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鳍脚类

2023-02-09

pinnipeds鳍脚目(Pinnipedia)动

物的总称。属哺乳纲,四肢如鳍状的海洋哺乳动物。分布于南、北半球的寒冷海域。

形态特征 体呈纺锤形,全身被短毛皮。头圆。眼大而圆。鼻孔在眼前方。耳在眼后方,外耳壳多数退化。口较大,周围有触须。颈部不明显。四肢演化成鳍状,趾间有蹼相连,趾端具爪。尾较小,上下扁平,夹于两后肢之间。上下颌具有多数齿。(见图)

鳍脚类

图1 北海狮

鳍脚类

图2 北海狗

种类与分布 有海象科(Odobenidae)、海狮科(Otariidae)和海豹科(Phocidae)共30余种。①海象科:仅有海象(Odobenus rosmarus)一种。体粗壮,雄兽成体约比雌兽大1/3,体长可达3.6米,重达1.6吨;头部较小,无外耳;体被短粗毛,至老年多脱落,皮肤厚而多皱褶;背部灰褐色,老年者棕灰色;后肢能弯向前方,在陆地四肢都能着力推动身体爬行;雄兽上颌有1对很大的獠牙,向下斜伸,长可达1米,重约5吨;雌兽獠牙较短。主要分布于白令海和北极水域。②海狮科:有北海狮(Eumetopias jubatus)、加州海狮(Zalophus californianus)、南海狮(Otaria flaves-cens)、南非毛皮海狮(Arctocephalus pusillus)、南美毛皮海狮(A.australis)、新海狮(Neophoca cinerea)和北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等10余种。海狮类全身被粗硬短毛,有小形外耳,除加州海狮外,所有雄兽颈部都有鬃状长毛。北海狮雄性体长3.3米,重达1吨;雌性体长2.5米,重300千克; 沿亚洲一侧可达日本和朝鲜沿海,繁殖场在白令海和堪察加沿岸岛屿上。加州海狮雄性体长约2.5米,重270千克;栖息在加利福尼亚、加拉帕戈斯群岛和日本沿海。南海狮分布在秘鲁和巴西沿岸。毛皮海狮大多栖于南半球,有些种分布在南极的许多岛屿上,只有一种分布在北太平洋。新海狮栖息于澳大利亚沿岸水域。北海狗成兽雄性体长2.5米,重300千克;雌兽体长1.5米,重60千克; 吻短;外耳比海狮小;四肢短可弯向前方;背部深褐色,腹部色淡,幼兽栗色;分布于北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繁殖场集中在普里比洛夫群岛、康曼多群岛及海豹岛上。中国只在黄海发现过北海狮和北海狗。③海豹科:有10余种。分布于北半球的主要有港海豹(Phoca vitulina)、斑海豹(P.largha)、环海豹(P.hispida)、髯海豹(Erignathusbarbatus)、灰海豹(Halichoerus grypus)、带纹海豹(Pagophilus groenlandicus)等。前两种分布最广,有一种环斑海豹(P.sibirica)仅栖息于贝加尔湖。中国海区斑海豹成体雄性体长1.5~1.8米,重约130千克;无外耳廓;吻短而宽;后鳍肢不能向前屈转;成兽背部蓝灰色,带有黑色斑点,腹部乳黄色,带有黑褐色斑点;由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游来,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沿岸,东海偶有发现。环海豹和髯海豹在黄海、东海也偶有游弋。分布于南半球的海豹种类较多,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岛屿和浮冰带主要有威德尔海豹(Leptonychotes weddelli)、罗斯海豹(Ommatophocarossi)。分布最广的为豹形海豹(Hydrurga leptonyx),其次为食蟹海豹(Lobodon carcinophagua),是南极资源数量最多的一种。南象形海豹(Mirounga leonina)是鳍脚类中最大的动物,雄性体长可达5米,重4吨;雌性体长可达3米,重900千克;雄兽的鼻部上方皮肤长成的囊状物能膨胀,长约30厘米;主要分布于南乔治亚、福克兰群岛、南设德兰群岛及南极水域的岛屿上。南半球的海豹资源远比北半球多。

