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鮈类

最近更新:2023-02-21

gudgeons鮈亚科(Gobioninae)鱼类的总称。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为一群中小型淡水鱼类,种类较多,有些种类具有相当经济价值。分布于亚洲和欧洲,以东亚水域尤为丰富,几乎遍布中国各淡水水域。

体延长,侧扁或亚圆筒形,腹面圆,无肉棱。眼上侧位。口弧形、马蹄形或平横。上下颌角质缘或有或无。唇上乳突或有或无。口须1对或退化消失。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鳞片中大,胸腹部被鳞或胸部光滑无鳞。背鳍具3不分支、7~8分支鳍条,少数种类具硬棘状不分支鳍条。臀鳍具3不分支、5~6分支鳍条。下咽齿1~3行。鳔分2室。(见图)类

唇 䱻

世界鮈类约有30属100余种,已知分布于中国的有19属约83种。中国的鮈类集中分布在黑龙江以南,南岭以北的江河平原区,青藏高原地区未有发现。常见的有:①唇䱻(Hemibarbus labeo)。背鳍为光滑硬刺,下咽齿3行,下唇侧叶宽阔,遍布中国各水系。②铜鱼(Coreius heterodon)。颌须长,末端超过眼后缘,口狭,马蹄形,下咽齿末端略呈钩状,多见于长江流域的干支流和有流水注入的湖泊中,黄河水系也有分布。③北方铜鱼(C.septentrionalis)。颌须长,伸达或伸越前鳃盖骨后缘,口呈马蹄形,分布于黄河水系。④吻鮈(Rhinogobio typus)。体圆筒形,后部侧扁,吻突出,颌须粗壮,鳔前室包于膜质囊内。

鮈类主要栖息于平原地区江河的中下层。唇䱻、花䱻和铜鱼等一般生活于江河流水中,也进入湖泊。华鰁(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等常栖息于水质澄清、底质多泥沙的小溪中。铜鱼喜集群,通常一个群体有几十到几百尾,初春游至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至秋季又回到中下游及湖泊中肥育和越冬。杂食性,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甲壳类、贝类和少数藻类及植物碎屑,也食小鱼和虾。铜鱼的幼鱼吞食其他鱼类幼鱼,性极贪食,俗称鮰肚子,为家鱼鱼苗养殖的敌害之一。产卵期在春季和初夏。怀卵量蛇鮈(Saurogobio dabryi)为1.2万~2万粒,花䱻为2万~4万粒,点纹银鮈 (Squaliduswolterstorffi)为1600~2100粒,铜鱼为4万~26万粒。花䱻的性成熟年龄为2~4龄,产粘性卵,卵膜上具粘性长纤毛,产出的卵多粘于树根或水草上发育,卵径1.6毫米左右,在水温22℃时需4昼夜孵化。在长江流域该鱼1龄鱼体长105~149毫米,2龄鱼147~163毫米,3龄鱼176~221毫米,4龄鱼238~283毫米。铜鱼卵呈浅蓝或灰绿色,卵径1.8~2.0毫米,产漂流性卵。生长速度较快,1龄鱼189~236毫米,2龄鱼240~289毫米,3龄鱼254~350毫米,4龄鱼318~452毫米,5龄鱼413~500毫米,6龄鱼505毫米,7龄鱼533毫米,重2730克,最大个体可达4千克。

鮈类中具有经济价值的种类首推唇䱻,个体大,最大可达3~4千克,在黑龙江及长江渔业中为具中等产量的鱼类,鸭绿江上游吉林的集安县是唇䱻的主要产区之一。铜鱼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一般用三层刺网捕捞,也有用百袋网和活诱饵钓捕。肉肥美,含脂量高,为上等食用鱼类。北方铜鱼又称黄河鸽子鱼,个体大,最大个体达400毫米以上,在黄河流域的靖远一带产量丰富,当地渔民一般都以拉网、刺网等渔具捕获。体内富含脂肪,味肥美,是一种特产珍贵鱼类。吻鮈个体小,天然产量不少,为普通小型食用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