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龙虾养殖

2023-02-09

culture of lobster根据龙虾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繁殖、饲养的生产过程。包括增殖和人工养殖。

增殖 早期人工养殖龙虾的目的是孵化龙虾幼体向海中放流,补充自然资源; 也有采捕小型虾进行人工蓄养,供应市场活虾。随着技术的进步,美洲龙螯虾、欧洲龙螯虾已发展成为小规模商业性养殖生产。但多数种类尚处于移植、蓄养、实验性人工孵化育苗、设置人工礁群,增殖天然资源阶段。

龙螯虾苗种培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早在1885年美国渔业委员会就开始向其东北部沿海放流刚孵化出的龙螯虾幼体,并于1907年在5个州建立了孵化场。随后,其他国家亦相继发展起来。最大的龙螯虾孵化场是美国麻省的马撒葡萄园岛龙螯虾孵化场(Martha’s Vineyard Lobster Hatchery),每年向附近海域放流数百万尾小龙螯虾。70年代日本已建造五六处日本龙虾增殖场,目的是增加游龙虾期幼体附底数量,以增殖资源。曾标志放流头胸甲长35~88毫米个体数千尾,并重捕到标志虾。

人工养殖 龙螯虾孵化用亲虾主要捕捞天然的抱卵或交配后尚未抱卵的成熟雌虾,也可使用人工养成的雌虾。蓄养亲虾多用贝肉为饵料。龙螯虾受精卵孵化约需10~11个月。孵化水温一般为15~20℃,盐度为30‰。初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经过10次蜕皮,4个变态期,在海水表层营浮游生活6~8个星期,最后长出完善的螯,成为稚虾,进入底栖生活。变态后的稚虾需用特制的单室隔离养殖,以免互相残食。流水、通气,每天换水量约为水体2倍。稚虾的最佳饵料是活卤虫成体,也可用贻贝、虾、蟹类碎肉等。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成活率虽好,但生长率比活卤虫低30%。较大的幼虾和成虾则喂以乌贼、贻贝、鱼或虾类碎肉。每天早晨投喂1次。室内养殖的龙螯虾最佳生长率为头胸甲长的0.1毫米/天。这样在两年内最佳可达到头胸甲长的80毫米、体重454克,饵料效率为8∶1。据长期观察,人工养殖的龙螯虾,生长速度可以超过天然龙螯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利用电站的温排水养殖龙螯虾已经成功,两年可达商品规格。德国则在北海的黑尔戈兰(Helgoland)岛上用商业规模的网箱在海底养殖欧洲龙螯虾。美洲龙螯虾和欧洲龙螯虾的杂交,在1980年前已获成功,育出的后代生长快、抗病力强,螯较大、出肉率多,其体色亦不同于天然种群。人工养殖龙螯虾出现的病害有细菌、真菌感染、寄生虫及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和死亡,可用药物及增加配饵中的卵磷酯对症处理。

龙虾的人工养殖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人工控制水温及其他环境因子条件下进行强化饲养,一般在2年至2年半时间内,3厘米左右的小龙虾可养到体重0.5千克左右。日本的日本龙虾人工育苗尚在实验阶段。采捕天然幼体和稚虾困难很大,故作为商业性养殖多利用禁渔期间同开捕后的市场差价,进行3~5个月的短期蓄养幼虾或成虾。蓄养利用岩礁上开凿的小池(十余平方米)、水泥池、木船式或铁丝网网箱及陆上砌筑池。蓄养小型虾增重最快,如7月~11月蓄养体长13厘米小龙虾,个体平均增重率可达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