生物学特性 鳍脚类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水中度过但在交配、产仔、哺乳、换毛和休息时都到岸滩或浮冰上。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很灵敏。在水中也有回声定位能力,潜水时间可持续5~20分钟。大都进行洄游,有些种不作远距离迁徙。南象形海豹在陆上生育和脱毛,而在大块浮冰上越冬。斑海豹属的港海豹为陆上产仔类型,而斑海豹为冰上产仔类型。北海狗交配后雄兽开始到海里去,雌兽在陆上产仔。多数种为群栖,只豹形海豹喜独居。海狮科和海豹科的一些种类,属多配偶动物,在生殖季节形成一雄多雌的 “生殖群”,年富力强的雄兽首先到达繁殖场地,经过互相搏斗,强者占据地盘,等待雌兽到来,通常一头雄兽拥有雌兽10~30头,甚至达百头。海象为多配偶,但不形成多雌群,喜群栖,一群多达百余头。

鳍脚类的生殖季节北半球者多在春、夏季的2~7月间,南半球多在9~12月间。妊娠期约11~12个月,每产1胎,哺乳期一般为1个月,有的长达一年。北海狮新生幼兽体长为100厘米,重16~23千克。北海狗新生仔兽平均体长66厘米,重4.5~5.4千克。南象形海豹的新生仔兽体长约127厘米,重46千克。中国海区的斑海豹于生殖季节在渤海辽东湾浮冰上组成一雄一雌的家庭群,交配在水中进行,1~2月间产仔; 初生仔兽身被白色厚绒毛,体长75~90厘米,重6~10千克;哺乳期约1个月,换毛结束,体重达20~30千克,该家庭群即解散。鳍脚类动物性成熟期最早为3龄,多数为5~7龄,寿命30~40龄。食性较广,海狮类主要以鱼类和乌贼等头足类为食。海象嗜食瓣鳃类,也食海螺、虾、蟹等,饥饿时甚至袭击海豹和角鲸。海豹类主食各种鱼类和头足类,也吃甲壳类。生活在南极水域的食蟹海豹以南极磷虾为主食; 豹形海豹除食鱼和乌贼外,还吃鸟和企鹅,甚至捕食他种海豹的幼兽。

渔业利用 世界鳍脚类1975~1984年平均年产35.97万头,其中北海狗平均年产3.2万头,主要生产国有美国(2.5万头)和苏联(6670头)。但自1984年开始鳍脚类由20.8万头下降至1987年的9.54万头。北海狗仅1802头。带纹海豹1987年产5.6万头,主要生产国为加拿大(2.56万头)和挪威(3.04万头)。环海豹1979~1984年世界平均年产6.74万头,以格陵兰(6.71万头)为主要生产国,但自1985年起几已停止捕捞,1987年仅产150头。本类动物脂肪层厚,含脂量高,可供食用,提炼多种油脂,为化学工业用品或用作润滑油、制皂、提取药物。肉可食用。骨骼炼油后可制成骨粉肥料。内脏可提取药品。海狗和海豹的雄性生殖器通称海狗脐或海狗肾,是著名药材。皮可制革。尤以海狮和海狗的毛皮质地优良,是珍贵的裘皮来源。海象的牙齿可作雕刻工艺品。多数种类可饲养作观赏动物。海狮和海狗还可驯养,用来代替人们在水中作业。

对鳍脚类大规模的猎捕始自18世纪,经过长期的滥捕,北太平洋的海狗、毛皮海狮、海象等多种资源遭受破坏; 南半球的毛皮海狮和象形海豹等也同样遭此厄运。为了保护该项资源,各猎捕国共同制定协议,实施了有效管理措施,北太平洋的海狗、海狮和南非的毛皮海狮等的资源数量已有所恢复,并得到合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