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单船中层拖网渔业

2023-02-09

oneboat pelagic trawl fisheries使用一艘渔船拖曳一顶囊袋形网具(又称变水层拖网)捕捞中层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的产业。一般与单船底拖网轮作或兼作。捕捞对象为栖息于水域中层群体大而密集的鱼类、虾类。如北大西洋鲱、北太平洋狭鳕等鱼类及南极磷虾。德国、挪威、加拿大、日本、朝鲜、法国、波兰、中国等均有此种作业。

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先后开始试验单船和双船中层拖网作业。当时还难以控制和调整网具作业水层,瞄准鱼群捕捞,未能在实际生产上得到应用 1958年联邦德国曾以主机功率735千瓦的单拖渔船从事中层拖网试捕鲱,渔获量仅为双船中层拖网作业的20%。1962年该国又一艘主机功率918.75千瓦的约翰·克鲁斯号(Johannes Kruss)渔船,再次用中层拖网试捕鲱。网具由两片式改为四片式,网口网衣拉直周长由140米加大到240~280米,增大了网板面积,渔获量超过了双船中层拖网,由此获得成功。1965年,在挪威外海作业的中层拖网开始使用渔用声纳,每天渔获量可达34.5吨,显示了渔用声纳的重要作用。此后,从事中层拖网作业的渔船,大多装配了渔用声纳和网位仪,提高了渔获效率。1969年,加拿大曾以主机1102.5千瓦的单拖渔船从事中层拖网捕捞鲱,一般网次渔获量为50~70吨,最高达120吨,年渔获量为2万吨。因这种作业技术装备和操作要求比较高,至今仅在少数国家使用。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单船中层拖网作业。在渔具、渔法上已获得成功,但中国沿海中上层鱼类资源不稳定,迄今未正式投入生产。1985年起,中国先后引进一批3000吨级的远洋尾滑道拖网加工渔船,在北太平洋公海用中层拖网捕捞狭鳕,获得较好成绩。

渔船 均与底拖网渔船通用,各类渔船的技术规格、设备见拖网渔船。

渔具 一般为囊袋形。网身由背、腹两片网衣,或背、腹及两侧四片网衣构成,均无网盖。为扩大网口和减少阻力,网具前部网目长度为1~4米,甚至更大。在发展中层拖网作业中,为了提高渔获效率,可根据捕捞对象的习性,采取适当减小网具规格,增加拖速的措施;也有采取扩大网口周径,增大网目尺寸,适当减低拖速的办法。中层拖网规格一般比同级船的底拖网大。网具的上纲除装配浮子外,亦有采用特制的水动力浮子或升力板,下纲装配重锤或水动力沉子。现有网衣材料多采用锦纶或乙纶线。中国在北太平洋作业的大型单船中层拖网网口网衣拉直周长约500米,网具纵向拉直长度近200米,上纲长85米。

渔法 单船中层拖网的起、放网操作基本与单船底拖网相同。但渔获效率决定于利用探鱼仪和声纳准确监测鱼群栖息的水层、群体密度和动向,同时通过网位仪,调节曳纲长度和拖速,及时调整和控制网具作业水层进行瞄准捕捞(见图)。

渔场 主要有白令海狭鳕渔场,渔期11月至翌年3月,鱼群栖息于海面以下大约300米深的水层;加拿大大西洋海域的鲈鲉、鲱渔场;欧洲北海和波罗的海鲱渔场; 西北非外海9°~26°N之间的鲹、鲐、沙丁鱼渔场; 智利近海的鲹渔场;南极海域的磷虾渔场,主要分布于边缘海,渔期11月至翌年3月。单船中层拖网渔业

单船中层拖网作业示意图

1. 曳纲; 2. 网板; 3. 手纲; 4. 沉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