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裙带菜

最近更新:2023-02-19

Undaria pinnatifida又称和布、若布,异名翅藻。学名Undaria pinanatifida(Harv.)Suringar。属褐藻门、褐子纲、海带目、翅藻科、裙带菜属。裙带菜一年生,是一种大型食用经济海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日本、朝鲜人民最喜食的一种海藻。裙带菜属有三个种,中国只有一种,即Undariapinnatifida (Harv.) Sar.。该种又有南方型 (U.pinnatifida f. typica Yendo)和北方型(U. pinnatifi-da f. distans Miyabe et Okam)两个类型。

裙带菜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分布于中国的浙江舟山、嵊泗列岛(嵊山、黄礁)、日本的北海道西岸、本州至九州和朝鲜的东岸、黄海道一带沿海。1932年以后,经人工移植,中国大连、青岛、烟台、荣成、威海、长岛等地已有自然分布。

形态特征 藻体褐色,分为固着器、柄和叶片三部分。幼藻为单一叶片,全缘,卵形或披针形,叶面柔软平滑; 柄圆或扁圆。10厘米以上的幼体,由全缘叶片逐渐形成羽状裂叶,并出现中肋和毛丛,柄变扁圆或扁压,两侧出现翼状膜。柄的下端已具有发育完整的假根。成藻体长1~1.5米,可达2米。固着器由多次叉状分枝的假根组成,末端略膨大,呈小吸盘状,借以固着于岩礁上。柄扁压,两侧的翼状膜长出木耳状的重叠皱褶、肉厚且富粘质,称为孢子叶。柄上中肋直达叶顶,两侧为羽状裂叶。叶片上遍布黑色小斑点,叶面较粗糙,有无色毛丛。生长点在叶基部和柄相接处。成熟末期自顶端白化,逐渐腐烂流失。(见图)叶片构造分为表皮、皮层和髓三部分。粘液腺为单一囊体,埋在皮层和表皮间,开口于体外。成熟的孢子叶上产生密集成群的孢子囊。

生活史 为配子体(单倍体)和孢子体(二倍体)两个世代的交替。孢子体大型,成熟时自孢子囊放出游孢子,游孢子附着萌发后成为配子体。配子体微型,丝状,雌雄异体。雌配子体由单个或数个细胞组成,卵囊直径15~17微米,长40~50微米,囊内有1个卵子,成熟时卵排至囊顶开口处,等待受精。雄配子体多细胞,精囊喙状,直径4.7~5.9微米,内有1个精子,成熟后排出囊外,与卵子结合。合子不断分裂,长成大型藻体。

生态习性 裙带菜适宜生长于风浪不过大、水质较肥的海湾内、大干潮线下1~5米深处的岩礁上,在风浪直接冲击的岩礁也能大量繁生。

自然生长的裙带菜,5~8月成熟,在水温13~24℃时放散游孢子,7月为繁殖盛期。配子体适宜生长的水温是17~24℃,适宜光照强度为1000~5000勒。水温17~21℃和光强2000~4000勒时生长发育最快。幼孢子体生长最适光强与配子体相近,最适温度略低于配子体,为15℃左右。

早期放散的游孢子,可在夏季高温期前发育为幼孢子体,但这些幼孢子体在水温超过20℃时,易脱落、流失。晚期的游孢子,形成配子体后,在高于25℃的水温下,不能发育为孢子体,而以配子体度夏,然后可见幼孢子体。翌年1月体长40~50厘米,5月超过1米,7月后腐烂流失。东海嵊泗列岛产的裙带菜发生期较晚,2月末见幼体,4月以后,生长迅速,成熟于6~7月间。

裙带菜

裙带菜

1.固着器;2.柄;3.叶片;4.孢子叶;5.中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