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大叶藻移植

2023-02-09

transplanting of eel grass中国北方沿海常见的一种海洋显花植物的人工移植。大叶藻(Zostera marina)多年生,属眼子菜科(Poto-magentonaceae),俗称海韭菜、海带草,群生于浅海内湾。大叶藻广泛分布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是唯一进入北极圈的海草。在中国北方沿海,分布较广,往往形成广阔的海草场。

大叶藻的根、茎、叶含有20余种元素,其种子的粗蛋白质含量为6.13%,粗脂肪为2.3%,与大米相近。大叶藻晒干后是优良的保温材料,中国北方沿海一些渔民,过去用晒干的大叶藻叶子披盖房顶,经百年不烂,至今一些地区仍保留这种民房,城市用作建筑预制件内的保温材料。茎、叶可作绿肥。

形态特征 大叶藻根茎粗2~5毫米,节间长10~15毫米,每节上生出若干须根,其上长出短茎,发出细长的叶片。茎叶繁茂,至开花季节,生长高度可达2~3米。大叶藻春季开始生长,春末夏初开花,后长成种子。随着种子的成熟,到夏季高温期茎叶衰老而

脱落。(见图)

大叶藻移植

大 叶 藻

生态习性 大叶藻为潮下带的种类,可向潮间带延伸一定范围。因其根茎发达,可穿入约10厘米厚的软泥、细砂和泥砂底质中生长,在粗砂和砾石混合底质中也能生长,能起到固砂护滩的作用。

大叶藻草场内生态环境稳定,生物种类繁多,饵料生物十分丰富,是近海的一些经济动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场所,在浅海水域形成以大叶藻为主要组成的生产力很高的生态系统。经济价值很高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其生长繁殖就与大叶藻草场有密切关系,栖息密度高的可达每平方米10余头。

移植 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大叶藻草场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草场面积减少,使沿海的水产业受到损失。中国山东省的一些海区刺参的生产大幅度下降,其原因之一就是大叶藻草场破坏造成的。因此恢复和重建大叶藻草场,是发展浅海水域水产事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大叶藻有两种繁殖方式,即种子萌发和根茎的营养生长。中国用成熟的大叶藻种子,已在室内培育出大叶藻幼苗,长度达20厘米。日本在室内和海区进行的播种试验,都长出了幼苗,经半年时间已生长到20~60厘米,但萌发率只有1.5%。因此,大规模用种子培育尚难开展。而移植自然生长的大叶藻,只要移植方法得当,海区适宜,可以靠大叶藻根茎的营养生长,恢复重建海草场,提高水域生产力。