼斯国际会议对各种盐度水体的分类法规定,凡盐度含量低于0.5‰者属于淡水。

现知全世界淡水鱼类有8410余种,隶属于30个目。中国现知淡水鱼类有850余种,分隶于13目37科233属。全世界总共50个目的鱼类中,有11个目的鱼类全部生活在淡水中,它包括了4050余种鱼类。在这些类别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 (Cypriniformes)(2420余种)、脂鲤目(Characiformes)(1330余种)及骨舌鱼目(Osteoglossiformes)(200余种)。此外鲇形目(Siluriformes)的绝大多数种类也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它总共2210余种鱼中有2150余种为淡水鱼类。其数量仅次于鲤形目。

中国淡水鱼类的组成也与世界淡水鱼类的组成类似,以鲤形目的种类最多(600种左右),其次为鲇形科(80种左右),但中国无脂鲤目鱼类,骨舌鱼目仅产1种。

 

淡水鱼类所生活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理化性质及生物群落的环境中的鱼类,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食性、生长及生殖等特性。生活在高原水系中的鱼类,适应在气候寒冷、水流湍急的环境中生活。它们的体型一般较长,有较强的游泳能力,繁殖季节早,以使幼鱼有较长的生长期,食性多以刮取着生藻类或底栖生物为食。它们的典型代表为裂腹鱼类和条鳅类。不少生活在江河上游,水急、石砾多的溪河中的鱼类,个体不大,形态特殊,不少种类腹部有“吸盘”状器官,使其能紧贴在急流中的石砾上而不致被水流冲走;产卵也在湍急的环境中,卵多为粘性; 食性以刮取石块或底泥上的着生藻类为主。平原地区水系中生活的鱼类,由于水流平缓,沿岸湖泊多,种间关系也显得比较复杂,有专靠猎食小型鱼类的凶猛鱼类,也有草食性和杂食性的鱼类。许多种类产的是漂浮性卵,怀卵量也较多,为这些种群的保存和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有不少种类产沉性卵或粘性卵,甚至还有筑巢护卵的习性。

中国淡水鱼类的分布区划分别属于世界淡水鱼类区划的全北区和东洋区,以云南省腾冲、下关、通海、富源,沿南岭到浙江天台山一带为两区的分界线,它以北的地区都属于全北区,以南的地区属东洋区。

中国淡水鱼类可以再细分为5个分布区: ①北方区。包括东北的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西北的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等水系。茴鱼科、鲑科、狗鱼科、江鳕及杜父鱼等耐寒性很强的鱼类分布于此区。②华西区。包括新疆西北的塔尔巴哈台山往东到北塔山,向南沿甘肃河西走廊、四川青川、雅安再到云南保山等中国西部广大地区。裂腹鱼亚科、鳅科及条鳅类等分布于此区。③宁蒙区。属高原地区,包括贺兰山与阴山以北的蒙古内陆水系与河套地区的黄河水系。鱼类贫乏,只有鲤科、鳅科、鲇科及刺鱼科等少数种类。④华东区。江河平原地区,因此鱼类的种类最多。本区包括辽河平原地区、海河平原地区及江淮平原地区。其中以包括钱塘江、长江和淮河等水系的江淮平原地区的种类最多,有250余种。以上4个区在分布区域上都归属于全北区; ⑤华南区。本区处于热带、亚热带或接近亚热带的地区,受海洋暖流的影响很大,鱼类组成上鲃亚科的种类最多, 鲇、 鮠、 胡子鲇、 鮡、 攀鲈、乌鳢等鱼类也较常见,华南区归属于分布区划的东洋区。

中国淡水鱼类中包括了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种类,青鱼、草鱼、鲢和鳙是传统的四大养殖鱼类。鲤、鲫、团头鲂、鳊及鲮等也是重要的养殖经济种类。中国内陆水域十分辽阔,总水面近0.2亿公顷,66.7公顷以上的湖泊有2.5万个,水库8.4万余座,池塘133.3万公顷;流域面积在666.7公顷以上的河流有5500条。这些为发展淡水养鱼生产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中国有悠久的养鱼历史和丰富的养鱼经验,淡水鱼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大力发展淡水鱼类养殖业,总产量逐年提高,1986年的产量为295万吨,占全国当年渔业总产量823万吨的36%。随后又有较大发展,1988年达390万吨,占当年全国水产总产量1060万吨的36.8%。中国淡水鱼类中除了上述养殖鱼类之外,还有许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对象, 如鳡、鮠、鲇、鳜、铜鱼及鲌类等。中国淡水鱼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至少有110余种,其中以鲤科鱼类居多数:以地理分布而论,又以长江流域的经济种类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